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9月27日,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下称"中非友协")与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联合举办了"中非经贸合作--如何开拓非洲市场"研讨会.来自中国外交部、商务部、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以及中非友协、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企业和学术界约40名理事与会,并就中国企业如何开拓非洲市场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2.
开拓非洲市场,加强中非经贸合作,正日益受到国内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在这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又存在一些不足。南非中华门商业中心是中国企业开拓非洲市场的一个大胆尝试,它将中国商品市场直接办到非洲,其意义和影响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不断充实和完善对非洲的经贸政策。1991年中国实行的市场多元化战略促使中国对非洲市场的开拓进入崭新的阶段,1997年中国实行的"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战略、2000年实行的"走出去"战略以及2002年提出的加快实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非洲出口产品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和非洲经济的良好运行态势 ,非洲广阔的商品市场备受各国投资者的青睐。据世界银行预测 ,在未来 5至 10年 ,非洲经济年增长率有望保持 3 5 %左右的水平 ,目前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非洲国家已经成为重要的新兴市场。当前 ,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许多国内成熟的产业出现生产力和产品过剩的严峻形势 ,迫切需要寻求海外投资市场和商品销售市场。而中国产品长期以来具备的价廉物美的优势 ,正适合非洲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大力开拓非洲商品市场是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空间、缓解国内市场压力的现实选择 ,非洲商品市场将是未来我国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的重点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非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企业跨出国门,开拓非洲市场,它们凭借成熟的技术、优良的施工质量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与非洲国家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合作。在南部非洲的博茨瓦纳,政府把新建和改善基础设施作为发展经济的优先选择,因而给中国建筑企业提供了中博合作的新机遇,并且使中国建筑企业在博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6.
4月9日,由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主办、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与南京农业大学协办的“纪念新中国与非洲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暨迎接第三届“中非合作论坛学术研讨会”———“新时期非洲研究”在南京大学举行。在开幕式讲话中,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名誉会长洪银兴教授肯定了新的政策环境下非洲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强调整合跨学科资源,加大对非洲问题研究的力度。《北京周报》李建国副总编也认为非洲研究十分重要,提出对非洲研究要培养“非洲情结”。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张同铸教授则对南京大学的非洲研究寄予厚望,希望在…  相似文献   

7.
问题的提出 近年,中非经贸往来日益密切.①中国产品大量流人非洲,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在非洲开展直接投资.本文则重点探讨中国纺织品、服装、小商品等轻工产品在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迅速在非洲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原因.这一问题需要我们结合非洲市场的下列3个特点来讨论.(1)非洲是全球贫困人口比率最高的地区,对廉价商品有庞大的潜在需求.我们在探讨中国轻工产品成功开拓非洲市场的原因时,必须关注中国国内是否形成了一套针对低端市场的生产体系.(2)非洲是一个疆域广阔而人口相对稀少的大陆,基础设施不发达.  相似文献   

8.
中非发展合作:关于非洲新受援单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在与非洲国家陆续建立外交关系后,不断向非洲国家提供多领域的援助,且在1964年宣布了对非洲国家的援助政策.虽然中国对非洲援助历来以非洲整体为受援单位,但是在实施援助政策中依然以双边关系为援助落实方式.其实,非洲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意识到,非洲次地区的发展是整个非洲发展的重要步骤,所以建立起不同的次地区组织,并且努力完善其功能.故此,中国在以非洲各国为受援单位的基础上,更应该考虑以非洲次地区组织为新的受援单位.  相似文献   

9.
欧洲视非洲为其传统势力范围,在一体化进程中也始终将非洲作为其身份的外部对应,将其置于非常重要的地缘政治战略地位。过去十年来,非洲经济迅速发展,考虑到非洲大陆蕴涵着丰富的能源资源,欧盟日益关注在非洲的利益,通过倡导“可持续”能源开发理念,对非洲实施新的能源开发布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同非洲一直保持着积极友好的合作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非洲不仅成为中国能源安全多样化风险分担的重要地区,也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实验场所。中国援助非洲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结合中国经验走出了“以基础设施建设换能源”的对非洲能源开发模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由于中国和欧盟对能源安全的可持续性有着不同的理解,导致双方在非洲能源开发中走出了两条不同的路径。非洲对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可持续开发的关注,促进了中国和欧盟在非洲能源开发中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非洲投资市场及我国对非洲投资概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宗德 《西亚非洲》2004,17(1):46-52
20世纪 90年代中期后 ,非洲正走向经济增长新时期。非洲经济振兴面临的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非洲国家面临沉重的外债、国际援助减少以及难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非洲经济发展资金的筹集存在困难 ,不能适应非洲振兴的需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 ,非洲的投资市场将不断扩大。近几年 ,我国对非洲投资增长较快 ,但投资规模较工业发达国家仍然很小。非洲经济振兴需要大量外资 ,随着非洲经济增长以及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将为我国企业提供愈来愈多的投资机会 ,前景看好。我国对非洲的投资应选择一些领域作为优先的投资方向 ,可考虑以农业和农村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信息产业、建筑业作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集中力量开拓对非洲投资的领域 ,且应注意解决好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开拓中、非关系新纪元刘月明一年前,1996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应邀对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埃及、马里、津巴布韦、纳米比亚等6个非洲国家进行了国事访问。这不仅是对近年一些非洲国家元首相继访华礼节上的回访,而且是冷战结束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领导...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0月15-18日,"中非关系与当代世界"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大学举行.研讨会得到了德国伯尔基金会的赞助,由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主办,山西大学、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西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承办.与会代表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云南大学、湘潭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苏州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中共中央党校、郑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山西大学等单位.非洲一些在华留学生和在华任教的教师、中国赴津巴布韦志愿者代表、在非洲经商企业负责人、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非洲馆负责人也出席了会议,并作了典型发言.  相似文献   

13.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非洲的资金流入、出口以及就业等形成了不利影响,但从全球角度来看,非洲在本轮危机中受到的冲击相对较轻,其金融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因此仍是吸引中资机构投资的重要目标市场。为满足中资企业在开拓非洲市场过程中产生的金融服务需求,工行通过收购南非标准银行部分股权、并与其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方式进入了非洲银行业市场,这一收购无论是从投资回报、战略布局还是从中非经济往来的层次看,都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为进一步推动中资银行在非洲的业务拓展,中国政府应从国家层面加大中非金融合作力度、妥善处理中非贸易摩擦问题以营造良好经营环境、引导和鼓励中资机构通过创新方式应对非洲市场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等。  相似文献   

14.
自 2 0世纪 90年代初我国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以来 ,中国同西亚、非洲的经济合作出现明显发展的趋势 ,其主要特征是双边贸易快速发展 ,承包劳务业绩喜人 ,对外援助投资均有新进展。目前 ,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经贸合作格局正在形成。进入新世纪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 ,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 ,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 ,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 ,纷纷走出国门 ,寻求合作 ,一股大力开拓西亚、非洲市场的热潮正在兴起。在新形势下 ,中国同西亚、非洲的经贸合作将会出现一个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举办以来,中国广播电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总公司(简称“中广国际总公司”)积极落实论坛后续行动,加大开拓非洲市场的力度,促进中非经贸友好合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仅一年多时间,便在非洲新实施……  相似文献   

16.
特朗普政府非洲政策以"新非洲战略"为框架,涉及经贸、反恐和援助三个方面,其在具体内容上基本延续了冷战后美国历任政府的做法,主要变化反映在战略层面,即借助非洲遏制中国。美国在非洲总体利益低位徘徊和特朗普个人对非洲的轻蔑态度是美国非洲政策"不变"的决定因素;而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则是其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特朗普政府非洲政策将给中国和非洲带来不利影响,其实施也面临着美国国内国际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非洲外交视野中的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成长为世界大国的进程中,非洲大陆是中国树立自身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舞台。中国半个世纪的对非外交为自身塑造了"患难与共"、"平等待人"、"互利双赢"、"文化亲和"、"发展典范"的良好国家形象。但近年来中国与部分非洲国家的经贸摩擦和价值观分歧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在非洲的形象魅力,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以优化和提升中国在非洲的声誉与形象。  相似文献   

18.
马佳盈 《西亚非洲》2015,(2):142-160
《青年非洲》杂志曾分别以2006和2012年中非论坛第三届和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为契机发表特刊报道中非关系。2006年特刊在内容上塑造了一个"不道德"的中国形象,从手法上渲染中国对非洲的"威胁"。2012年杂志则以更理性的基调肯定中非经贸关系对非洲经济产生的积极作用及中国企业的价值。对比两期特刊,四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促成了其报道特点的变化:《青年非洲》独特的双重立场是变化产生的基础;非洲在中非关系中的切实收益是改变的根源;国际局势和国际舆论导向是变化的重要因素;中国软实力的发展直接贡献于中国形象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1986,(1)
目前,英国的东南亚专业教学主要集中在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赫尔大学、肯特大学。 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是英国最重要的东南亚教学与研究机构。该学院从事东南亚教学与研究的讲师有三十名左右,其中东南亚及群岛语言文化系十六名,历史系六  相似文献   

20.
友谊与利益:中非关系的独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中非关系在最近十年的发展,如何为中非关系定性的话题也随之而来有的称中国为“新殖民主义者”,而有的称中国为非洲的帮助者。对中国的指责主要来自西方国家(主要是美、英、法三国)的政治势力和新闻媒体,而在非洲人的积极支持下,中国人也做出有力的辩驳。本文认为,在涉及非洲发展和非洲尊严的重大问题上,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与非洲建立联系的特点表明中国是对非洲更为有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