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台湾省共有1900多万人,其中高山族同胞约有40万人。高山族同胞,是阿美族、泰雅族、排湾族、赛夏族、布农族、曹族、鲁凯族、卑南族、雅美族以及平埔族人的总称。台湾当局称之为山地同胞,简称山胞,行政上又划分为山地山胞和平地山胞。“现今台湾山地居民分布在12个县,30个山地乡,214个村,576个部落,30余万人口。此外,台北市、台北县、基隆市、高雄市、屏东市等地,大约有3万余名都市山胞”。本文拟根据近年来台湾的有关报道,对台湾高山族同胞当前的社会处境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高山族是台湾最原始的土著,也是中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目前大约有人口40多万,包括有10个习俗、语言各不相同的族群,按人口多少为序,依次是:平埔人、阿美人、泰雅人、布农人、鲁凯人、卑南人、邹人、雅美人和赛夏人。这些原始的台湾土著,直到十六世纪才脱离了石器时代,发展到以农业为主,辅以狩猎和渔业的阶段。他们的日常生活都比较艰苦,仍保留了许多原始部落的习俗,他们居住的区域不同,社会结构、生产方式以及宗教信仰也都不同,因此各族群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风俗。  相似文献   

3.
生活在富饶的台湾岛上的高山族人民,是组成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我们的骨肉同胞。高山族最早劳动生息在台湾岛上,根据考古学上的资料,高山族的祖先可追溯到三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后期的“左镇人”,以后经历新石器时代的大盆坑文化、园山文化、凤鼻头文化等各个历史阶段,一直到十七世纪,山地高山族人还过着原始社会生活。在我国古代文献中,称高山族为“东鳀”或“东番”。清代通称“番  相似文献   

4.
高山族平埔人土地私有代替公有,虽然在清初已经发生,但它的发展过程是十分缓慢的,大约经过一个多世纪,到道光年间才确立。在这之前,平埔人中始终并存着公有地和私有地,并且是以公有地为主要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一)数社公有制。这种形式存在于早期。由于岸里社是包括岸里、搜拺、阿里  相似文献   

5.
台湾高山族人口目前约为三十万,分为九个族群。近二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山区的开发,高山族的传统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在青少年中,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本文仅以居住在环山地区的高山族泰雅族群为例,略作叙述。在泰雅族群中,青少年面临的首先是学业问题。在台中县和平国中就读的四个学生,平均成绩只有五十八分。在省立丰原高中和南投高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明清时期台湾高山族的居住类型、居室结构与布局等方面的内容,系统总结了明清台湾高山族居住民俗文化的历史特点与文化特色,并与南方其它少数民族的居住民俗文化作了相应的比较,就居住民俗文化与社会历史条件与生态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新的探索,进一步阐明了地区民族居住民俗文化的历史演变规律,为中华民族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历史透视,提供了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8.
杨海峰 《台声》2000,(10):40-41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公元 1624年被荷兰殖民者占领。民族英雄郑成功( 1624- 1662)于清顺治十八年二月至十月,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功载史册。但郑氏政权不愿归顺清朝,坚持反清立场,被清廷视为统一路上的一大障碍。因此,康熙想尽办法,多次对郑氏集团进行招抚,力争和平统一台湾。康熙当政时期共 进行了 7次招抚。   首次招抚,是在郑成功逝世后康熙元年( 1662)不久进行的。郑成功死后,其弟世袭暂摄政事,并有意即位,而世子郑经抢先于厦门继位。从此叔侄二人水火不容,诸将互相猜疑,矛盾重重,人心不稳,正是进行招…  相似文献   

9.
群山间的一片谷地上,一个泰雅部落倚在公路旁,村中一片墓园的荒烟蔓草间湮没着两座特别的坟茔,无字的墓碑是两块不规则的石头,当地人说一块是“阳石”,一块是“阴石”,这里葬着的是一对台湾泰雅部落的夫妇。据说,过去生活在山林深处的泰雅人在迁徙前会在先人坟前立上这样的石碑,以便后代将来能找到祖灵的居所。  相似文献   

10.
现住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31万多人,其中有一半以上住花莲、台东两县。根据台东县户籍统计资料,该县山地同胞外流人口在3万以上,大多数流落在台北市与高雄市,从事各种最繁重的体力劳动,还有相当数量的妇女被迫卖淫为生。据调查,有的村落50%的及龄妇女从事卖淫,有不少山地同胞家庭仰赖在外当妓女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查阅史料及考察民俗,令人惊讶地发现,高山族某些文化现象、甚至某些十分特异之俗,竟在江浙闽粤民间屡有映现。其一,文身素知台湾高山族盛行此俗。无论男女,一俟成年,即在氏族之中,举行庄严仪式,刑牲会众,实施文身。所谓文身,即“以针刺肤,演以墨汁,使肤完皮合,遍体育纹。被文身者,“虽痛楚,忍创而刺之,云不敢背祖也。高山族文身,既受命于祖训,同时也是一种追求。通常,男崇勇武,多于胸、背、肩文“龙蛇”、““虎豹纹”、“鸟器”等;女尚艳丽,皆于面额利“网巾织”、“蝶翅”或于手臂刺“花草”、“虫鱼”等。尤其…  相似文献   

12.
何有基 《台声》2000,(5):36-38
台湾先住民 ,统称高山族同胞 (简称山胞 ) ,她包括9个不同语言的族群 :即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曹 (邹 )族、鲁凯族、排湾族、卑南族、阿美族和雅美族 ,约34万人 ,分布在台湾中央山脉一带的山地和东南部的岛屿上。关于这一族群的来源 ,有所谓高山发源、海岸发源及海外发源诸说。目前 ,大多数学者和专家认同“海外发源说”。林仁川在《中国与台湾的历史渊源》一书中指出 :“台湾原住民除大部分是从中国直接移居过去的闽越族外 ,还有一部分是从南洋群岛移来的马来人 ,但多数人类学家认为 ,南洋马来族也是从中国南迁的南亚蒙古人 ,因此 ,…  相似文献   

13.
清康熙时期.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农业生产的区域化等因素的影响,粮食价格逐步上涨,粮食供给渐趋紧张.为了平抑粮价、保障供给,康熙时期通过准确掌握各地粮食价格和盈亏情况,从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措施之所以行之有效,与统治者的行政能力和中央政府对地方较强的调控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清朝初年,从郑成功收复台湾到康熙统一台湾,康熙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采取了包括军事、政治、经济等一系列斗争方略。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斗争方略有阶段性的变化,但追求"国家统一"的目标始终不变,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始终不动摇,坚持"议和招抚"的方针长期不变。康熙希望和平统一,但始终把军事准备作为"抚"的前提,并实施"力争民心"的斗争策略,获得了台湾民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16.
周菁葆 《新东方》2012,(5):43-46,2
海南黎族婚俗文化中有许多与台湾高山族相同,其根源是他们把两千多年前越人原始时代母系氏族社会的某些婚姻习俗一直在民间中保存着。尽管黎族与高山族已从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但母系氏族社会残余的婚俗文化根深蒂固,百越文化的遗存非常鲜明。  相似文献   

17.
詹贤武 《新东方》2009,(1):74-78
海南黎族和台湾高山族都是古代南方百越族的后裔,他们都以高超的纺染技艺闻名于世。两族在纺织、染色、刺绣以及纺织品、纺织民俗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同的文化基因,说明海南黎族和台湾高山族这两个古老的民族之间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18.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取得了台湾,实现了企国的统一,这是清代前期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近年来出版的清史论著,有的在“清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一节中,列出“统一台湾”的标题,作了专门的论述,有的只是简单地提及“康熙二十二年,郑克塽率台湾文武官员归降,结束了台湾的割据局面”,而未作更多的介绍。对于康熙皇帝在这个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清代高山族划分的某些混浊处加以澄清,并用分区研究来探讨其社会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20.
厦门集美图书馆馆藏颇丰.近日,我从该馆借阅了日据时期的三种台湾游记:汪洋《台游日记》(1917)、黄强《台湾别府鸿雪录》(1928)和江亢虎《台湾追记》(1935).《台游日记》收于汪洋《台湾观察报告书》(上海中华书局1917年6月版),书前有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