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安平 《党政论坛》2010,(21):54-54
近几年,“空降”干部(即从上级机关下派干部到下级担任领导职务的)作为一种干部交流方式,在培养锻炼干部、改善领导班子结构、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防范用人不正之胍等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但由此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是:有的地方“空降”干部过度,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空降"干部(即从上级机关下派干部到下级担任领导职务的)作为一种干部交流方式,在培养锻炼干部、改善领导班子结构、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防范用人不正之风等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但由此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是:有的地方"空降"干部过度,相对挤压干部晋升空间,严重挫伤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基层干部队伍活力不足;少数"空降"干部"镀金"思想严重,急功近利,导致短期行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影响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其危害不容小觑.对此,笔者就消弭"空降"干部负面影响,谈几点粗浅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年前,烟台市派出一批乡镇干部,进驻下属各县市区农村“蹲点”,帮助工作,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对此,大多数农民表示欢迎,但也出现了一些尴尬的场面:有的干部进村后没人搭理;有的到农民家里掏钱吃“派饭”派不下去;甚至有的带着行李到农家投宿,铺盖卷竟被扔出门外……经过访贫问苦、为农民排忧解难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下派干部们最终才与农民完全打成了一片。 干部下乡,从农民不欢迎到欢迎,是一个质的变化,它说明加强乡镇机关建设刻不容缓。记者采访烟台市委书记王树建时,话题也就从这里说开去。 王树建首先强调指出,总的说来,烟台市的农村工作多年来一直  相似文献   

4.
一、既要下乡村,又要跑农户.现在,一些干部下基层只跑大道,不走小路,有的到乡不到村,有的到村不到户.一些下基层干部住在乡机关,吃的招待餐,一般执行"走读",上午九点多钟到村,下午四、五点钟回家,很少和农民搞"三同".群众说是"不象毛主席时期的干部作风,"称"工作组"是"工作走".农民希望下基层干部不要只在"乡一村一乡"转,而要到农户家里看一看,住一住. 二、既要听干部讲,又要听群众说.有的干部下基层只找一、二把手谈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年轻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基层不断磨练,才能壮筋骨、长才干。但现实中,少数年轻干部怕吃苦,不愿到基层。基层挂职也只是为了混经历、镀金身,穿一身所谓"基层锻炼"的光鲜衣裳。所以,有的挂职干部"两头晃",有的甚至"两头都不晃",成为上级机关和基层的"悬浮干部"。挂职干部"悬浮"危害严重。"悬浮"干部要么不到基层去,成为"空挂";要么到了基层,白天怕太阳晒,晚上怕蚊子咬,出门怕鞋  相似文献   

6.
《团结》1996,(3)
裘文达在《情况交流》发表文章说,九七年换届日益迫近,一批老同志将从各级领导班子中退下来,后备干部队伍的物色和选择,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他说,由于民主党派的后备骨干不少为“业务型”人才,缺乏政治、行政、机关等方面工作的锻炼经历,可以采取“下派”、“挂职锻炼”“干部交流”、“担任助理”等“上台阶”、“小步快走”、“压担子”等各种方法以发现人才,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中央大力倡导下,各级干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纷纷走出机关、走进基层,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但也有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机关的干部,脚还没有迈到基层去。调查显示,去年一些机关只有7%的干部到过乡镇和村,20%的干部从未参加各种调研,2/3的干部参加调研在10天以下。这一现象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瞭望》1992,(25)
紧紧抓住转变职能、强化服务这个关键,走“小机构、大服务”的路子,是县级机构改革的方向。 县级政府,在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管理决策指挥机关,又是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执行机关,起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6,(29)
好文章,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现在别说太高级别的机关,就是到区级,往往是以文件落实文件,很少见到干部到基层指导工作。还有,干部到基层挂职也好,锻炼也好,千万别“蘸糖堆”,而要实实在在地担任一个职务,具体工作一段时间。这样才有做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安远县选派县直单位干部下乡蹲点扶贫,变过去的单项指派为如今的双项选择,让农民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意愿,直接到机关单位“选兵点将”,被相中的干部蹲得下来,扶得出色,群众很满意。派干部下乡扶贫是件好事,可以把先进的观念、技术和信息带给农民。很多事实证明,这种扶贫方法行之有效。但有些地方的下乡蹲点却变了味。有的搞起了“拉郎配”,单位谁清闲谁下乡,挂名而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也有干部轮流下乡接受“锻炼”的,至于专业对口不对口,技术过关不过关,有无农村工作经验倒不计较,成固可喜,败亦欣然。这种走过场的蹲点扶贫,扰民…  相似文献   

11.
我们讲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浮在上面,不做表面文章,坚决克服形式主义.扎扎实实地替老百姓办事,千方百计把经济建设搞好,把党的建设和各方面工作做好,这是我们党最根本的一条,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没有这个基本功,领导工作是做不好的. 上层领导机关的干部要多下去,特别是年轻、有文化的干部要更多地到基层去接触实际,加强锻炼.艰苦条件下更能锻炼干部.现在一些年轻干部,从学校出来  相似文献   

12.
山振兴在《人事月刊》1991年第9期上撰文:目前领导班子建设中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一些单位领导班子,调整比较频繁(与干部的正常交流有一定区别).有的两年换一次,有的一年半换一次,有的干部任职未到一年,也因各种客观原因予以调整.领导班子的频繁调整,不仅不利于事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干部的锻炼成长,为了确保各级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济宁市开展万名干部蹲点包村的活动3年来,共有3万多名机关干部到贫困落后村帮扶,不但切实改变了后进村的面貌,而且干部工作作风发生了很大变化,深入基层、为农民服务已蔚然成风,深受群众欢迎。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下派干部也深切感受到,机关干部蹲点包村是身体力行、实践“三个代表”的一条有效途径。工作要上去干部必须下去 济宁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770多万人口近80%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济宁市建成了一批小康村和小康乡镇,基层组织建设也不断得到加强,但是,农村依然存在不平衡性,有些新情况和热点难点问题亟待解决。分…  相似文献   

14.
时下,有些地方党群、干群关系比较紧张,已经不再是“鱼水关系”了,而是“油水关系”,甚至是“水火关系”。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一些干部与群众交流沟通不当,有的干部作风漂浮,不切实际,不能入乡随俗,与群众谈话夸夸其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很少能讲到群众的心坎上;有的干部到了基层,前呼后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颐指气使,吆五喝六,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培养干部的有效途径和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百年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锻炼干部的方式方法:注重从工农运动中锻炼干部,强调干部是从实践斗争中出来的,从群众中培植干部,到经济建设一线锻炼干部,在关键时期的斗争中考察识别干部,抓好基层一线干部锻炼课堂,完善相关党内法规制度。这其中蕴含着十分重要的经验,即围绕时代发展确定具体目标,针对现实问题搭建锻炼平台,结合自身短板提升能力本领,立足成长规律创新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6.
过去,人们常用“上面千条线,乡镇一线穿”来形容机构设置有限的乡镇难以应付各部门的下派任务。时过境迁,“千条线”在乡镇也开始有了“千根针”——“七站八所”,即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在乡镇的派出机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面向群众最直接的窗口。然而,随着“七站八所”业务范围的增加和权力的扩大,站所的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从事经济犯罪活动的问题日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培养干部的有效途径和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在百年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锻炼干部的方式方法:注重从工农运动中锻炼干部,强调干部是从实践斗争中出来的,从群众中培植干部,到经济建设一线锻炼干部,在关键时期的斗争中考察识别干部,抓好基层一线干部锻炼课堂,完善相关党内法规制度。这其中蕴含着十分重要的经验,即围绕时代发展确定具体目标,针对现实问题搭建锻炼平台,结合自身短板提升能力本领,立足成长规律创新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日前在一家特困企业调研时,听到不少职工议论:现在我们厂很少有领导来!这话引起了笔者的深思。 时下,一些干部总乐于到先进地方、先进企业去,到这样的地方或企业,可以总结和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这本无可非议,但相比之下,困难企业更渴望领导去雪中送炭,去扶持和帮助,给他们出主意、想办法,使其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9.
单位内部干部亲属聚集,以至形成网络,是目前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干部工作中一个比较突出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一现象的程度及表现形式如何?它形成的根源是什么?它有什么危害?对此应当采取什么对策?我们就这个问题的上述几个侧面,分别在省、地、县十个不同类型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调查.此外,还通过有关部门的帮助,对兰田等两县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了解.鉴于单位内部领导干部亲属关系较之一般干部的亲属关系影响大,我们着重调查了中层以上干部在本单位内的亲属聚集状况.鉴于县级党政机关各部门之间联系紧密,中层以上干部的亲属关系互有明显影响,因之将县级机关视为一个单位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们就县级党政分开问题到一些县、区、市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全省科级以上三百七十多名干部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感到县级党政分开有既不同于基层企业单位,又不同于中央和省级高层领导机关的特殊性。搞好县级党政分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