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认为,中共湘赣省委是在国民党反动派准备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的重兵压境之际,为了尽快动员、领导群众克服一切困难,积极配合红一方面军粉碎敌人的"围剿",统一和加强湘东和赣西等地党的领导而成立的.湘赣省委领导的经济建设,有力地打破了敌人的封锁,支援了革命战争,改善了群众生活,巩固了红色政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反第四次“围剿”会议旧址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城郊南屏山朝斗岩寺大雄宝殿。 1932年2月18日,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在长汀召开第四次反“围剿”紧急会议,作出了《关于执行中央局“关于在粉碎敌人四次‘围剿’的决战前的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决议要求充分发动群众,扩大红军,展开武装斗争,积极地配合中央红军,争取获得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3.
1930年秋冬之交,蒋介石派遣大批别动队和杂牌兵,趁闽北红军到赣东北参加组编红十军,兵力空虚之机,大肆“围剿”闽北苏区。面对敌人的凶猛“围剿”,苏区军民进行了殊死的抵抗,但因敌我力量过于悬殊,闽北苏区大片土地被敌人占领了。消息传到赣东北后,中共赣东北省委决定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九四四年春夏之间到现在的三明市大田县的。我之所以到大田,是因为一九四三年福建省委机关从闽北迁到了永泰县的东湖。那时省委书记曾镜冰认为大田和闽西北地区需要加强工作。当时,领导的意图是很清楚的。从当时的形势看,闽北老区,以崇安为中心,是省委长期坚持斗争的地带,顽固派对我进行了几次“围剿”。第三次“围剿”,省委机关在界首那里,王一平、左丰美、蔡翔云,还有我都在那里。为了粉碎敌人进攻,当时省委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一年,正当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浴血奋战,艰苦地开展粉碎敌人反革命“围剿”斗争的关键时刻,在闽西红色区域内展开了一场所谓“肃清社会民主党”的“肃反”运动。这场运动波及红军和苏维埃政权内各级久经考验的领导干  相似文献   

6.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先以50万兵力分几路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为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中共中央指示闽浙赣省委另辟新苏区以牵制敌人,缓解中央苏区的军事压力。赣北特委在方志敏的直接领导下,仅用短短5个月的时间,就建立起一个东西长500里、南北宽八九十里不等的皖赣边新苏区,消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牵制了国民党的大批军队,有力地配合了闽浙赣苏区和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实现了中央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7.
董保存  王喆 《湘潮》2014,(7):34-38
大别山红旗不倒,高敬亭演绎战将传奇说起驻守西北要地宝鸡的第二十一集团军,就要说到著名的黄麻起义。起义后的队伍坚持在鄂豫皖粉碎了敌人的4次疯狂"围剿"。1934年11月,程子华、徐海东、吴焕先等领导的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开始战略转移,红八十二师师长、鄂豫皖省委常委高敬亭临危受命,重新组建红二十八军和鄂豫皖省委。  相似文献   

8.
1934年,在敌人的重兵“围剿”下,闽东出现了一幕幕惨剧:独立师被迫撤出苏区;马立峰、陈铁民、詹如柏等闽东革命主要领导人被捕遇难;安福县委书记吴廉叛变,县委机关被破坏解体……在这“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峥嵘岁月里,新任安德县委书记马步周领导游击队采取“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的战术,和敌人在大山里周旋,给了敌人几次打击。尤其是在敌人鼻子底下夜袭国民党福赛公路黄澜工程处,更是给了敌人一个沉重的打击。国民党福安县当局气急败坏地派兵四处追捕。  相似文献   

9.
金宕莳 《求贤》2010,(9):26-26
中共六大特别是顺直省委扩大会议以后.天津党组织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会议精神.抓革命宣传工作.领导进步文化工作者.积极开展左翼文化运动.冲破国民党反革命文化的“围剿”.大力宣传先进思想文化.揭露国民党黑暗统治。左翼文化运动在天津的兴起和发展,对唤起各界群众觉悟.推动革命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历经一年多苦战,未能打破敌人的第5次“围剿”,被迫走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相似文献   

11.
1935年1月,党中央进驻遵义后,在这里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党中央在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肯定了毛泽东等同志指挥红军取得多次反“围剿”胜利的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会议最后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右”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  相似文献   

12.
建宁大捷     
1931年5月第二次反“围剿”期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总政治委员、朱德总司令的领导和指挥下,决定“我军从富田打起,向东横扫,可在闽赣交界之建宁、黎川、泰宁地区扩大根据地,征集资材,便于打破下一次‘围剿’。若由东向西打去,则限于赣江,战局结束后无发展余地.若打完再东转,又劳师费时。”的战略部署,采取积极防御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打破敌人的第二次大“围剿”。  相似文献   

13.
曾建荣  黄春乐 《湘潮》2022,(11):52-53
<正>红六军团西征后,留守湘赣边的湘赣省委和湘赣军区在优势敌人的凶残“围剿”下,遭遇重大损失,与党中央也失去了联系。1935年6月,省委书记陈洪时等人叛变投敌。7月初,在棋盘山成立了以谭余保为书记的中共湘赣临时省委,继续坚持斗争。1937年8月,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武汉成立由项英为书记,陈毅、曾山等为委员的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军分会,负责领导新四军的工作,派陈毅寻找失联已久的湘赣省委及湘赣红军。  相似文献   

14.
1932年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没有打破敌人第四次“围剿”,遭致失败,被迫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这是张国焘的机会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对这次失败,毛泽东同志作了精辟的分析,指出:“在鄂豫皖边区根据地则有所谓‘偏师’说,那里的一些领导同志认为第三次‘围剿’失败后国民党不过是偏师了,要进攻红军,就得由帝国主义亲自出马担当主力军。”“这个‘左’倾机会主义,种下了鄂豫皖边区反对第四次‘围剿’……斗争中的错误路线的根苗,使红军在敌人的严重的‘围剿’面前不得不处于无能的地位,给了中国革命以很大的损失。”这次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总的是  相似文献   

15.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节节失利,到一九三四年夏,中央苏区的军事形势已十分危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派遣红七军团“在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的旗帜之下,经过福建而到浙皖赣边行动”,“到敌人的深远后方,推行广大的游击活动,与在敌人最  相似文献   

16.
《湘潮》1985,(3)
一九三四年初,湘赣苏区和红军面临严峻的局势,外有敌人的“围剿”,内有“左”倾冒险主义者的错误政策,特别是肃反扩大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搞得人心惶惶。就在这种情况下刘亚球出任独立团政委。这个独立团,是湘赣苏区组织的,“左”倾冒险主义者把它们派往远离苏区的井冈山区去据守,企图以犄角之势卫护根据地,打破第五次“围剿”。这是一次孤军突击的军事行动。为了尽量减少部队的损失,湘赣省委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震动了全国。根据地广大群众喜笑颜开,摩拳擦掌,积极准备粉碎敌人的下一次“围剿”。地方武装对封锁消息、袭扰敌人,更有经验,更有信心。地方党政机关坚壁清野,支援战争情绪更高,组织更好,办法更多。  相似文献   

18.
三、艰难的生活顽强的斗志一九三四年秋红六军团西征后,斗争环境一天比一天恶劣,敌人在军事上对我们进行疯狂的围剿,在经济上实行严密的封锁,在政治上采取“隔离政策”、“瓦解政策”,企图切断我军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敌人还采用砍树、搜山、“屋烧光、人杀光我、东西抢光”的三光政策,企图孤立我  相似文献   

19.
姚辛 《党史文汇》2007,(3):43-47
20世纪30年代,中国人民在两条战线上同外寇及国内反动势力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军事战线上,毛泽东、朱德领导的工农红军在以井冈山为中心的广大苏区英勇反击国民党的反革命军事“围剿”,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文化战线上,左联旗手鲁迅率领的左翼文艺战士在国民党统治区粉碎了敌人的反革命文化“围剿”,同样战果累累,谱写了光辉篇章。文化战线的反“围剿”斗争与苏区反“围剿”军事斗争相互关联、相互支持,两者密不可分。本刊《专题史话》专栏将连载左联史研究专家姚辛同志的《红色劲旅之歌——左联小史》一文,着重介绍文艺战线反“围剿”斗争的情况,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朱德和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闽西北(现三明市境内)的大田、永安、宁化、清流、明溪(归化)、建宁、泰宁、将乐等县纵横数百里区域内从事革命实践。闽西北人民革命斗争史册上,记载着朱总司令指挥和领导红军及人民群众粉碎敌人的“围剿”、开拓闽西北苏区的光辉史绩。一、“七月分兵”,率二、三纵队进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