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明了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作为城市社区,如何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既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因为城市的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过程,城市的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建设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  直到现在,对于城市尚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法国的一位地理学家说: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  相似文献   

2.
我因一座城市而认识刺桐。元代的时候,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摩洛哥著名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均到过这座城市,他们为环城火红的刺桐花所吸引,更惊讶于这里的人文荟萃、商业繁荣,于是直呼她为“刺桐城”。甚至意大利大航海家哥伦布也十分向往这座城市。  相似文献   

3.
上海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历史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的城市。在“十五”期间的新一轮城市旧区改造中,保留、保护好历史街区和建筑被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市政府近期将《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草案)》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希望制定一部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地方性法规,为本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4.
鲍宗豪 《学习与实践》2009,(12):122-132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文化作为一个城市的气质、风骨和灵魂,本质上反映的是城市精神文化的特质。对都市精神文化尤其是对当代全球城市精神文化的关注,与21世纪以全球化为支撑的城市化以及新的城市世纪的到来相关。全球城市的建设,不仅要发展经济、金融、贸易,更要培育全球城市的精神文化,这是由全球城市的本质所决定的,也是“全球城市”的重要表征。在不同特质表象的背后,全球城市所具有的精神文化的共同特质,其基本内涵一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1)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都处于较高水平;(2)文化产业十分发达;(3)拥有优秀文化人才和高素质市民。具体又表现为全球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流的文化设施、一流的教育、一流的科学研究、一流的文化艺术、一流的文化环境、一流的市民素质。与之相对照,我国城市的发展水平要达到全球城市的水准,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宁都遇知音汤胜利在土地革命战争的初。中期,毛泽东就十分了解中国的国情,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理论。尽管实践一再证明毛泽东是正确的,但是,因不符合“左”倾中央领导奉行的“有’倾教条主义与“左”倾冒险主...  相似文献   

6.
加快文化建设步伐,既是建设大银川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对一个城市来讲,经济是城市的“形”,文化是城市的“神”,是城市的灵魂。只有“形”、“神”兼备,才能相得益彰。如果一个城市失去了文化内涵,城市的发展也就失去了根基。只有高度重视,正确定位并扎实地搞好银川市文化建设,才能全方位地发挥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功能,推动银川市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学生文化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战后日本大学的学生文化经历了“学习型文化”和“娱乐型文化”你进我退、此消彼长的过程。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界,“娱乐型文化”在大学校园长驱直入,最终逼退“学习型文化”的主导地位。但是,因20世纪90年代初期“平成萧条”带来的“学习型文化”返潮,在本质上已不同于20世纪50年代的“学习型文化”。如今,日本大学学生文化中,注重人格完善、教养培育的“学习型文化”依然在不断衰退。  相似文献   

8.
汪德宁 《前沿》2014,(9):182-184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城市主题文化的缺失,以及由此导致城市空间形态上的“千城一面”。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是,立足于城市地域文化和未来发展方向,战略性地选择并确定城市主题文化,并以此为指导建构城市空间形态,打造出主题鲜明、形态独特而又富有魅力的城市文化,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将武汉市建设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纵观国内中心城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成功经验,深度挖掘和有效整合地域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地理优势,提炼和构建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城市的关键举措。武汉市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城市必须打造武汉市城市主题文化并对武汉市城市文化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本文重点是将武汉市城市主题文化定位于“长江文化之都”,并就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早在2011年1月,日本奈良第三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三方提出评选“东亚文化之都”倡议。根据行动计划,中日韩三国于2013年全面启动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各国选出一座城市共同当选2014年“东亚文化之都”。这是亚洲首次也是最高规格的…‘场区域文化评选交流活动,各国仅选出一个能够代表本国文化的城市。评选综合考核每个城市的文化综合性情况,是对参选城市历史文化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对外文化交流、城市文化建设、城市软硬件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各个层面的综合性评价。  相似文献   

11.
陈舒 《群众》2023,(22):64-65
<正>保加利亚,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因盛产玫瑰和玫瑰油而享有“玫瑰之国”的美称。曾经,“玫瑰之国”在快速的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特别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之间,空气、水和土壤污染等环境恶化现象一度十分严重。此后,保加利亚政府持续加大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投入力度,努力将保加利亚建成一个花园式国家。  相似文献   

12.
杨森 《人大建设》2012,(2):29-29
舞钢市,一座因钢而立的年轻的现代化工业生态旅游城市。这里自古即为冶铁重地,被誉为“中国冶铁文化之都”。如今,这里已形成钢铁、纺织“刚”“柔”相济、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3.
和爱常熟     
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常熟市大力弘扬“崇文、尚和、创新、超越”的新时期城市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培育“和爱”文化为载体,争科学发展之先,创和谐发展之美,用心铸造“和爱”常熟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4.
枣庄是山东省“南大门”,东依沂蒙山,西濒微山湖,南接两汉文化胜地徐州,北邻孔孟之乡济宁。枣庄市因枣得名、因煤而建、因煤而兴,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近年来,枣庄市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理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打造“鲁南绿城、  相似文献   

15.
上阳苑景区     
《人大建设》2006,(11):F0003-F0003
上阳苑景区位于三门峡市上阳路南端,背倚南山,前临涧河,因紧邻西周时期虢国都城上阳城遗址,故取名为“上阳苑”。上阳苑景区是三门峡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弘扬历史文化而决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也是三门峡创建园林城市的十项重点工程之一,由湖滨区委、区政府多方筹资3000余万元兴建。  相似文献   

16.
王道兴 《创造》2002,(3):26-28
社区是现代城市的基础。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社区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城市社区文化以其整体性效应,对社区成员的精神世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搞好社区文化建设对于搞好两个文明建设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和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都有重要的意义。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有了一个好的文化环境,人民群众的心情愉悦,社会才能稳定;有了一个好的文化环境,才能形成强大的抑制假恶丑、弘杨真善美的社会定势,促进社会结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7.
杨正国 《群众》2009,(9):38-38
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特质的体现。在实施国家沿海开发战略进程中.城市文化对人们的观念、思维以及行为,都有着深刻的引领作用。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基本特色,是由其特定的地域条件、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生产力及生产方式的演变,并经过长时期的渗透、孕育和融合而形成的。从历史上看,盐城因海而生,因海而存,因海而兴:放眼未来,盐城必将从海洋走向世界,因海洋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明了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作为城市社区,如何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既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因为城市的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过程,城市的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提高城市社区建设水平,不断满足居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武汉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2年10月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全面推进7个中心城区883个社区的建设(即实施“883行动计划”),全面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文明程度。现在,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并正在继续推进。作为城区,目前如何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总结前段实施“883行动计划”的经验,明确思路,加大力度,不失时机地推进社区建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王晨  尤朝晖 《群众》2011,(10):93-94
在城市文化竞争力角逐中,不同地区依据其区位资源禀赋,形成了不同的产业园区集聚模式。诸如“曲江模式”、“深圳华侨城”、“云南丽江模式”、“北京798模式”和“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模式”等。其中,“曲江模式”以独特的“文化+旅游+城市”的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模式,使得古都西安在城市文化空间、基础设施、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