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唯物史观理论基础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景源 《新视野》2002,3(6):64-65
在马克思一生的理论研究中,的确有一个研究重点转移的问题。在他的晚年,他中断了《资本论》的写作,在身体多病的情况下,却孜孜不倦地研究历史,写下了两大本历史学笔记,一本是《人类学笔记》,一本是《历史学笔记》。这种情况引起了中外学者的格外关注。在西方,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马克思晚年热。他们通过否定《资本论》,割断马克思早期、中期和晚期的思想联系,孤立地研究和夸大《人类学笔记》中“人类学”的内容,认为马克思晚年是向人道主义的“复归”。这样就根本否定了第一个伟大发现的科学意义。我国理论界在研究马克思晚年学术…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晚年为何放慢《资本论》第二、三卷的写作,而从事有关"古代社会史"著作的摘录工作?对于马克思晚年写作《笔记》的动因,学术理论界迄今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章认为马克思晚年写作《笔记》的动因,主要是源于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时代问题的新课题;二是学科发展的新思路;三是现实需求的新应答。马克思晚年在这方面的探索构成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最富有革命性和实践性的内容,而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相似文献   

3.
《人类学笔记》是马克思阅读摩尔根等学者的史前史著作的读书笔记合集,由5篇长短不一、主旨各异、研究对象比较分散的文本构成。本文从《人类学笔记》的形成背景、文本群的主要特点等出发,论述《人类学笔记》研究及其当代价值,指出《人类学笔记》印证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初心传承,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作了早期理论思考,发展并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力驳斥了“两个马克思”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4.
林锋 《唯实》2004,45(5):10-14
马克思的晚年笔记与摩尔根等人的人类学著作之间、马克思的历史哲学研究与摩尔根等人的人类学实证研究之间 ,存在着原则的区别。马克思晚年笔记的学科性质是历史哲学而非经验科学、实证科学意义上的人类学、民族学或社会学 ;马克思晚年笔记的哲学理念和指导思想仍然是唯物史观 ;摩尔根等人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 ,对验证和发展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推动马克思晚年思想的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探索贾英健近年来,关于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探讨,人们大都侧重研究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思想,并以此作为笔记的目的和核心。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笔者认为,笔记虽然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但它并...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马克思晚年历史发展的超越思想的历史考察,认为关于马克思晚年的困惑,实际上是研究马克思晚年学术思想的学者自己遇到的困惑,并把它强加给了马克思。文章区分出社会发展的两类不同的问题:一是基本规律,一是基本形式,而“跨越问题”,是属于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问题。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基本形式分为依次演进和超越两种。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的《历史学笔记》和《人类学笔记》的深入研究,提出马克思早年与晚年在史学研究方法论的不同:早期侧重逻辑方法,晚期则为逻辑方法与实证方法的“互补”。文章最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本质特色就是超越发展,与历史上以往超越发展所不同的是,我们是自觉地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1845年2月以后,马克思在布鲁塞尔重新开始第二次研究政治经济学(第一次经济学研究是1844年马克思写下的《巴黎笔记》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2月份先写下《布鲁塞尔笔记》前期摘录(三册)后,马克思又写下了《评李斯特》,以及(关于关于...  相似文献   

8.
《历史学笔记》并非只是晚年马克思的一部纯粹的史学摘录.晚年马克思摘录的大量的历史资料背后,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其向资本主义社会演变的具体历史考察背后,是在更高层次上对历史如何走向世界历史的探究.具体内容包括:交往,尤其是战争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资本是世界历史形成的直接动力;科学和教育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现实的人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进入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在他的第三次政治经济学研究(第一次是1844年前后的《巴黎笔记》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二次是1845—1849年期间的《布鲁塞尔笔记》、《曼彻斯特笔记》、《哲学的贫困》和《雇佣劳动与资本》),特别是《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全面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建构的新阶段,这也是马克思第二个伟大发现的开启时期。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文献第二版(以下简称MEGA2)所显示的最新资料来看,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写作之前,马克思还经历过一个重要的直接占有原始资料的研究过程,这就是全面研究传统政治经济学的《1850—1853年伦敦笔记》(以下简称《伦敦笔记》)。在对这个庞大的理论资料群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初步看到后来马克思科学思想的实验思路和直接原发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关于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的研究方法,除前人和时贤述及的唯物辩证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实证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进化论的思想和方法外,还有"猴体解剖"与"人体解剖"相结合的方法、个别事实与一般规律相统一的方法、个体与群体的互观与互见的方法、以人为本和群众史观的基本方法。这些研究方法在人类学笔记中的运用,表明晚年马克思所进行的人类学和历史学等方面的研究,并不像一些西方学者所说的那样出现了"根本性的中断""转移""退缩"和"改道",而是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进一步完善、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11.
一部有用的书《南亭笔记》,李伯元著。李伯元是晚清四大小说家之一,《官场现形记》的著者。《南亭笔记》是他的一部笔记集。《南亭笔记》是李伯元的遗稿,1919年7月大东书局首次石印出版。我读的是1983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的大东书局石印本。此书共十六卷,每卷卷首皆是“武进李伯元著,江县胡寄上校订”。李伯元有一别号南亭亭长,刊行《官场现行记》时署的就是这个别号,《南亭笔记》之“南亭”,与别号中之“南事”当同出一义,大概都源于李伯元的居所有座亭子吧。古来所谓“笔记”,大致包括三类:小说故事类;历史琐闻类;考…  相似文献   

12.
陈莹莹 《世纪桥》2009,(23):61-6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称《手稿》)中主要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的社会现实,但在批判的过程中,也蕴含着许多他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看法,并提出“实践是人的本质”这一科学命题。《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丰富论述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酝酿着即将诞生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陈莹莹 《世纪桥》2009,(21):61-6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称《手稿》)中主要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的社会现实,但在批判的过程中,也蕴含着许多他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看法,并提出“实践是人的本质”这一科学命题。《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丰富论述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酝酿着即将诞生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张莉 《理论学刊》2020,(5):32-39
两性平等和妇女解放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两性关系、实现妇女解放,首要的是实现妇女的经济解放,因为经济解放是一切解放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实现妇女的政治解放和精神解放,政治解放和精神解放是实现妇女解放的重要保障和基本路径。正是基于这一理路,马克思在晚年的"人类学笔记"中对两性关系和妇女解放问题展开了历史考察和思想探索。马克思晚年的这些可贵探索和思想成果,对于实现两性平等和妇女解放,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马克思唯物史观理论形成的时候,人类古代的原始氏族制度向奴隶社会的过渡问题,尚不十分清楚。直到晚年,马克思在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中,才获得了古代社会发展的资料。马克思对摩尔根《古代社会》的研究,从唯物史观理论的发展角度来看,表现在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是在史学方法论方面。以往,马克思在史学研究上,主要是采用黑格尔的逻辑方法;在研读了《古代社会》之后,马克思从摩尔根那里汲取了史学研究的科学实证方法。摩尔根的史学方法与黑格尔的逻辑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在探讨人类历史的发展上作出了贡献。马克思依据改…  相似文献   

16.
黄立强 《世纪桥》2009,(1):93-94
《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现实人”思想成熟,现实的人是人类历史第一个前提,也是马克思人学理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张帆 《世纪桥》2013,(11):62-63
人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创作《手稿》时的主线即是以人为主的。“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是一个实践概念。如何更好的把握以人为本这一概念,就是将以人为本建立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人类发展合目的性与合手段性的有机统一上。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不仅包括马克思对西方经济文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析,而且还包括对东方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的论述。由干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这种不清醒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忽视了马克思晚年的社会主义理论。把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的理论研究,看作是对东方田园生活的留恋和对世界革命发展进程的幻想,是“不可饶恕的学究气”。(2)割裂了马克思早年社会主义理论与晚年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是“反对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的革命”,(《青年葛兰西论历史、哲学和文化》第123页)或“在东  相似文献   

19.
从本世纪三十年代起,西方形形色色的“马克思学”家,竭力宣传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后期,特别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后,抛弃了作为“真正的马克思”的“启示录”的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概念.他们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亦称《巴黎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异化问题,制造马克思早期思想和晚期思想的对立,贬低《资本论》的科学价值。对此,我们不能苟同。本文拟从探讨《资本论》中的异化思  相似文献   

20.
“人”是马克思哲学中的核心概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哲学的诞生地和秘密,蕴合并开显出了“人”的多维哲学视域:人是自然存在物,人是类存在物,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人是社会存在物。在青年马克思的视域中,人就是以社会为本体,通过自觉自由的对象性活动融入又走出自然,实现自我的存在物。这为科学地界说“人”的存在,为真正解开“人之谜”、叩问“人为何物”提供了一把锁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