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范丽青  李凯 《台声》2004,(4):12-12
受岛内政争不断、政局不稳的影响,许多台胞尤其是中高级专业人才近日纷纷表达希望前往祖国大陆工作、寻找发展机遇的意愿。 台湾人才咨询顾问公司1111人力银行大中华事业部总监傅芳菁表示,3 月20 日以来,接获求职者询问大陆工作机会的人数比往常增加了20% 多,尤其是35 岁到40 此间专家分析,自去年非典岁的专业经理人,前往大陆求职的 疫情过后,原本不少台湾中高级专愿望更加积极,其中许多人询问如 业人才看好台湾未来经济发展,但何取得大陆的身份证件。 台湾社会的政治现状令他们灰心失32 岁的程先生在台…  相似文献   

2.
社会     
《台声》2017,(19)
<正>台湾人才到大陆发展成趋势需把握优势发挥影响力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湾人才到大陆发展已成趋势,大陆有越来越多学校向台籍博士招手。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关学院任教的台籍助理教授萧衡钟表示,台湾少子化、生源减少、流浪教师越来越多,人才到大陆发展已成为无法避免的现象。他坦言,大陆高校认为台湾教  相似文献   

3.
罗安琪 《台声》2010,(10):18-18
台湾是一个3.6万平方公里的海岛,中小企业约有120万家。1987年,台湾开放两岸往来,到大陆投资设厂成为台湾企业的一股潮流。20多年来,数以十万计的厂家,上百万计的人才,上千亿计的资金投入,对大陆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不少实质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数字     
据台湾人力资源企业104人力银行观察,近几月来,虽然台商在大陆的人才需求量变化不大,但台湾“上班族”赴大陆求职意愿却快速增温,寻找到大陆工作机会的台湾求职者,目前平均每天近2万名,创2年来新高。  相似文献   

5.
从2000年以来,大陆寿险营销培训工作发生了新变化。由大陆第一代营销精英组成的寿险销售培训讲师团开始活跃在各个职场,人们开始对于来自台湾保险业界的营销讲师的专业素质提出种种疑问,台湾寿险营销讲师的知识水准是否适应大陆人寿保险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两岸关系》2021,(7):55-56
正"湖北交通便利、教育资源雄厚,确实是创业热土,非常庆幸当初选择武汉,现在公司业务已遍布大陆50多个城市!"近日,武汉力翰科普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台湾青年吴志荣说。目前有900余名台湾青年在湖北实习就业创业,注册企业及团队342家,武汉光谷高科技企业吸纳300余名台湾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112位台湾医师在湖北注册执业,广大在鄂台湾青年在不同领域展示才华抱负,书写台湾青年在湖北奋斗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缪璐  沈杰 《台声》2019,(17)
<正>8月23日,2019"台湾青年法律人才实践基地"结业仪式在华东政法大学举行,来自台湾的26位学员迎来了他们为期2个月实践活动的"毕业式"。这已是上海连续第四年接纳台湾青年法律人才前来实践。为鼓励有志从事两岸法律事务的台湾青年人才到大陆创业就业,2016年,上海市静安区依托区域内知名律所云集的优势,探索创立了大陆首个"台湾青年法律人才实践基地",并于次年吸引大陆知名高校华东政法大学加入。  相似文献   

8.
2002-2003年台湾的对外贸易与外资投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台湾的对外贸易中,对日本与欧洲的出口贸易额虽然有所减少,但对中国、香港的出口贸易额却有顺畅的增长;为此,中国、香港所占的出口比重有所上升。同样地,2002年台湾的外资投资与对外投资均趋低迷,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则继续有所扩大。随着台湾对中国大陆的资本投资的扩大,台湾企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生产基地的进程有所加速。作为防止台湾岛内产业空洞化的对策,台湾当局加大了引进外资投资的政策力度。另一方面,在台湾投资的日资企业也在海峡两岸(中国大陆与台湾)经济紧密化的形势下,促进日资企业在台湾运营功能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自大陆实施改革开放及台湾开放企业前往大陆投资以来,两岸经贸关系进展迅速,至去年(1994)年底,台湾企业在大陆投资的家数已超过两万家,投资金额估计高达200亿美元以上。在大陆的外资中,台湾排名第二,仅次于香港,而大陆也成为台湾企业最大的对外投资地区。 依据台湾当局所制定的“国家统一纲领”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规定,现阶段只开放台湾企业以第三地企业的名义前往大陆投资,而未准许大陆企业前来台湾地区投资,同时大陆企业在第三地的合资企业如其股权超过20%以上,也不准许前来台湾投资。这样的政策,导致两岸的投资形成了“单向、间接”的关系,也造成了两岸产业分工合作的跛形形态。 最近,台北方面宣称,“两岸关系以经贸为主轴,以双赢为目标”,同时通过了“发展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计划”。迹象显示,台湾可望加强与大陆的经贸交流。同时,随着九  相似文献   

10.
根据16位扎根大陆发展的台湾文化创意从业者的调研资料,结合福建省相关文创案例,可以归纳总结出现阶段台湾文创业扎根大陆的主要发展模式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探讨现有发展模式的完善方向及路径。研究发现,目前台湾文创扎根大陆发展主要有“开设文创工作坊或公司”“本业+文创”“融入在地乡建乡创”“参与两岸乡创研学”四种模式。台湾文创扎根大陆发展亟待地方政府针对性地加强对台湾青年建筑师和文创人才的引进与培育、从两岸文化理念深度融合的高度制订长期的公众美育计划、两岸企业携手共创中华地方文创品牌,并朝向“成立优秀台青乡村振兴联盟”等模式升级。  相似文献   

11.
2002年台湾的对外贸易中,对日本与欧洲的出口贸易额虽然有所减少,但对中国、香港的出口贸易额却有顺畅的增长;为此,中国、香港所占的出口比重有所上升.同样地,2002年台湾的外资投资与对外投资均趋低迷,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则继续有所扩大.随着台湾对中国大陆的资本投资的扩大,台湾企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生产基地的进程有所加速.作为防止台湾岛内产业空洞化的对策,台湾当局加大了引进外资投资的政策力度.另一方面,在台湾投资的日资企业也在海峡两岸(中国大陆与台湾)经济紧密化的形势下,促进日资企业在台湾运营功能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2.
台湾企业集团大陆投资现况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台湾企业集团是由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围绕核心业务紧密结合形成的企业群。199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企业集团赴大陆投资步伐加快,不仅促使台商大陆投资呈现大型化、集团化、群聚化特征,奠定了大陆台资企业的地域分布格局,而且促进了大陆台资企业产业层级的提升及经营本土化,从而使台资企业更加融入大陆本体经济,对大陆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新世纪以来,台湾企业集团的大陆投资逐渐进入收获期,其大陆运营更加具有长远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8,(8)
正据台媒报道,大陆经济发展持续加速,吸引各地人才效应不断扩大,很多台湾青年想去大陆发展,一方面想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更多展现,另一方面,希望会有更好的职涯发展前景。然而,有位台湾网友在社交网站上发文表示,他毕业后选择留在台湾工作不想去大陆,他认为去了大陆也未必会比待在台湾好。却被自己的女友骂"没上进心",女友认为大陆现在机会这么多,薪水也不错,怎么不去闯闯看?甚至两人最后还吵到分手。让他难过地问:想跟女友一起留在台湾打拼,真的错了吗?  相似文献   

14.
<正>2007年,27岁的蒋浩廷从台湾来大陆工作,因缘凑巧,他和一位陌生的江西女孩走到了一起。如今,他们经营着一家培训学校,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两个弟弟在大陆求学回台湾都成"学霸"在大陆刚开始工作的两年时间里,蒋浩廷在上海的一家公司负责协助台湾企业来大陆投资。"其实是我爸爸先来大陆,他带着我的两个弟弟到上海念书。"蒋浩廷说,"两个弟弟当时成绩不好,爸爸也对  相似文献   

15.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一项人力网站对1万多名求职者的意愿调查显示,有59%的求职者愿意到大陆长期定居工作,其中76%对台商在大陆的获利持乐观态度。不过,也有近80%的认为,3至4年内,在大陆的台籍干部就会被当地的人才所取代,反映出一般求职者对大陆市场既期待又怕被超越的心态,但同时也显示出大陆确实已经成为台湾求职者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内陆大城市武汉,街头的台湾店铺鳞 次栉比,台商投资区内的公司、财团 正一天天增多。台商在这里已四处可见,台湾已成为该市第三大境外资金来源地。尽 管 两 岸 关 系 尚 不 稳 定, 但 台 湾 自一九九〇年十月开放对大陆投资以来,厂商对大陆投资不断增加。截至去年底,赴大陆投资的台湾企业有五万余家,实际投资金额为三百亿美元,投资额度仅次于香港地区、美国及日本。与香港企业投资观光、建筑、服务业为主不同,台湾企业在大陆投资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台湾过去曾是纺织、雨伞、玩具、鞋子等王国,但在面临大陆和东南亚国家追赶的压力下,过去依…  相似文献   

17.
郭雪筠 《台声》2023,(5):83-84
<正>作为在大陆长大的台湾人,彭翊如对大陆的看法当然不同于台湾本地年轻人。但她对台湾也并非全然断了联系,从小到大她每年寒暑假都回台湾,甚至在到达台湾法定打工年龄(16岁)之后,寒暑假还会在台湾餐饮业兼职。对她而言,这些年来周围的大陆同学对台湾的态度、台湾年轻人对大陆的态度、甚至是台湾上一代人,都因为客观环境变化,而改变了固有认知,或是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两岸关系》2014,(12):21-21
<正>台湾《中国时报》10月31日刊发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庞建国教授的评论文章《妖魔化大陆只会自陷困境》指出,在全球化过程中,台湾无法无视大陆;但也不必妖魔化大陆,否则,台湾就只好在边缘化的宿命中自怨自艾、伊于胡底了。全文摘编如下:两岸关系近日来出现了一些紧张情势,台湾执政当局显然有所感受,因而做出了释放善意的动作。日前马英九在出席"华人企业领袖高峰会"时表示,在全球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叶林 《两岸关系》2014,(5):26-27
<正>作为大陆主要台商聚集地,东莞台资企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为了更好地解决东莞台资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为东莞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促进台资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由东莞市人力资源局、东莞市政府台湾事务局主办,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协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7,(8)
<正>摘编自4月3日台湾《中国时报》近30年来,全球经济重心逐渐往亚洲、特别是向大陆移转,大陆的经济和产业发展进入深水区,亟需各类人才。除了在教育方面积极扩大投资,陆续推出百人计划、千人计划,提供一次性金钱补助、免费住屋等优惠政策吸引外来人才,2016年大陆核发永久居留证增长了163%。反观台湾,不仅无法吸引外来人才,本地人才更是大举外流。根据调查,人才外流的关键因素是薪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