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全面了解我区“老有所教”工作情况,探索进一步搞好“老有所教”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前不久,我们深入到6个乡镇的11个村就此专题做了调查。从调查反映的情况看,近年我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老龄工作,在着力抓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同时,也注重抓好“老有所教”。积极耐心做好老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老年人保持焕发的精神状态。一是对老年人进行了时事政治和“三个代表”重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诗人贺敬之曾对西安和延安的同志讲过,“西北有个‘敦煌学’,是不是也应当有一个‘延安学’?”这意见是值得重视的。有一种习惯认识,以为延安仅为革命圣地。其实,延安也是文化圣地,她产生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和延安精神之理性升华,是“延安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3.
寻开心     
人生的经历会碰到不同滋味的喜怒哀乐,有得意也会有失意。因此,我们要学会各种方式的“寻开心”。大约在1938年底,当时中国普遍很艰苦,陕北更是苦中之苦,虽然苦,但身处延安,大家庭的人们精神很愉快。比如到了冬天,延河结了冰,我们就想去溜冰。老演员于蓝的哥哥于亚伦,一天带了我们几个小年轻,从离延安还有  相似文献   

4.
经国务院批准中断活动三十多年的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以下简称“工合”),于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在北京召开全国代表会议之日起,又正式恢复了活动,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现将路易·艾黎与“工合”延安事务所的关系、“工合”延安事务所在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中所做出的贡献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5.
延安,中国革命的摇篮和圣地。这里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都留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国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著名的延安精神就是从这个黄土高原的山沟里孕育出来的。 岁月的流逝,已使延安变为一种光荣的象征,被中国人民所珍视和崇敬。延安,也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所在。 近几年来,一股新的“延安热”在悄悄涌动。原来静静的延安城,又热闹、红火起来。“延安精神讲习班”、“赴延安考察团”、“延安夏令营”等一批  相似文献   

6.
老有所不为     
人老了,不免会想想如何度过晚年的问题,于是,“老有所为”论乃应运而生,这是极好的。只要还有一分热,便该发一分光,这才对得起我们的社会,也才能赢得社会的尊敬。本文题目叫做“老有所不为”,并非有意唱反调,因为有为有不为,本来乃是任何年龄的人立身处世的大要,这里不过是专就老年人而言罢了。 有句俗话:倚老卖老。看起来这是对老人的不敬,其实这也确是老人的一种常见病。“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相似文献   

7.
《延安日报》记者齐德同志给《农民日报》(4月12日)写信反映:“开展反腐败斗争以来,延安公款吃喝确实是收敛了。但同时在延安街头又出现一景:豪华舞厅、卡拉OK厅、高档夜总会、KTV包厢,纷纷鸣炮开业,到目前,仅商业性的近20家。”而且,齐德同志经长时间观察,发现“经常来舞厅跳舞的多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一个人跳一夜,少的也得花几十元,多的几百元。延安一个单位上边来了客人,宾主9人玩了一夜花去7000元。”以笔者见,这种情况,各地也有,不同的是,延安是老区,一直很贫困,经济不够发展,这样的跳舞消费档次、舞厅设施,格外显得触目罢了。 跳舞,作为一种文化娱乐活动我是赞成的。但是,把跳舞当作一种奢靡的消费,而且是用公款消费,一舞千金,还要雇请小姐伴舞,乃至再附加其他色情或准色情的“服务”,那就不能不说是一种腐败了。有群众反映,一些  相似文献   

8.
现 在 ,一些基层党组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常有“三炮”现象 ,即“批评自己放空炮” ;“批评同级放哑炮” ;“批评上级放礼炮”。此种现象很值得一议。“批评自己放空炮” ,就是自我批评说大话 ,说空话。讲问题是“通用问题” ,摆表现是“共有表现”。比如 :“理论联系实际还有差距”、“世界观改造还不够刻苦”。再比如 ,“廉政的标准还不够高 ,下基层有接受超标准招待的现象”、“对不正之风抵制得还不够认真 ,也有为老领导老同事打过电话、递过条子的现象” ,等等。这等自我检查 ,往往是“你有我有全都有” ,作批评再多 ,也只能是形同…  相似文献   

9.
东北老航校是我军第一所航校,是我军第一批飞行员的摇篮。我就是从这里飞上蓝天的。时隔四十个春秋,老航校的创业者们不畏艰难、勇于开拓革新的精神,至今时时浮现于眼前,使人难以忘怀。 (一)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刻,党中央决定在东北筹建一所航空学校,为建设人民自己的空军打基础。肩负着党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延安航空研究小组和  相似文献   

10.
陕北的深秋,树黄叶落,寒气逼人。但在革命圣地延安,却洋溢着另外一股热气和活力。今年10月26日,陕北人民迎来了第一个“延安精神纪念日”。许多七八十岁的“老延安”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来,宝塔山下,重又响起抗大校歌;杨家岭上,重又闪现秧歌舞姿……延安精神,值得纪念。凭借着这一种精神,蒋介石虽拥有800万军队,却不能阻挡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从延安出发,一步步走向北京城。奇迹之中,必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深秋时节,几位老人在延河岸边向我们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11.
在纪念“五四”运动和迎接建国五十周年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里,我想起了革命前辈徐特立同志的一副对联——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这是徐老1939年赠送给湖南湘潭一位青年店员的一副对联,实际上也是徐老给当时广大不甘心当亡国奴青年的箴言。对联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意思是说一个有志气、有抱负的青年,不但要努力读书,尤其要常读“有关家国”大事的书。对联精辟地指出,青年读书不但要有勤奋的态度,而且要有关心祖国、热爱人民的正确目的,生活上不铺张浪费,不图虚名实利,不做那种无益身心的事。当时我们的民族正处于…  相似文献   

12.
林蔚 《瞭望》2006,(31)
写下这个题目后,心里多少有些犹豫:将明星做虚假广告定性为“骗”是否合适?“骗”显然是有主观故意的,可明星、名人们在代言一些产品(服务)时,可能自己也不清楚其真假。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是个和蔼可亲的人。在延安,不论遇见谁,他总是点着头笑嘻嘻地同你攀谈:“你有什么困难吗?”“你对延安的生活习惯吗?”亲切的话语,温暖了许多初来延安同志的心。  相似文献   

14.
最近看到一篇报导,其中提到:“过去,在选拔组织人事部门领导干部时,由于受‘左’的影响,往往只强调‘老政工’……因而造成了……不合理状况。”我认为这个提法是不合适的。《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指出,政工干部是党的专业干部。我们很多老政工干部经验丰富,业务熟练,他们是党的宝贵财富。不应把老政工干部都视为“左”的思想严重的人。使用“老政工”这一用语,伤害政工干部的感情。政工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理应和其他干部一样得到人们的尊重。从某种意义上说,把他们同“左”联系起来冠以“老”字,是不礼貌的。老政工干部中有许多卓越的人才。邓小平同志、胡耀邦同志都是老政工干部,他们的历史和现实贡献是人所共知的。就是在基层,不少老政工干部也在新时期的政治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位朋友寄给我一本关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书稿,其中对当代青年工人有这样一段论述:“他们会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企业中(包括全社会)发生的诸种现象,使用自己的大脑去辨别和审判这些现象的合理性(这是当代青年职工区别于我们过去年代的老职工的鲜明特点,即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喜欢思考,而不愿意仅仅只作‘小绵羊’式的工人)。”对两代职工的这种对比方法,为许多人所接受。但这种对比并不准确。说当代青年爱思考,不轻信,似乎对,但又不完全如此。如果说现在相当一部分青年不轻信党的宣传(所谓不信“官方”的话),大概比较符合实际。问题是他们轻信另外一些东西,如轻信西方世界的所谓“民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美国与中国》(第四版),是美国老一代“中国通”--费正清(哈佛大学教授)为美国人写的一部关于中国情况的著作。该书第一版问世是1948年,正是美国行将“失去”中国的时候;第四版问世是1979年,那是中美关系已经走上正常化的时候。读罢,人们可感到费氏对古老中国研究的深入和见解之独到。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有了自己的组织。 一九八四年六月,北京市老龄问题委员会宣告成立。全市的城、郊区九十四个街道都先后成立起老龄问题委员会,并配备了相当数量的工作人员。有的老年人见到来家里访问的老龄工作人员时,高兴地说:“现在,我们老年人也有了自己的组织,今后有了依靠。”  相似文献   

18.
“六个老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老龄事业的工作目标。而老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基于这个认识,淮阴区委确定一名副书记、常务副区长分管老龄委、老干局、老年学会、老年体协等项工作,全区21个乡镇和区属各单位也都建立了老龄委(领导小组)、老年协会,并随着人员变动及时调整充实各级老年工作领导班子的成员。同时,把做好老龄工作及老年人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的年度责任目标,加强  相似文献   

19.
笔走龙蛇又一年,龙年过了是蛇年。鄙人生肖属蛇,已经七遇蛇年,行年七十有二矣。七十可以称老。陆放翁《沁园春》云:“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颇显出了诗人安于老境的恬淡心态,以世人的贫困宽慰自己,觉得更应该知  相似文献   

20.
我国第一部反映早年延安洛杉矶托儿所生活的电视连续剧《为了明天》的开拍,牵动了许许多多“老延安”的心。电视剧的总顾问、55年前曾在洛杉矶托儿所担任保育员的70岁的王茜平老人,不顾年老体弱,与摄制组一道回到了她多少回梦中相见的托儿所故址——延安兰家坪,仿佛又听到了孩子们的欢叫声,又看到了孩子们奔跑的身影,老人禁不住热泪盈眶。她说,生命中一天也不曾忘记这里。前线来了小太行延安洛杉矶托儿所的前身是1940年创建的延安中央托儿所。茜平老人回忆说,她作保育员其实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