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的联想     
1987年是“国际和平年”。一曲《让世界充满爱》时对荡漾在京城。我不大懂音乐,但挺喜欢这首歌。它曲调优美动人,特别是那段合唱,听罢令人回肠荡气。1988年是“国际旅游年”。主旋律仍然是“爱”。某单位一位同志在一次会上还作了一番“爱”的讲话。从文意上看,大抵可以看作一首未谱曲的《让世  相似文献   

2.
杨银禄 《各界》2010,(11):10-15
江青与李讷 李讷1940年8月3日生于延安(为江青所生)。江青不止一次跟工作人员说:“共产党员只有工作、工作,不应该生孩子,生孩子是党外人士的事。我生下李讷就是一个失误。我怀她的时候就不想要她,可是主席喜欢小孩子,我也只好生下她了。”  相似文献   

3.
李兴濂 《各界》2011,(12):31-31
近些年来,社会上亲朋聚会、好友闲聊都喜欢来一段“段子”。其实,这种“段子”,古已有之。我国古代就有很多记载“段子”的书,有民间的低俗笑话,也有嘲笑官员的“政治笑话”。  相似文献   

4.
党小组长,是个比芝麻更芝麻的“官”。可我偏偏当的就是这样的“官”。去年四月,我们的党小组长因工作需要调走了。“国不可否无君”,党小组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小组长人选问题。经过充分酝酿!大家一致认为我比较年轻,便把这顶“乌纱”硬戴到了我这个“小字辈”的头上。说实在话,我真不愿意担此“重任”:小组成员中有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等,他们都是头儿,万一我有个闪失,恐怕是不想在办公室干了。可这事是领导们“说定”了的!我不执行能行吗?、“走马上任”后,同事们给我开玩笑,恭喜我当了领导的…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最不可缺少,也是被引用最多的,大概就是“爱”了。爱是空气,爱是阳光,爱是雨露,爱是粮食,爱是营养品,爱是发动机……早就有不少人这样说过了。因此,不断地被引用,也就在意料之中了。一个会引用的人去引用,一个不会引用的人也去引用, “爱”就名声大振了;同  相似文献   

6.
我本不想当“万工”,只想默默地奉献,可是当改革大潮涌来时,你会情不自禁地被卷进去,充当“弄潮儿”。我就是这样走过了6个年头。 说起来,我这人自小爱好广泛,喜欢美术,什么电烙铁画、玻璃画、国画、水粉画、绒画等,样样都行,在600多人的研究所小有名气,谁出国都想带上几幅我的画。不用花钱,送给外国人还拿  相似文献   

7.
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在的青年人不爱听政治课。我却不以为然。但怎样才能把政治课讲好,让青年们爱听?这的确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我的体会是: 调准焦距聚光镜所以能够把物品点燃,就在于它能使阳光通过自己的凸体,集中在一个燃烧点上。我想,我们为青工讲政治课,从一定意义上说,就象一面“聚光镜”,要让正确的人生观、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通过这面“镜体”映到青年心灵中去,点燃心灵之火,使消沉者振奋,徬徨者坚定,落伍者跟上来,进而为振兴中华、为共产主义大业而奋斗。而这一切的关键,就是要调好你所讲内容和青工思想现状之间的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位朋友寄给我一本关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书稿,其中对当代青年工人有这样一段论述:“他们会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企业中(包括全社会)发生的诸种现象,使用自己的大脑去辨别和审判这些现象的合理性(这是当代青年职工区别于我们过去年代的老职工的鲜明特点,即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喜欢思考,而不愿意仅仅只作‘小绵羊’式的工人)。”对两代职工的这种对比方法,为许多人所接受。但这种对比并不准确。说当代青年爱思考,不轻信,似乎对,但又不完全如此。如果说现在相当一部分青年不轻信党的宣传(所谓不信“官方”的话),大概比较符合实际。问题是他们轻信另外一些东西,如轻信西方世界的所谓“民  相似文献   

9.
大连钢厂是一个有80多年历史、2万名职工的特殊钢企业。几年来,我们在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的同时,在职工中开展了“知我钢厂、爱我钢厂、兴我钢厂”的“知、爱、兴”活动,促进了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我们开展这一活动,是让职工通过全面了解工厂的光荣历史和传统,看到我厂  相似文献   

10.
非此即彼?     
当张艺谋毅然决定将他的《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两部影片退出本届戛纳电影节的时候,海内外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这是中国电影人首次对某些西方人:“意识形态偏执”的公开挑战。许多爱国人士为此纷纷在媒体上发表评论,赞其“爱国精神可贵”、“长了中国人志气”。然而最近张艺谋在南京为影片《一个都不能少》进行巡回宣传时,郑重向记者声明:“我不想再对退出戛纳电影节一事发表评论,这是我与电影节王席雅各布个人之间的事情!属于艺术观念上的差异,我也谈不上爱国不爱国。”张艺谋的坦率!恐怕要分爱国人士颇为意外了。在我…  相似文献   

11.
郝丽芬 《侨园》2001,(2):19-21
十年前,如果有人问我马达加斯加位于世界上的哪个大洲?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不知道”。九年前,在首次赴马考察的飞机上,我在心中为这个非洲国家勾勒的图像是:沙漠、仙人掌、驼队和象群。而今,在这里历经数载拼搏且将事业之根深植于此的我,会这样向你述说我的马达加斯加——这里的海水是绿的过去,我们通常使用“蔚蓝”、“湛蓝”等形容词来描绘海水的颜色。20多年前那支广为流传的水兵歌曲,名字就叫《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而马达加斯加的海水却是绿的。记得第一次从首都塔那那利佛乘车去海边,我从前车窗望出去,突然发现在天幕下的公路尽头出现一抹翡翠绿,在阳光照射下灿烂夺目。我  相似文献   

12.
这些日子,我跟大家一样忧心如焚。但是,作为社会学爱好者,我更多的是忧心思远。我在思考“非典”的典型意义。“非典”是疫之一种。疫,同水、旱、震、风一样,都是灾。不过,这种灾又同水、旱、震、风不一样。水、旱、震、风等灾,均为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而疫,从病毒来讲,是自然的。可疫的这种自然,是人身上的自然,是生理人与社会人集于一身。因此战胜疫有更多的社会因素在里面。“非典”正在引发出一大堆社会问题,唤起人们思考。我们应当拿出当年抗洪的精神来战胜“非典”。同时也应当看到战胜“非典”比战胜洪水更为艰巨。换句话说,战胜“非典”需要用更多的社会学理论“药方”。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与家人聊天,论及少数服从多数时,小女立即反驳道:是“多数服从少数”,在学校,我们全班几十个同学,老师一人说话,我们都得服从。从中引起一点思考和联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党的一些干部就是喜欢搞“多数服从少数”,独断专行,把党的组织原则抛到脑后,不接...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们韶山市委发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并将其深化为“坚定信念、合群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韶山精神,率领10万韶山人民在这片热土上,谱写着一曲曲文明富裕的时代凯歌。1991年3月,江泽民总书记在韶山参观视察时,高度赞扬了“韶山精神”,并挥笔写下了“发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的题词,为韶山市的两个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我们韶山市委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抓紧精神文明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弘扬“韶山精神”和本市的“强工兴市”战略、加强党的建设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抓好“知我韶山,爱我韶山,兴我韶山”的教育活动,把爱国同爱省、爱市、爱乡、爱校、爱厂、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们结合企业实际,紧紧抓住爱国主义这条主线,对职工加强思想教育,开展了以“热爱祖国、忠于企业”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职工爱祖国、爱企业、爱岗位的热情,不断推进“渤海”事业的发展。 针对我公司青年职工占职工总数70%的实际,我们以青年职工为重点,采取丰富多采的形式,组织了“爱我中华”系列活动。一是进行爱我中华综合知识有奖竞赛。以历史、现实、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革命先驱、名人艺术家等爱国主义史料为出题范围,  相似文献   

16.
王宇 《瞭望》1988,(26)
近年来,一些报刊陆续刊登王淑华用“还阳草”治疗癌症的消息,其中,将我父亲的治疗作为一个好的例证加以宣扬。对王淑华的“还阳草”我不想作什么总的评价,但关于我父亲用还阳草的“疗效”的报道与真实情况有很大出入。我们全家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以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讲清楚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17.
拍摄合影照     
赵仁近 《慈善》2020,(2):68-69
星期日那天,蓝天白云,天气晴朗,温暖的阳光映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身上舒服,心里美美的。我与老伴儿准备到水上公园游玩,那里有我们喜欢看到的歌舞、唱戏、乐曲以及男女老少表演的各类节目。我对老伴儿说:"咱们不能只在这个地方观看歌舞,今天咱俩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拍摄一批具有冬日特色的人物照片。既要抓拍一些公园内人们欢快游玩的人物照片,还需要咱俩相互拍摄个人的照片。  相似文献   

18.
偶翻到CCTV的“艺术人生”栏目,这期的主题人物是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少华老先生,自从他与儿子的《阳光的快乐生活》播出后我就更加喜欢他了,这个老顽童,和其他老一辈艺术家一样,总是能让你在任何时候笑起来,又能在笑后若有所思、若有所得。一张嘴闯天下的艰苦辛酸让所有在场观众感动,催人泪下,而最令我敬佩  相似文献   

19.
首都大学生课余生活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大学三角地贴出一则8岁女孩因父母是聋哑人急需家庭教师的广告,不久,中文系88级女生吕南歌的课余生活便有了新的内容。她不仅给女孩认真辅导功课,还常为女孩买头花、讲故事。一天,女孩兴冲冲地捧着得到100分的作业,贴着她的耳朵悄声说:“姐姐,我喜欢你。”吕南歌一下子感受到人世间爱与被爱都是那样充实。  相似文献   

20.
许燕吉 《各界》2014,(2):20-21
在香港,妈妈监督我和哥哥读书,或清算我俩的错误,都是在爸爸下班回来之前。爸爸一进门,马上“结业”,我俩就像放飞的小鸟一样聚到爸爸身旁,快乐无边。爸爸大概不会打听我的“劣迹”,就是知道,我相信他也不会嫌弃我,因为他喜欢孩子,而且见孩子都喜欢。公公说他是“孩子头”,妈妈也说他“不分大小”,的确,我们和他一起玩时,一点儿也没觉得他已是四十大几的一位长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