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生产队的所有成年男人中,他的个子最矮,然而他却是一队之长。在这个生产队里,他有着绝对权威,似乎没有人怀疑他的权威,也没有人企图取而代之,大家都服他。他当队长,是大家选的。怎么个选法,我不知道。听说他在当队长之前是一个很普通的社员,  相似文献   

2.
马珮 《民主》2005,(5):38-39
父亲生于1885年,1970年正值他支持过的“五四”运动51周年的日子里去世的,他去世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在他身边,不是在外地工作就是在“五七”干校,待通知我们回来时他已经走了,没有能够见到他最后一面,看到的是他的遗体。他虽说享年85岁,但他实际只工作到73岁,因为1958年后他就病休了。73岁中  相似文献   

3.
李辉 《瞭望》1996,(10)
茨威格是奥地利犹太人,在很大程度上,他视欧洲为自己的国家。然而,他所亲身经历的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些岁月,实际上却是令他一日日失去祖国乃至失去欧洲的过程。他有一种体无完肤的沧桑之感。他在流亡的日子里怀着伤感和悲观创作的这本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三联书店1991年版),无疑成了他生命的绝唱。1942年他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巴西自杀身亡,因为他无法承受时代加在他身上的重负,他无法忍受没有祖国、没有文化温馨的现实。  相似文献   

4.
大牛     
俞明 《瞭望》1990,(13)
他在工作室内结束蹀躞,有时穿过门厅,到卧室中去看他才满月的儿子。他俯身在小床上,婴儿在睡梦中不时绽开微笑,他从这微笑中得到净化心境的力量。孩子也得其时,大概不会再遭受他在32个年头中  相似文献   

5.
张世贤曾经当过县委书记。在山西,他曾是第一个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土地下放,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县委书记。但是,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他又从那里“落荒而走”,老乡把他哭送出境。在沉默数年之后,他又担任了县委书记。来到稷山县,他已是44岁的人了。  相似文献   

6.
他在艺术上独具匠心,他在教育上积极探索,他在参政议政中尽心尽责。他,就是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省民革主委、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冯健亲。  相似文献   

7.
孔力 《侨园》2012,(12):56-58
今年102岁的罗明榜老人,是河南省"将军县"新县唯一健在的百岁老红军。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经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的诞生过程,他带领战士解救过红四方面军的首长,他曾在战斗中"牺牲",他参加了两过雪山三过草地的万里长征,他随西路军喋血西征路。他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他5次受重伤,九死一生。1951年,他因病离休,如今在河南新县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8.
一位海外赤子在为祖国文教事业捐献巨款的仪式上,激动地说: “十分感谢给我这样一个机会,使我能够为我的祖国母亲,尽一点绵薄之力。”他是出钱的人。他在说感谢,而不是在听别人向他表示感谢。这里是不是有什么差错? 没有。他感谢的是他有了这次出钱的机会。出钱,就是使一部分原来属于他的财产离开他,不属于  相似文献   

9.
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一团火,对工作、对事业充满激情;又说他是一阵风,砍送到哪里,就给哪里的孩子们带来欢乐。初次相识的我。还感到他有一颗可贵的童心。这位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兴奋地谈起他34年来把舞台搭在长城内外,把歌声洒向人江南北的经历;讲到他每次演出前针对不同的形势,面对不同的小观众,如何选择不同的节目、构思不同的串场台词。而在说起孩子们爱听他的歌,爱看他的表演,爱他这位杜伯伯时,他眉飞色舞,情不自禁地会唱起来:啊,多么辉煌,灿烂的阳光……而让他感触最深的还是前不久在澳门的演出。  相似文献   

10.
黑人学者赫伯特约我去谈谈。这是一个很有教养的人。他在爱荷华大学读了10年,得过四个学位。学过哲学,现在在教历史,但是他的兴趣在研究戏剧,——美国戏剧和别的国家的戏剧。我在一个酒会上遇见他。他说他对许多国家的戏剧都有所了解,唯独对中国戏剧不了解。他问我中国的丧服是不是白色的,我说:是的。他说欧洲的丧服是黑的,只有中国和黑人的丧服是白的。他觉得这有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1.
徐有光 《团结》2002,(5):47-48
在民革河南省第十届一次全委会上,毛增华当选为主任委员。在其履任新职之际,笔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毛增华是河南省著名的电力专家。他在电力系统的声望,不是因为他写过几本专著和数十篇优秀论文,而是长达40余年的电力建设实践。有人对他评价道:“他不是个理论家,而是个实干家;也许他称不上学者,但他却是位智者。”  相似文献   

12.
他为人憨厚木讷,不善言辞,两只手脏兮兮、黑乎乎的。一次一位朋友请他上饭馆吃饭,他竟不好意思伸出手来。人们还以为他是个采煤工,其实他是在指墨画坛上默默耕耘了30多年的指画家。日积月累,手指磨烂了,墨色渗嵌进指甲皮肉,似再也不能“洗手不干”了。 他叫李冰奇,奇就奇在作画不用笔,而以指代笔。他用手指蘸上墨与颜色,在宣纸上“东涂西抹”,  相似文献   

13.
周军 《侨园》2014,(11):18-20
在台湾名导侯孝贤眼中,他是"咬住历史不松口的大牛头犬";在熟悉他的大陆学者眼中,他是"文化界的福尔摩斯";而他也这样描述自己:"为了掌握历史细节,我的写作过程就像特务一样,只是目的、动机有所不同。"他,就是台湾知名作家蓝博洲。在台湾,很多人熟悉和喜欢蓝博洲,或许,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侯孝贤导演对他的推崇。他是侯导眼中的"先驱"。早年,他发表在《人间》杂志的《美好的世纪——寻找战士郭琇琮大夫的足迹》和《幌马车之歌》赢得了侯导的这一美誉。  相似文献   

14.
早在一九五九年,郭沫若就曾为《郁达夫诗词抄》写过《序》。《序》中有这样的评语: “在他生前我曾经向他说过:他的旧诗词比他的新小说更好。他  相似文献   

15.
费孝通在随胡耀邦总书记访问西欧四国归来之后,应本刊记者之约,畅谈了他在访问中的见闻感受。他认为,安排他参加这样一次出访,是民主党派人士参与国家大事的一个具体休现。他在西欧进行了富有意义的学术交往,发表了多次演讲,归途中还乘兴赋诗。他的谈话饶有风趣,颇富可读性。  相似文献   

16.
陈健 《瞭望》1985,(26)
(一) 刘应祥乘坐的波音“七四七”客机,上午八时从北京起飞,几个小时后,已经航行在水天相接的太平洋上空了。 他不是第一次出国,他去过法国、西德、罗马尼亚。不过,这一次他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代表,要在一个国际性的农业学术会议上,宣读自己的论文。这虽然有些异乎寻常,但他没有胆怯之感。他知道自己的价值。 机舱内正在放电影,他没有注意影片的内容,他的思想的屏幕上,也在放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但是,他创立的科学理论,他确立的基本路线,他慈祥、睿智的音容笑貌,一直在我们身边,一直在我们心中,指引我们,激励我们,在他领导开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道路上前进。在缅怀小  相似文献   

18.
敬爱的徐向前元帅与世长辞了。在他生病住院的80多天里,我们一直陪伴他、照料他。在最后的时刻,我们守候在他的身旁,恨无术可以回天,悔不能以身替代,生死离别之情,痛心裂腑。二十几年朝夕  相似文献   

19.
《侨园》2016,(9)
正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吴明。他是鞍山某重点高中的应届毕业生。高考成绩发布后,他考了400多分,但他高兴不起来。因为命运多舛,在他上初中时他的母亲被给他补课的老师杀害了,这位补课老师是他妈妈的同事,他看上了吴明妈妈,因为她虽然40多岁了,可风韵犹存,年轻漂亮,他向她求婚,被吴明妈妈拒绝,他后来竟然残忍的  相似文献   

20.
伦敦专电 英国独立电视台第四频道在春节期间举办现代中国电影展,记者便动了拜访影展组织者、影评家托尼·雷恩的念头。适逢《红高梁》在伦敦上映,在托尼专门组织的讨论会上见到他,讲定要和他聊聊,不巧赶上柏林电影节,他得参加,直到他回伦敦,我们才聊成。 托尼之所以引起我的兴趣,是因为他为介绍中国电影可说到了“不遗余力”的地步。他近时写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