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两种《老子》帛书,以及附有的几种古佚书,是一个重要发现,不仅证实了西汉前期黄老之学的盛行,而且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道家思想和儒法斗争的关系,启发我们透过当时政治思想斗争的复杂现象,去总结带有规律性的历史经验。本文想就道家与西汉儒法斗争的关系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以就正于读者。一、从《老子》谈起《老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一部代表性著作。这本书,文字简短,内容丰富,论及政治、济经、军事、文化、伦理各个方面的问题,但归根到底是谈政治,研究“人主”  相似文献   

2.
儒家和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直接对立的两个学派,也是对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法律思想史影响最久远、最深刻的两个学派.儒家主张的礼和法家主张的法,是两派对立的核心内容.后人在论及儒法两家的主张时,有的总是过于注重它们对立的、差异性的一面,而往往忽视它们之间在实质问题上的某些共同性的、相似的东西.所谓“批儒评法”斗争,更将此倾向发展到极端,严重地影响了人们对儒法两家的科学认识.本文拟从法律思想史角度来探讨儒家的礼和法家的法的异同,对进一步肃清“批儒评法”给  相似文献   

3.
法治漫谈     
“法治”(Ruleof Law)是什么?古今中外,概莫一是。中文“法治”一词最早见于先秦诸子文献。《管子·明法》中有:“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商君书·任法》中有:“任法而治国”。在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曾经有过“儒”“法”两家关于“人治”与“法治”之外辩。梁启超在1922年出版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分别用“人治主义”和“法治主义”来概括儒、法两家的主张。  相似文献   

4.
公元五世纪到六世纪的南北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度大分裂、大动乱的时期,佛教神学和孔孟之道结合,成为门阀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精神支柱,整个阶级斗争和儒法斗争十分尖锐。无神论者范缜对佛教“神不灭论”的批判,是儒法斗争在南北朝时期的继续。范缜所处的时代范缜(约公元450—415年),字子真,南朝齐、梁时期南乡舞阴(今河南省泌阳县西北)人,是法家无神论传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他出身寒微,少年时曾求学于著名学者刘(王献)门下,许多贵族子弟衣着华丽,往返学馆骑马坐车,而范缜却“芒履布衣,徒行于路”。  相似文献   

5.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军事原则是“直接地和基本的政治原则联系着的”。军事路线是由政治路线决定并为政治路线服务的。在我国历史上,同儒法两家政治路线斗争一样,儒法两家的军事思想,在治军原则上,在战争观上,在备战问题上,在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上,也有着尖锐的对立和斗争。今天,我们对儒法两家军事思想斗争的经验教训,进行认真地总结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批判林彪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肃清其流毒,更自觉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军事路线。  相似文献   

6.
郑智 《法律科学》2004,22(2):34-41
在中国古代法律形成时期各部落规则的博弈中 ,士以“巫史”的身份对信息的收集、保存、整理、解说工作做过不少努力 ,并对各部落之间博弈的类型及策略的选择起了关键作用 ,进而影响了中国古代传统法律的气质。春秋战国之际 ,士大夫以手中的文化资源参与游戏 ,以思想影响政治。儒家、法家积极参与政治游戏 ,而道家则放弃了游戏。汉代以后的法律儒家化 ,表明儒法两家陷入“囚徒困境” ,不得不相互妥协  相似文献   

7.
法律与道德在实现一定的阶级统治、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中,其地位孰高孰低,其作用孰大孰小?这个问题,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就有不同的看法。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人认为法律是“硬键”,具有力量,而道德是“橡皮铐子”,起不了多大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弄清这一问题。这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和共产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深入、普及、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是反修防修的头等大事。批林必须批孔,不批孔,批林就下会深入,反修就不能彻底,防修就没有保证。毛主席教导我们:“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在中国历史上,法家是反对儒家的,两千多年来的儒法斗争,一直影响到现在,还会影响到今后。我们工人阶级一定要占领史学阵地,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儒法斗争的历史,总结历史上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经验,正确评价法家在  相似文献   

9.
封建社会第二阶段的儒法斗争,从汉元帝开始,到唐朝为止,共一千一百多年。这一阶段地主阶级开始由一个进步的阶级逐渐转化成保守、反动的阶级。反映在政治思想领域内,封建统治阶级转向尊儒反法。儒法斗争由原来新兴地主阶级反对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斗争,变为地主阶级内部革新派和保守派的斗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特点及历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政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特定时期的政治结构和政治文化密切相关,政治结构与政治文化的演变也促进着廉政文化的繁荣与革新。但决定廉政文化形态的根本因素则是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一般来说,只要有公共权力的设立,贪与廉的对立观念、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就必然产生。中国古代社会是在氏族血缘关系还没有彻底解体的情况下进入国家状态的,经济结构中农村公社和家族公社的顽强存在,使得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是以“族”的形式完成的。官僚的选拔采取的是世卿世禄的贵族制。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国家与社会的分离程度很低,国家的官…  相似文献   

11.
法治转型是围绕社会转型进行的,中国第一次社会转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此相应,法治转型则是由贵族法治转为帝制法治。贵族法治的特质是别亲疏、殊贵贱、断于礼,也就是西周以降的礼治。“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立郡县”是春秋战国社会转型的全部内容。这种转型用今天的语言来表述,就是经济转型和政治转型。为适应社会的这种转型,先秦法家提出了“法治”理论。这种“法治”,与传统的礼治相对立,其特征是“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重心是治吏治官。这是秦汉以后中国法律制度的思想基础。秦汉以后的中华帝国法治主要是这种观念制度化的结果,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用“儒家思想法律化”来概括帝制中国的法治特征较“法律儒家化”为妥。  相似文献   

12.
秦王朝建立后到西汉中期,地主阶级正处在上升时期。儒法斗争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法家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儒家代表了奴隶主复辟势力。这一时期儒法斗争的焦点:是坚持封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还是倒退回去搞奴隶制的分封制;是坚持统一,还是搞分裂,这是关系到国家制度和政权性质的根本问题,是一场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在这一斗争中,法家代表人物有秦始皇、李斯、汉高祖、吕后、贾谊、晁错、汉武帝、桑弘羊等,儒家小丑有:  相似文献   

13.
先秦诸子百家著书立说,开创了我国思想史上一个黄金时代。在儒、道、墨、法几大学派中,庄子是道家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学说,以“道”作为万物的本原和最高主宰,并从这一理论出发,在法律上崇尚自然无为的自然法。庄子思想“别为一宗”,精辟独到,对后世影响至深。庄子生活于战国中期。此时正是我国古代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在经济上,铁器农具广泛使用,荒芜土地大量开垦,“废井田,开阡陌”,兴修水利,繁荣贸易,出现了“不足”和“有余”的贫富分化。在政治上,国与国之间战争频繁并弱吞小,暴师经岁,血流满野。一国之内公室私家相互侵轧,到处是争夺之行,奢侈之风,烦苛之征,纷抚之政。在激烈的经济政治斗争中,许多人汲汲于求名竟位,争权夺利,民风大衰。面对这种情形,思想界百家争鸣,治世呼声四起。庄子一生清贫,终身不仕,他站在庶民的立场上排儒、墨、法诸家之说,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提出了自己的治世主张。  相似文献   

14.
社会矛盾是任何社会形态之下都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时代面临着急剧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社会矛盾十分激烈突出,因而儒法两家的先哲们从当时的社会矛盾现实状况出发,对社会矛盾的成因及解决之道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轴心时代"的这些中华民族文化的思想智慧,不仅成为此后传统中国社会建立社会矛盾调处机制的思想资源,而且对转型时期当代中国社会矛盾调处机制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四人邦”为了篡党夺权,借评法批儒大搞影射史学。影响之下,美术界出现了一些文章,“就儒法斗争的脉络去重新考察美术史”,去找“儒法斗争在美术史上的反映”,几乎遍于各代,而观点错误,史实不符者甚多。本来对汉代绘画没有影响的王充,被说成对汉画影响很大,就是其中一例。为了澄清史实,明辩是非,有必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一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这是清代反儒尊法的进步思想家、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文学家龚自珍的一首名诗。它突出地体现了作者批判时弊、向往革新、追求理想的思想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龚自珍就是带着这一时代的战斗声音,出现在鸦片战争时期儒法斗争的舞台上。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又名巩祚,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他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日益解体、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转折时期。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期。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众多思想流派空前活跃,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法治”、“德治”等治国主张,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然而各国经验表明,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挺进时,社会将处于刑事犯罪高发和人民内部矛盾凸显的社会经济转型期。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这既是经济社会的“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这些矛盾和问题表现为社会治安的严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复杂。当前,全国社会政治大局平衡,各项事业深入推进。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然是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三…  相似文献   

19.
<正> 无产阶级治理国家是搞“人治”还是搞“法治”?我认为,既不是搞“人治”,也不是搞“法治”,而是要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人治”和“法治”,这是人们对儒、法两家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20.
“法治”与“人治”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法律思想领域中争论不休的一个重要课题。当时所谓“法治”,用法家自己的话说,就是“以法治国”(《管子·明法》、《韩非子·有度》)或“垂法而治”、“缘法而冶”(《商君书·壹言、君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