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国债,就是以国家财政(中央财政)为债务人,以国家财政承担还本付息为前提条件,通过借款或发行有价证券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行为。我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至今已第19个年头了。如说重新启用国债的初期,由于其规模较小而对经济生活影响并不明显的话,那么,随着国债发行规模逐年扩大,国债市场的日趋成熟,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已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广泛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国债发行状况及其功能的转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且总体呈现一种膨胀态势:第一阶段:1981-1986…  相似文献   

2.
在亚洲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逐渐加深的国际背景下,为缓解我国内需不足和出口增长减缓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国务院决定增发1000亿元国债。此次国债的发行和操作,体现出我国公债管理水平的提高;体现出财政货币政策整体协调能力的提高;体现出宏观调控空间和政策手段的开拓。  相似文献   

3.
从债务规模、偿债能力和财政压力三个方面,通过均值法和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政府债务进行区域间和区域内比较,结果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区域分布具有很大差异性。主要体现为东部地区负债率低、财政压力小,中部地区偿债能力强,西部地区债务规模增速快,东北地区偿债能力堪忧等区域特征。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空间分布特征的经济因素主要是区域经济体量、经济增速和财政赤字率。地方政府债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的绩效管理,实行区域差异化的债务风险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1998年以来,面对东亚金融危机造成的国外需求下降,我国政府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主要措施包括:发行总额为1250亿元的凭证式国债,为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必要的初始资金;发行2700亿特种国债,补充银行资本金,以促进银行增加贷款;增发1000亿元国债,定向投资于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财政对农业投资由12亿元增加到21亿元,用财政政策推动农业发展;提高纺织品出口的退税率,用财政手段支持商品出口;等等。这种财政政策主要依靠发行国债获得资金,再将这些资金用于农田水利、交通运输、城市基础…  相似文献   

5.
国债,是国家凭借其信誉向不特 定的客体筹措资金所形成的一 种债务。迄今为止,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发行和利用国债。自打1981年中国政府开始向老百姓借钱起,国债便成了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的一种金融商品。 十三年国债不寻常 国债发行的最初几年,处于一种初级状态,发行量小,种类单一。1986年以前只发行一种债券——国库券,年度发行数量40—60亿元。1987年开始,国债的发行量明显提高,1988年以后,年度发行量增加到180亿至220亿元。债券种类包括向个人和企、事业单位发行的国库券;向个人和各种基金会组织、金融机构等发行的国家建设债券、  相似文献   

6.
<正>据国家财政部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5.1万亿元,同比增长15.1%。自2017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以年均16.3%的速度快速增长,远高于同期名义经济增速的7.8%。另外,“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余额数据没有官方统计,市场方估计在30万亿~50万亿元”。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不断积累、规模持续扩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从1988年开放国债二级市场以来,我国国债市场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债市场已初步建立起来。根据财政部提供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到1997年底,我国国债发行总额达8947.14亿元,国债市场余额54(亿元,各类市场工具共门种。其中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品种,上市品种和不上市品种,现货品种和回购品种。作为国债批发商的一级自营商由最初的19家发展到50多家,国债集中交易场所2家。显然,我国国债市场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金融市场运转的重要环节,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拟就所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开放并加强地方政府发债管理是学界多年所关注的改革大计,随着财政部起草的有关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方案已提交国务院待批,我国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将是大势所趋.从政府职能、现实财政收支和代际公平三个视角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地方政府职能重要性的进一步凸显、现行的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匹配财力与事权效应的不显著、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代际不公平"的问题,都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提出了紧急而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谈乐炎 《小康》2012,(7):54-56
全国2000多个县级市中,仅54个县级政府没有举债。2010年底,有99个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20个县级政府的借新还旧率超过20%,23个县级政府逾期债务率超过10%还债,还债!这是近几个月来,中国很多省市县掌管财政官员的一块心病,而近日财政部一纸"地方债务不得延期还款"的公告更让他们愁上加愁,似乎连喘气的空间都没了。财政部今年将代地方政府发行2500亿元的政府债券,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今年也将从10.7万亿元提高到12.5万亿元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债务的效应及形成机制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政府债务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和政府职能的转换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地方政府债务包括地方政府从商业银行获得的贷款、中央政府将国债部分收入转贷给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为企业担保等形成的隐性债务等。地方政府债务的迅速膨胀已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这种债务的形成和扩张既有显性的正式预算制度的制约,也有非正式预算制度、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和地方政府债务动态发展机制等因素的拉动。  相似文献   

11.
近三十年来,宏观管理国债规模的研究,呈现出行政学和公共经济学交融的新趋势。本研究将重点关注政府宏观管理体制下,国债规模管理与预算赤字、国家税收和政府支出等关键变量的联系。文章梳理了宏观管理国债规模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既有研究的内在联系及可能存在的研究空间。研究认为,在目前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政府运用好国债工具是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主要经济手段,同时也是政府经济执政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干成松 《群众》2010,(11):54-54
<正>最近几年,地方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城市基础设施,逐渐加大了投入力度。在财政性资金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招商引资、出卖土地、举债等成为地方筹措资金的手段,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政府债务余额急剧上升。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时间长,总体规模大,财政资金偿债能力明显不足,债务风险凸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因此,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地方政府的债务监管,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在土地财政逐步退出阶段,依赖土地经济的财政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但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依旧存在且风险日益凸显。后土地财政时期地方政府负债的成因是:现行财政体制中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尚不规范,致使地方政府财力不足;预算软约束激励了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行为;财政融资方式存在缺陷,投融资渠道单一;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有限,偿债意识淡薄。带来的风险表现为:地方政府财政收益方式由显性方式向隐性方式过渡,隐性债务风险难以预料;通过过度举债弥补财力不足形成长期风险;税收排挤破坏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进一步降低政府未来预期的财税收入和偿债能力。为此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数量,强化偿债能力,规范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超过10.7万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27%,其中60%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部分地区政府偿债能力弱,存在风险。这些问题暴露出在公共财政制度和地方政府治理上还存在漏洞,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今年7月,国务院已部署把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列为各项整改工作的首要任务。这意味着,中央已决心化解多年积累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那么,应采取哪些措施使地方债实现软着陆,进而避免引发财政整体危机?本刊特邀相关专家把脉地方债实质,开出相关处方,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5.
巫溪县位于渝东边陲,与湖北、陕西接壤。全县幅员面积4026平方公里,人口51万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缓慢,财政极度困难,县、乡政府债务沉重。为摸清家底,我们对县、乡政府的债务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 一、县乡政府债务的基本情况、特点及原因 (一)基本情况 2004年底,县财政列入地方债务统计报表反映的债务达2.432亿元,主要是解决“三金三乱”、借款、贷款、国债转贷等。进一步调查发现,在此之外,还有没列入统计表的债务达1.38亿元,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及教育发展的负债。到2004年底,全县的政府债务总额高达3.7亿元。 (二)政府债务的特点 经调查分析,巫溪县政府负债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债务规模大。县乡政府债务总额3.7亿元,相当于2004年地方财政收入0.46亿元的8倍。按  相似文献   

16.
政府或有债务中的道德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体系中存在着财政风险。而财政风险的核心是政府债务风险 ,它不仅包括由信用约束带来的直接的债务风险 ,而且也包括由道德约束带来的或有的债务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理性的政府决策者 ,必须重视或有债务中的道德风险 ,以测定和规避不确定性风险。一 政府或有债务中道德风险的基本分析(一 )政府或有债务及其基本特征“或有”在国际会计标准中定义为这样一种情形 ,即它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将来一件或多件事件的发生与否。政府或有债务 (contingentgovernmentliabilities)是指政府在未来不确定的某项事件发生时 ,才进行支付的债务。政府…  相似文献   

17.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超过10.7万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27%,其中60%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部分地区政府偿债能力弱,存在风险。这些问题暴露出在公共财政制度和地方政府治理上还存在漏洞,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今年7月,国务院已部署把"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列为各项整改工作的首要任务。这意味着,中央已决心化解多年积累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那么,应采取哪些措施使地方债实现软着陆,进而避免引发财政整体危机?本刊特邀相关专家把脉地方债实质,开出相关处方,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 启动中西部民间投资的区域障碍以往的实践证明 ,我国通过增发国债 ,扩大政府投资规模 ,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 ,长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也使得我国面临着巨额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的双重压力 ,长此以往 ,必然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一定的消极因素。所以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 ,要实现中西部经济的快速增长 ,继续扩大内需 ,形成消费和投资的双重拉动 ,还必须采取其他的配套措施 ,而进一步启动民间投资 ,释放出民间投资的巨大能量 ,则是最佳的选择。但是 ,近年来我国中西部民间投资增长缓慢 ,启动乏力 ,其中的原因 ,从区域差异的角度来…  相似文献   

19.
■鉴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内需的扩大,鉴于现时内需的大小直接取决于财政投入量的高低,以增发1000亿元国债用于加大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以此拉动内需,确保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成为当前背景下财政政策的自然选择。 ■算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账:这次增发国债用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是财政值得付出的代价。以财政困难的暂时加大作为启动经济的必要成本,由此获得的不仅是一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局面,而且,有了经济的发展的这个基础,财政本身的日子也会逐步好过起来。 ■算财政政策成本细账:债务负担率和责条依存度增大,财政收支形势将更加严峻。在换取国民经济宏观利益的同时,尽快使财政收支步入良性循环之路。 ■在当前的条件下,宏观政策的基点应当是:既要立足当前,又需着眼长远。  相似文献   

20.
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1995年的经济工作中,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注意解决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指出,要继续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方针。财政部长刘仲藜同志在预算报告中也讲到,尽管我们在财税改革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财政方面还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财政困难继续存在。对我国当前面临的财政困难,应有清醒的认识和适当的对策。我国的财政困难,并不是去年或今年才发生的。我们不能指望多年累积下来的财政困难会在很短时间内得到解决。简略地说,财政困难可以表述为:财政收入增长较为缓慢,财政支出增长较快较多,财政收支相抵后的差额依靠国债发行来弥补,而发债数额偏高,财政对国债发行的依赖性不断增大。这种情况如果不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