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夏南部山区农民要彻底摆脱贫困,必须做到经济扶贫与文化扶贫并重,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同步,能动地变革特定社区落后的社会文化因素,传播、注入有活力的现代文化因子,使该区域的社会群体意识发生深刻变化,从而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历史使命,也是贵州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盘县淤泥乡彝族村寨麻郎垤村,近年来在深入挖掘彝族文化自身优势和精髓的基础上,有机融合现代文化的先进理念,在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品、文化旅游等方面下功夫,探索出一条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助推全面同步小康的有效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变“输血”为“造血”式扶贫的核心举措,是实现稳步脱贫、拔除“穷根”的关键环节,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聚焦“义务教育全覆盖”,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确保如期完成教育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4.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中国政府主导下,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巨大成就,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贫困发生率明显下降,贫困地区农民劳动力素质迅速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选择了有效的发展路径.新时期新阶段在扶贫思路和对策上要有所创新:发扬兰考精神,战天斗地,改变贫困面貌;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差异化的扶贫政策;发展扶贫教育,提高科技文化水平;提标扩面,加大扶贫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对贫困地区提供金融支持;设立扶贫专项基金,支持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大对贫困户的帮扶力度.  相似文献   

5.
甘孜州文化贫困主要表现在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差、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落后等方面。文化贫困有着强大的辐射力,不仅影响了甘孜州贫困农牧民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生活方式等,还直接造成教育科技的落后和人力资本存量的不足,从而制约了甘孜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此,应当以政府为主导、以当地民众为主体,采取一些反文化贫困战略,具体包括:注重农牧民自身能力建设,发展教育和科技;重建社会组织体系,推进参与式扶贫;关心文化转型,保护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梁家河、正定、宁德……40多年来,从一个生产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到一个泱泱大国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贫困群众,关心和思考着扶贫工作。“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几乎走遍了我国最贫困的地区,把大量心血用在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上。在不同场合,总书记多次讲述他在不同地区、不同岗位上推进扶贫工作的历程。重温这些动人往事,我们会愈加感受到他那份大爱无疆、心系苍生的扶贫情结。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开启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扶贫战略也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缓解不充分、不平衡发展导致的相对贫困,扶贫事业进入以解决相对贫困为目标的阶段。新的贫困治理阶段需要及时调整贫困治理的方向以顺应相对贫困治理的需求。因此,应在治理模式上由超常规的集中治理转向常规性治理,治理动力由外部推动为主转向以内生发展为主,治理目标由解决生存问题转向解决发展型问题,治理思路由事后扶贫为主转向扶贫与防贫并举。同时,要从建立贫困识别检测机制、完善长效稳定增收机制、培育主体发展动力机制、构建城乡统筹扶贫机制、健全社会保障兜底机制等五个方面构建走向共同富裕的相对贫困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贫困问题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时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而环京津贫困带与首都相邻,其发展关系到首都未来周边经济的发展,因此,环京津贫困带的贫困治理是扶贫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致力于扶贫减贫问题的推进,扶贫已进入到攻坚克难阶段,原有的扶贫策略无法精确识别贫困家庭、分析贫困原因,扶贫方式不再适应新的贫困形势。现阶段贫困呈现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并存、贫困原因复杂多样的特点,精准扶贫是顺应时代的必然选择,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借助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开展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做到政府、市场和社会全方位扶贫,落实精准扶贫措施,考核扶贫效果,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相似文献   

10.
贫困仍是当今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贫困治理是国际社会需着力应对的重要课题。在我国,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消除绝对贫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通过“精准扶贫”等国家治理方略,落实“五个一批”工作措施,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把扶贫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并对脱贫攻坚提出了新思想、新目标和新任务。我国已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成为世界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脱贫目标,加速全世界减贫进程.  相似文献   

11.
经过以往三个阶段的扶贫,中国农村的反贫困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同时一般经济增长的缓贫效应在减缓,农村贫困人口正面临可能滑入文化性贫困境地的危险。要解决这一问题,资金扶贫是基础,技术扶贫是关键,教育扶贫是根本。  相似文献   

12.
杨俊 《理论与当代》2016,(B12):78-8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工程,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不让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社会。贵州是全国全面小康建设任务最艰巨困难最大的地区,到2015年底,贵州仍有493万贫困人口,占全国5575万贫困人口的8.83%,贫困人口之多、贫困发生率之高、贫困程度之深处于全国前列。省委提出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3.
贫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议题,它不仅表现为经济问题,同时也构成了一个持续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贫困总是以经济收入来衡量的,扶贫政策也大多是有经济取向的。文章讨论了从经济贫困到权利贫困的认识与政策转向,强调经济贫困只是表征,权利贫困才是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源。基于连片特困地区开发式扶贫实践的案例,文章深入探讨了当前我国开发式扶贫政策实践的困境,并阐释了以教育差距为代表的公共服务不平等如何导致了贫困的再生产。最后,我们强调扶贫政策应该致力于改善农村人口的权利状况,以消灭权利贫困、实现权利平等为主要政策取向。在权利贫困的框架下认识农村贫困问题,就是意味着在扶贫实践中经济与社会并重,或者说将扶贫开发与社会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加快我省扶贫开发,既是全省贫困群众的期盼,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是四川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打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战”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四川经济升级版,确保贫困地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要着力抓好“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11,(7):14-15
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既定的发展目标。但时至令日,贵州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的的仍未根本状况改变,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都居全国之首。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贫困问题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贫困家庭的贫困问题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也一直是各级政府工作的特点。帮助贫困家庭解决贫困问题,改善民生,使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家庭贫困出现的原因,贫困家庭的特点以及家庭扶贫策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的贫困研究中,主流的研究范式离不开这样的三部曲:认识贫困、度量贫困、消除贫困,我们仍然沿袭贫困研究的"老三篇"路径,试图从扶贫体制中挖掘出一些问题。认识贫困  相似文献   

18.
消除贫困是全球面临的共同任务,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中国政府大规模扶贫成功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了从温饱型贫困向发展型贫困的转变,成为世界反贫困领域的翘楚。我国扶贫目标也从解决温饱到解决低收入人口的发展问题,扶贫理念从救济式扶贫到资源开发式扶贫继而转入绿色生态扶贫阶段。我国农村扶贫经历了体制改革带动型扶贫、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八七扶贫攻坚和制度化扶贫等阶段。扶贫战备从开发式扶贫向绿色生态扶贫转变。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 《党课》2020,(2):5-5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和标志性工程,明年(注:2020年)必须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要坚持目标标准,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抓紧排查整改影响脱贫的突出问题,对工作难度大的县和村进行挂牌督战,对特殊贫困群体落实落细兜底保障,确保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要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产业和就业扶贫,及时做好返贫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帮扶,确保脱贫质量。要严把贫困退出关,较真碰硬开展考核评估和督查巡查,扎实做好普查,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相似文献   

20.
尹辉 《当代贵州》2013,(5):18-19
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确立了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但实现这样一个灿烂前景并不容易,特别是在贵州这样一个经济落后且发展很不平衡的省份,还存在诸多瓶颈。突破"观念"瓶颈观念瓶颈首先表现在对贵州加速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信心不足。贵州,虽因"贵山"而名"贵",却因贫困而出名。因为贫困,贵州一直是全国扶贫工作的重点。当前,贵州全省有50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