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在80年代,中产阶级崛起,党外势力壮大,大陆籍官僚势力老化凋落;在岛外,台湾当局在国际上日益孤立,中共和平统一政策得到热烈反响.在这一形势下,8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的政治、经济、大陆政策和两岸关系都发生了国民党退据台湾以来的重大阶段性变化,台湾进入了转型期.政治格局转型1986年3月,蒋经国说:“时代在变,局势在变,潮流在变.”在国民党十三届三中全会上他提出解除报禁、开放党禁等六项政治革新措施.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结束了长达38年的蒋家王朝强人统治时代.李登辉继任“总统”、国民党主席权位后,继续推动“政治革新”,在1988—1989年先后制定“动员勘乱时期集会游行法”、“人民团体组织法”、“第一届资深民意代表自愿退职条例”等政策措施,扩大台湾社会的政治参与,推动国民党政权的权力  相似文献   

2.
若从1905年同盟会(中国国民党前身)的成立算起,国民党已历经百年风雨,堪称政党史上的“百年老店”。从孙中山的“艰苦创业”到蒋介石的“仓惶败逃”,再到蒋经国的“大胆改革”、李登辉的“全盘背叛”——如今的国民党已进入马英九时代。种种迹象表明,它由威权政党转型为竞争型民主政党,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1996年底台湾当局召开的“国家发展会议”,是李登辉在实现所谓“总统”公民直选后,为研讨台湾跨世纪发展战略,凝聚岛内各方在政治、经济、“外交”、大陆政策上的共识,从而落实李登辉“经营大台湾”的理念,巩固国民党的执政地位,因应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变化而采取的一个重大步骤。去年5月20日,李登辉在就职演说中正式开出召开“国发会”的政治支票,宣布将尽快责成“政府”,针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广邀各界领袖与代表共商大计,建立共识,开创“国家”新局。然而,这个所谓要“凝聚共识”的“国发会”,从一开始就深深打上…  相似文献   

4.
章蓉 《两岸关系》2009,(2):9-11
2008年台湾政局出现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一年来,蓝绿双方围绕民意代表和台湾地区领导人两场重要选举、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主导权以及陈水扁家族贪腐案展开激烈攻防。年内,政党再度轮替后的岛内蓝绿政治实力对比发生重大逆转,执政8年的民进党沦为在野党,国民党实现了“全面执政”。重新执政后的国民党面临内外各种不利因素,虽掌控大局但步履蹒跚;在野后的民进党连遭打击,“台独”势力遭受重挫,岛内社情民意出现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5.
试论台湾政党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瑞添 《桂海论丛》2001,17(3):62-64
台湾政党制度经历了四个时期的演变与发展 :蒋介石逃台后对国民党的“改造” ,蒋介石继续保持蒋家王朝的梦想 ;蒋经国时代的“政治革新” ,“小蒋”、“政治革新”的做法及其局限性 ;李登辉“宪政改革”的本质及对台湾政治局势的危害 ;民进党上台及其对台湾政局的影响 ,今后台湾政局必然陷入一种动荡不安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李家泉 《台声》2000,(5):10-11
2000年3月18日 ,这对国民党来说是一个无法忘记的日子。在一心分裂中国的“民粹主义”者李登辉的领导下 ,终于在这一天输掉了国民党在台湾维持了55年的政权。台湾《联合报》发表社论说 ,李登辉“12年的风华光灿 ,竟于这一天的傍晚 ,与夕阳一起落了山。”迫于国民党内外民众的巨大压力 ,李登辉不得不于3月24日上午黯然辞去国民党主席职务。李登辉倒行逆施“自食苦果”李登辉自己怎么也不会想到 ,他会有今天的下场。遥想主政台湾期间 ,呼风唤雨 ,何等威武。党政军警大权 ,一人独揽 ,民主其表 ,独裁其里 ,顺我者昌 ,逆我者亡 ,手…  相似文献   

7.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在台北逝世,李登辉以“副总统”的身份就任“总统”,成为第一位台湾省籍“总统”。 李登辉就任台湾“总统”之后,国民党高层内部争权夺利,发生了激烈争斗。他玩弄权术,调动特务,挑起“省籍矛盾”,排除异己,迫使一部分新老国民党人“出走”,逐步建立起独裁体制。然而,在“民主”的名义下,  相似文献   

8.
自1986年3月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宣布要“加速民主宪政建设”以后,台湾的政治体制改革即从所谓“局部性体制内改革”进入“整体性的体制改革”时期。尽管当时国际、两岸关系和岛内政治形势尚有诸多变数,会对后来的进程产生差别很大的影响。但十分明显的是台湾的政治体制改革必然是围绕着以改造国民党的旧“法统”为中心。1990年5月李登辉出任“第八届总统”,结束了新旧权力交替的过渡,台湾政治体制改革也逐步摆脱旧的传统束缚,进入新的阶段。所谓“宪政改革”,就是突出地代表或反映了这一重要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岛内“县市长”选战刚落下帷幕,不甘沉寂的岛内政坛又将今年第三阶段的“修宪之争”提前引爆.目前“修宪”已成为岛内各方势力斗争的新焦点.由于此次“修宪”主要将围绕“总统”选举方式和政体结构调整等核心议题,攸关台湾整个权力体制结构的设计,因而岛内朝野各方政治势力均已开始登场运作,届时岛内展开新的一轮政治较量将在所难免.朝野三党“修宪”主张各有所钟这次“修宪”斗争的焦点主要是“总统”选举的方式及是否提前直选和台湾未来的政体形式等问题.由于提前“总统”直选不仅涉及到国民党内林洋港与李登辉的“总统”之争,还将牵动“省市长”选举和“立委”、“国代”选举的进程,对朝野政权攻防将发生影响.因提前直选关系到李登辉竞选连任的问题,所以国民党主流派目前正按此方向进行设计.有学者明确指出,目前修宪争议甚嚣尘上,主要是因有人将政治改革的关键植根在“强化第一位本省籍总统的权  相似文献   

10.
刘佳雁 《台声》2002,(1):14-16
2001年底的台湾“立委”、县市长选举尘埃落定,民进党成为台湾“立法院”第一大党,国民党失去了长期主控“立法院”的地位,第一次参选的亲民党和“台湾团结联盟”大有斩获,新党几乎全军覆没。国民党和民进党在23席县市长选举中各分获了9个县市,其他政治势力分据了其他5个席位。岛内政治格局的这一新变化,不可避免地将对今后台湾政局产生重大影响。选举结果并未改变岛内民意结构台湾这次选举结果直接攸关朝野各政治势力的实力消长,并继而奠定它们未来几年在岛内政坛上的地位,故岛内6个主要政党和无党籍势力无不倾全力投入选…  相似文献   

11.
在李登辉的主控下,国民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所谓“施政理念”,将两岸关系明确定位于“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并公然作为国民党对大陆政策的指导方针。这是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国民党当局将“两国论”政策化的标志,也是李登辉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又迈出的危险一步。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前后的行动表明,其利令智昏、一意孤行,步步加紧制造分裂,将两岸关系、将台湾民众、将国民党、直至将他自己引向深渊。今年5月19日,李登辉出版《台湾的主张》,提出“中国七块论”,受到各方面质疑和批评。在这之后50天的7月9日,李登…  相似文献   

12.
“宪政改革”是在国民党:日统治体制出现严重危机的背景下,由李登辉主导进行的。它不仅攸关台湾未来的政治体制、权力分配及各派政治势力的消长,也关系到台湾内外政策的走向和今后的前途,因而,在为期两年的“宪政改革”过程中,岛内各派政治势力展开了剧烈斗争。“宪政改革”作为台湾“政治转型期”中一场重大政治变革,其结果必将对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杨毅周 《台声》2000,(5):8-9
2000年3月18日 ,台湾“大选”落幕 ,国民党候选人惨败 ,民进党上了台 ,从而宣告国民党在台湾统治55年的结束。3月24日 ,李登辉在民众的一片叫骂中被迫辞去国民党主席的职务 ,从而结束了为期12年的所谓“李登辉时代”。70年代末80年代初 ,台湾社会的民主化趋势和两岸关系发展的浪潮势不可挡。在内外压力下 ,蒋经国于1987年被迫解除戒严 ,开放党禁 ,同时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于是 ,两岸交流迅速增加 ,台湾社会与两岸关系都进入转型期。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 ,李登辉作为接班人接任台湾“总统” ;同年7月 ,李登辉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台湾政局发展浅析仇开明台湾政局目李登辉上台以来,以“宪政改革”为核心,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和调整,对台湾政治、经济及社会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93年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既包含了台湾国民党内部及各政党之间错综复杂的分歧和斗争,也穿着...  相似文献   

15.
1994年12月3日,台湾首次“省长”和台北、高雄“市长”大选落下了帷幕。选举结果展示出的台朝野各党内部整合实力消长、政治诉求调整、策略运用得失,对未来岛内政局走向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选举结果,朝野三党各有胜负 从此次选举结果看,台湾朝野三大党在此次选战中互有胜负。国民党保住了“省长”及高雄“市长”,却使台北“市长”及“议员”选战遭到重挫。国民党不愿但也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由国民党垄断一切政治经济资源的时代到此宣告终结。国民党主席李登辉对选举结果没有明确表示看法;而国民党党务干部上至秘书长许水德下到  相似文献   

16.
引言民进党是台湾解除戒严、开放党禁以来所成立的政党中势力最大的在野党,其拥有的党员数和台湾政坛公职人员数居所有在野党之首,是仅次于国民党的台湾第二大政党,担负着与执政的国民党合法抗争的主导作用。众所周知,政党必须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或政治主张,借此将党员聚集在自己周围。政党的政治目标及政治主张,即具有一定社会思想和利益基础的治理国家的建议,有关国是的政治见解,最重要的是根本社会制度上的见解,是其阶级属性的具体体现。台湾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政党竞争日趋激烈,政治主张在政党争取社会政治资源和政坛地位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因此,政治主张的走向对于政党而言,不论是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都是不容轻忽的。鉴于1986年3月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台湾政局的演变,政党在台湾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民进党在目前台湾政坛的地位,并考察多方面因素,可以认为民进党将发展成  相似文献   

17.
朱松岭 《台声》2006,(1):10-11
台湾“三合一”选举落下帷幕,整个台湾地方版图蓝扩绿缩的结果已经展现。这一次地方选举被认为是扁马的又一次对决,被认为是对民进党陈水扁当局的期中考试成绩,被认为是测试国民党新主席马英九号召力的风向标。通过这次选举可以判断,国民党仍然是台湾政治生活的主角。这并不是说国民党已经脱胎换骨,而是民进党自败于台湾人民。这是台湾公民社会、政党和选举人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开始。这是由台湾市民社会的成熟度决定的,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是一个明显的信号,标志着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台湾岛内政党或者主动、或者被迫走向现代化、实现否定…  相似文献   

18.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公然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与此同时,秉承李登辉的旨意,台湾当局有关方面某些负责人立即帮腔附和,声称两岸关系已从“两个对等政治实体”明确为”两个国家”,两岸会谈也就是“国与国会谈”等等。这一对两岸关系及台湾定位问题上的新的言论和立场,再一次暴露了以李登辉为首的台湾当局一贯蓄意分裂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政治本质。李登辉赤裸裸的分裂言论,激起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极大愤慨和同声谴责。李登辉鼓…  相似文献   

19.
自从李登辉抛出“特殊国与国关系论”后,台湾当局在其“书面说明”中声称:这是“从政治、历史与法律的观点”对“既存事实”的说明。事实证明,李登辉的“特殊国与国关系论”恰恰在政治、历史与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李登辉妄图把暂时对台湾的统治或管辖说成是对台湾的主权,作为其“特殊国与国关系”的理论依据,这是颠倒是非,混淆国际法关于主权与管辖权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李登辉主持下的台湾当局一贯把国际形势发生的转变,特别是美国对两岸政策出现的新动向视作实现其所谓国际生存空间的需求和李登辉等少数人的政治意图甚至不可告人的图谋的良机。此次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又可渭“应时而动”。唯其不同的是,李登辉这次彻底抛开“一个中国”原则,把两岸关系的紧张程度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最高点;而且,随着“两国论”被列入国民党的决议并作为台湾当局今后“施政的方向和重点”,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