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新宇 《理论学刊》2003,(4):157-158
阿瑟·米勒是美国剧坛上一位伟大的作家 ,他不仅给观众呈献了诸多的成功剧作 ,而且还提出了许多颇有建树的戏剧理论。在阿瑟·米勒独特的悲剧观指导下 ,他创作了一些以小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剧作 ,正是通过这些小人物 ,阿瑟·米勒描写了严肃的社会主题。  相似文献   

2.
《前线》2012,(6):63+66-63
不规则的水塘,堤上自由生长的植物,俯身劳作的村民……南方乡间最常见最质朴的生活状态。于画家雷波而言,这是家乡留给他的不灭印迹。正是这种无法挥散的土地情结,孕育了他朴质的创作风格。在这幅名为《郊外一石埠》的作品中,雷波用真实自然的笔调,再现了陪伴自己成长的生活环境,笔端流露出的却是那份积蓄已久又平静如水的思绪。而其中。烈日下泥土里恣肆伸展的植物更让作品洋溢着生命的奔放。欣赏这幅作品,我们能够真切感受到,画家将对家园浓浓的眷恋化为对生活如歌的赞颂。  相似文献   

3.
何郁 《学习导报》2011,(20):27-27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的确是这样,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作文矿藏,我们作为老师、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去发现生活之美,鼓励孩子大胆地去描写生活,去记录生活中的每一处感动。  相似文献   

4.
杨海坤  赵中华 《唯实》2008,(1):60-64
农民社会生活平等权是指农民作为公民在社会生活方面所享有的与其他公民同等的权利,其实质是农民立基于公民身份而享有的社会生活方面的机会平等。现实中,农民的社会生活平等权是极不充分的。应当立基于宪法视野采取措施保护农民的社会生活平等权,真正把农民当作公民来看待,尊重农民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实现农民到公民这一“从身份到契约”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5.
李豆罗的退休生活,忙忙碌碌,但毕竟有生活保障,少了点来自上面和下面的压力,苦累却又潇洒快乐。他曾写诗描写退休后的生活:“夕阳无限好,尚未到黄昏,扬鞭自奋蹄,迎来第二春。”  相似文献   

6.
闫贵福  袁丽 《求贤》2014,(5):38-39
《拾麦穗的女人》是19世纪法国著名画家朱尔·布雷东的一幅现实主义油画:在收割后的麦田,农尉门沐浴在金色的阳光里给小麦做最后的清扫。画家用画笔制造了一个世外桃源,构成一幅和谐、宁静的图画。在布雷东眼中,农民过的是“艺术家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正李豆罗的退休生活,忙忙碌碌,但毕竟有生活保障,少了点来自上面和下面的压力,苦累却又潇洒快乐。他曾写诗描写退休后的生活:"夕阳无限好,尚未到黄昏,扬鞭自奋蹄,迎来第二春。"古代魏晋时期的陶渊明辞官归隐乡间,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奇葩。《归去来辞》《桃花源记》里美好、悠然的生活千百年来令人神往。毛泽东于1959年写的《登庐山》里有这样的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  相似文献   

8.
画面的精彩纷呈源于生活,更来源于人心对生活的感悟。杨荣忠先生平时好旅游,在闲余时间游山玩水,喜欢大自然的山水花乌草木虫鱼,可以大胆畅想古人的“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这也是所有画家毕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张玲玉 《当代贵州》2008,(20):27-27
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协调、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尤为重要,政府部门将会更多地关注于宏观经济的发展,作为农民群众,他们考虑的首先是生存、生计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等。但随着条件的变化,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也会逐渐提高,会更多地把国家的整体规划同自身生活条件的改善与进步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发展却相对缓慢,与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很不适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越来越成为农民群众期盼的“梦”。为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滨海新区大田镇党委将农村文化建设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作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以贴近农民生活、利于广泛参与为原则,大力培育植根农民、服务农民的文化载体,让文化服务变“一阵风”、走过场为生活化、长期化,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实现了满足农民需求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农民生活方式变迁总体上沿着政治化、革命化、集体化、城镇化的路径演进.聚现出不同步、不平衡、不协调的明显特征: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头30年,农民物质生活资料极度匮乏,但精神生活比较充实;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但精神家园日渐衰败和失落.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和体制机制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应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现代化发展战略,走出一条短距离、波浪式逐级推进的城镇化道路,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实际和各民族特点的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新型农民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农民生活健康化,即:健康农村,健康农民。一是要物质生活健康化,二是要精神文化生活健康化。简单说,就是要让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等于一句空话。但对城关镇这样有着良好经济基础的镇来说,提起农民生活健康化的目标,那可是底气十足。这些年来,镇党委富而思进,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诞生于1967年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生活和美术界曾引起过轰动,画家刘春华(原名刘成华)的名字也随之传入千家万户。这幅在“文革”期间印刷了9亿多张的作品,超过了当时全国的人口总数,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油画之一。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生活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一项工作,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及完成都离不开农民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新农村建设应该重视农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生活方式中现代文明因素日趋增多,表现为消费方式日趋城市化、闲暇方式日趋多样化、社交方式日趋开放化。不过,目前我国农民生活方式还存在许多问题,表现为发展水平相对不高、不平衡性比较突出、不良风俗顽强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民生活方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抓好教育,灌输现代生活方式理念;发展经济,夯实现代生活方式基础;创新制度,营造现代生活方式氛围。  相似文献   

16.
世声     
《党课》2013,(5):124-124
小吵小闹是个进步。不吵闹,可能是个危险的局面,因为我们有先例,先例是不吵闹的,一个人说话算数的……眼前的吵闹有个特点,没有影响国计民生,没有影响老百姓的生活。过去不吵闹,但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画家黄永玉认为,当下中国社会的“吵吵闹闹”代表着时代进步  相似文献   

17.
隔山 《党课》2007,(9):104-105
清朝中期出现了一批宫廷画家,他们采用中国工笔画的工细笔法参以西洋油画的明暗效果和丰富色彩,为皇帝、后妃、显贵们画像,描绘宫廷生活、历史功绩、征战和游猎的情景,深受皇帝和显贵们的喜爱。康熙年间的人物画家郎世宁就是这些宫廷画家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拾穗者》     
《当代贵州》2013,(34):63-63
让·弗朗索瓦·米勒(1814-1875),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以乡村风俗画中感人的人性在法国画坛闻名。他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对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渴望迫切。加快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成为农村工作的一项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走平坦路,喝自来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读免费书,报医药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4140元,他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有了大幅改善和提高。农民的回忆和统计数字见证了他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巨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