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对日本了解之深,与日本文化人交流之广,在日本知识界影响之大、声誉之隆,现代中国没人能够超过鲁迅。在日本人值得称道的德性中,鲁迅最欣赏的就是“认真”。鲁迅对中国人喜欢“做戏”的毛病深恶痛绝,一再予以抨击,对日本人做事是  相似文献   

2.
PARTY & GOVERNMENT FORUM当日本得知中国和俄罗斯将共 同建造一条输油管线(安大 线),将西伯利亚的石油长期稳定地输入中国时,日本人再也克制不住恐慌不安了。尽管中东是日本进口石油的主要地区,但日本不会公开地与中国在该地展开石油争夺,因为中东不是日本的势力范围。而在日本人的意识中,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及朝鲜半岛仍然属于日本传统的战略利益区。中俄战略石油管线的建成,不仅意味着中国介人了西伯利亚的资源开发,而且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在整个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存在。更重要的是,这条输油管线将如同一条巨大的战略纽带,把…  相似文献   

3.
李楠 《瞭望》1987,(26)
抗日战争结束,日本战败,日军仓皇撤退,在中国的一些地方,主要在中国的东北,抛下了许多日本儿童。他们虽然为日本人所生,却为中国人民所抚养。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长大成人。 1981年3月,这些遗弃在中国的日本孤儿开始到  相似文献   

4.
沈殿成 《侨园》2006,(6):4-7
2006年是中国人留学日本110年。今天,当我们回首中国人留学日本运动的百年史时,不仅有对过去的留恋和反省,对现在的关注和沉思,也有对未来的向往和探索。如果说过去的历史已不能更改,那么未来则有待创造。中国人留学日本运动的缘起称得上是完全意义的中国人留学日本运动,发生于19世纪末的1896年。1896年3月,唐宝锷、胡宗瀛等13名中国青年,受清政府驻日公使馆的招募,随理事官员吕贤笙东渡日本。清政府驻日公使馆历来有在使馆内设东文学堂、中国人在那里学习日本语的传统做法,以应使馆需要。1896年之前,也有人在使馆内的东文学堂学习,他们仅仅…  相似文献   

5.
吕斌 《侨园》2009,(5):18-20
21岁的中国女留学生茹婧,最近幸运地成为中国首位体验日本官僚制度的在日华人.   2009年2月26日,日本观光厅举行了   隆重的研修结业汇报会,茹婧--这个首位"走进"日本政府官厅的中国女留学生,以<从中国人的视点看访日旅行的魅力及旅游推销手法>为题,论述了自己历时3个月的研修成果,她非常有创意地建议日本旅游部门运用在日中国人网络的旅游推销手法,挖掘出像北海道能取岬等日本人至今还没有发现,但却已深受中国游客好评的旅游景点来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同时还从在日中国人的视点对旅游推销手法进行了详尽而务实的分析.日本观光厅长官本保芳明对茹婧的研修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近日,一部名为《含泪活着》的影片在日本各地空前热播,掀起了一股感动大潮,网上的观后感言多达四百多万条。片头有这样一句话:在连续3年每年有3万人自杀的日本,有这样一位中国父亲在顽强地含泪活着!该片不仅荣获多项纪录片大奖,也改变了许多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误解和偏见。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11,(9):34-35
1936年5月,日本关东军制定了所谓的"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大批日本农业贫民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东北,成为"日本开拓团"。到1945年,日本组织了共计14批次、总数为7万户、20万人的集团式开拓移民团侵略中国东北。  相似文献   

8.
说起日本相扑,不仅西方人充满好奇,就连一水之隔的中国人也知之甚少.在许多人眼里,选手们臃肿的身体和近乎全裸的打扮,简直令人退避三舍.但在日本,相扑手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这项日本国技究竟有什么内涵?一个一文不名的中国小伙又是怎样成为身价百万的日本相扑界"明星"的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了在日本已成为"相扑明星"的安徽胖小伙马涛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侨园》2003,(3)
据日本厚生省最近总结出的动态人口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日本社会的不断“国际化”,日本人与外国人结婚所生的混血儿童数在逐渐大幅上升。在2001年的1170662名新生儿童中,其中父母一方为日本人,一方为中国人的新生儿达4387人,如计算从1987年到2001年15年间的中日混血儿童的总数,现已达  相似文献   

10.
洛阳的白马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寺院,在唐代已经很有名了。从1997年开始,因为河南旅游总公司同日本的近畿旅行社共同开发,把每年除夕子夜撞的钟,改于夜间23时敲响。因为中国与日本之间,时差一小时,日本要比中国提早一小时,中国的23点,正好是日本的24点,早打一点钟,就是符合日本的新年。河南旅游总公司的某一负责人说,白马寺的钟声,也是一种旅游资源,打日本的点,目的是吸引日本游客。据说1997年除夕打钟的那天,日本人皆大欢喜,而中国人则  相似文献   

11.
钟文 《侨园》2007,(3):16-17
东芝陶瓷的中国人部长辛平2005年7月,在世界半导体产业居于龙头地位的日本赫赫有名的东芝陶瓷株式会社,在宣布人事调整结果时,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因为在这个“很日本”的传统大公司中,破天荒第一次把一位中国人提到了企业最高管理层——开发研究所部长  相似文献   

12.
沈殿成 《侨园》2005,(2):29
从1979年起,日本开始从中国招收研修生,20多年来持续不断,人数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8年以来每年的增长率都在两位数以上,其中2001-2002年度增长速度最快,达到30%。2004年前9个月同比增长24%。另据有关资料披露,从1992年到1999年,日本共接收中国研修生141524名。目前仍在日本的中国研修生有七八万人。研修生,是日本国情的产物。中日研修生合作开始在1979年,当时正值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日本国内劳动力匮  相似文献   

13.
最近,在海外媒体刊登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日本大分县一位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日本人于今年1月18日在自己的寓所中被人砍死。凶手却是他生前为之担保并悉心照料的年仅19岁和21岁的中国留学生!动机则是谋财害命!更让我难以置信的就是这位惨遭不幸的日本老人,竟是我近20年前结识的日本大分县山香町建设会会长吉野谕先生,他的夫人也被砍伤。吉野谕君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长期以来为中日友好积极奔走。他曾因先后为30多个中国留学生作担保  相似文献   

14.
感恩中国     
一个日本人58岁的时候开始创业,在日本成立了一自己的金属加工制造公司,接纳了大量来自中国的研修生,并将其视如己出;3年后,为了让这些研修生学以致用,他飘洋过海来到中国,在济南和天津成立了两家公司;而今,68岁的他又一心扑到中国的养老事业上,想在中国兴建一座设施齐备、管理现代的养老院,用以回报曾经帮助过他的中国人.他就是福田武士,一个对中国心怀感恩之心的日本人.  相似文献   

15.
遵照日本裕仁天皇敕令,1936年日本殖民当局在中国东北设立了一〇〇细菌部队。该部队用中国人进行活体实验,研制生产了大量细菌武器。同时,该部队经常到野外实验场进行演习,并且在实战中应用细菌武器,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16.
环球侨讯     
《侨园》2002,(1)
中国加入WTO后,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急增,日本各大公司几乎都有在中国增加投资比例,建立新的生产据点的计划,随之而来的是各大企业雇佣中国人的新措施纷纷出台。索尼公司将开发中国的手提电脑市场,据说需要大量的会日语的电脑工程师;NEC准备在中国大连建立两处软件开发基地,也有招收会日语的中国电脑工程师的计划;三菱电机也准备在中国投资,并已确立了雇佣中国人的计划。另外,有许多大公  相似文献   

17.
去年,报上曾有这样的消息:日本国有两位男子来中国相亲,是时应征的中国女子来了一个“排”的人数,济济一堂,任凭日本人挑选。这场面甚至连日本人都尴尬起来。看了这个消息,叫人异常愤恨,我为人格的衰弱呼喊过。直到近来,当我看到远嫁到日本乡村的十几名北京姑娘受骗的消息时,心里更加悲哀。因此,我要对世人呼喊:千万不能让自己的人格被金钱和物质的欲望所动摇。人格不能丢。  相似文献   

18.
说“文身”     
为日本留学生讲“中国古代城市文化”,讲到宋代城市里不允许士人举子“文身”时,学生问及中国的“文身”是什么时候有的?她之所以对“文身”感兴趣,是想探求日本人在手臂上刺花是否和中国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上,日本从没有产生过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思想和科学方面的巨人。因此,日本是双重意义的“资源小国”,不仅自然资源贫乏,而且历史资源也贫乏。自然资源和历史资源贫乏的压力,促使日本人积极地向外界寻求物质、精神的资源和能源。从历史的顺序看,日本人先学中国,输入中国文明,产生“和魂汉才”之说法;后学欧美,输入欧美文明,产生“和魂洋才”之说法。我理解这两个说法的意思是,在保持本民族固有精神即所谓“和魂”的前提下,努力吸取中国和欧美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20.
环球侨讯     
《侨园》2007,(2)
在外国居住久了,侨胞都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申请加入住在国国籍还是保留中国国籍而申请永久居住权。在日本,加入日本国籍叫作“归化”。据说这个词语原意是指一个人因为被某国君主的功德所感化,甘愿为其子民。这个词虽然到了现代,由于其有以日本为中心的意思,已经被“国籍取得”所代替,但是,日本的法务省还在沿用这一词汇。这也让很多在日侨胞有些抵触,而不太愿意选择“归化”。中国人不愿意申请日本国籍,除了人们对“归化”这个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