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具有较强职业性和实践性的高职院校的经济法课程,必须以培训学生法律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他们的法律职业能力.以经济法的教学改革与课程设计为视角,研究改革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内容,调整教育方法,使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真正掌握职业本领,改变教学与现实脱节,学生学非所用、学不适用等状况.  相似文献   

2.
高职法律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中,挖掘和拓展课程人文元素渗透人文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法课程三大专业模块(经济法基础理论、市场监管法和宏观调控法)的教学中,从历史维度,相关人物著作、事迹介绍和讲解,热点事件、典型案例的剖析,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反思,培养其人文情怀和法律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3.
国际经济法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教育部在积极开展和推进双语教学改革,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所以无论是从国际经济法课程自身特点的来看,还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都有必要采用双语教学这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同时各高校讲授国际经济法课程的教师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而国际经济法课程设置也为学生接受双语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另外各高校的各种鼓励措施也促使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教学质量的提高涉及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教学工作部门,涉及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从课程体系设计、加强教材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方法等"微观"方面,以及完善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完备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宏观"方面来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王肃元教授     
王肃元 ,1 95 5年 1 1月生 ,甘肃天水人 ,法学硕士。现任甘肃政法学院院长、教授、甘肃省重点扶持学科民商法学学科带头人。兼任兰州大学法律系教授、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 ,兰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 ,全国政法院校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 ,西北高教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等。王肃元同志长期从事高教教学、科研及党政管理工作 ,工作业绩显著。多年来 ,他在担任领导工作的同时 ,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其教学研究成果《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获甘肃省政府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科研学术领域 ,勤奋著述 ,以民商…  相似文献   

6.
一、目前经济法教学的现状和改革的迫切性经济法是重要的应用性很强的部门法。司法部《司法学校两年制教学方案(第二次修订)》中,就经济法的教学分设“中国经济法”(必修)和“涉外经济法概论”(选修)两门课,并且将“中国经济法”列为全国司法学校统考科目。据此,各校均对“中国经济法”的教学给予高度重视,设置了专门的教学机构或专职的教学人员,并严格施行部颁教学大纲,确保了课时量和规定教学内容的完成。总的来说,该课教学已取得了显著成绩。至于涉外经济法概论,由于各校的情况不同,只有少数学校开设,尚未得到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7.
国际经济法教学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经济法>在法学教育、司法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根据自身的国际经济法教学经历及感受,结合法学教育培养目标,提出国际经济法教学中应明晰思路,构建国际经济法体系框架;扬长避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时俱进,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追求正义,兼顾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基础理论的抽象性、理论观点的分散性、知识结构的零散性,以及国家干预的公法属性,使学生觉得经济法入门慢、知识散、理论抽象,也给经济法教学改革带来很大挑战。应对之道在于,在"知已知彼"的基础上,通过发挥课件优势、介绍学术前沿、加强学术研究、紧贴经济实事等措施提高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移情”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学方法在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其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经济法教学引入移情方法的必要性,并给出了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经济法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的现状必须改革,改变片面地追求实用、简单地照抄照搬和无根地标新立异等问题,并以拓宽知识基础、提高思想理论、开拓学科创新为路径完成经济法的改革。果真如此,经济法一定能够得到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解决怎样培养人才的问题。杜会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教学也应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紧扣时代的要求。 教学改革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如教学管理的改革、教学目标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教材内容的改革等等,但我认为教学管理的改革应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它所面临的任务是在学校如何建立有效竞争机制、如何培养和形成风格多样化、极具教学魅力的优秀教师群体。 在学校教育中,全部活动主要是依靠教师未进行的,教师是办好学校的关键,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经济法课程与法学专业核心课程经济法在名称上完全相同,在内容上也有重叠和共通之处。但由于教学对象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两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地位、课程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区别。系统研究两课程的关系,有助于更好明确课程的各自特点,并围绕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特点,分析解决该课程当前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和优化该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学是法学专业14门主干课程之一,针对公安警察院校学生培养的特殊性,经济法作为专业基础课,学校应从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经济法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应该与普通院校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应当充分利用经济法课程与经济犯罪及经侦专业之间的知识连续性和内在相关性,找准基础与专业的切入点,紧密结合经济刑法、经济犯罪,紧密结合公安实践,突出经济法作为专业基础课的“专业”倾向性。通过反思经济法业务本身的专业性,不断完善经济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我国经济法教学与研究中的混乱问题,就经济法的语义与语境问题,首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经济法的不同语义均具有科学性的观点;无论是法学专业的经济法教学与研究,还是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教学与研究,均应按照各自专业对经济法语义的理解与需求规范地进行的观点;以及经济法的语境与发展要与我国经济社会与法制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多媒体教学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法学教学中,因各学科特有的性质,使得对多媒体的运用也不相同,本文探讨经济法多媒体教学的有关问题,从经济法学科的特点出发,寻找多媒体运用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6.
国际经济全球化发展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日益联系紧密,国际经济交往频繁。国际经济法学学科独有特点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授教学方法越来越暴露出若干不足,已经不适应国际经济法这一学科教育和素质教学新要求。从分析传统国际经济法教学不足着手,探讨国际经济法学科开展诊所式法律教育教学的必要性和国际经济法学科诊所式法律教育教学的实施,以期突破国际经济法学科教学的一大瓶颈。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然而,晦涩深奥的法学规范,僵化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薄弱的法学基础,使得经济法教学与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学生认知之间无法有效对接,教学效果不佳。本文结合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特点、认知规律和人才培养要求,探讨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教学中,"目标定位———案例导入———法理研习———立法探析———迁移应用"五位一体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构建思路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在操作意义上就是经济制度的改革 ,是经济法的改革 ,其核心是经济法律制度的改革。为此 ,必须按国家的立法规则 ,加快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近期,我校有10项“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省级立项课题”通过省教育厅鉴定。它们是:⑴“保卫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主持人:周忠伟);⑵“公安专科学校实行‘+1’教育模式的可行性研究”(主持人:李存益);⑶“犯罪现场录像随堂教学”(主持人:池进);⑷“刑事诉讼程序演示电教片的研制”(主持人:徐俊);⑸“《派出所工作》教学改革研究”(主持人:周忠伟);⑹“《公安实用经济法》课程新教学体系研究”(主持人:曹云清);⑺“论公安人才的EQ素质及其培养”(主持人:肖业炎);⑻“《公安学基础理论》新教学体系改革研…  相似文献   

20.
渐进改革与经济立法——关于经济法理论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从渐进改革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我国经济立法过程以至经济法理论为前提的。针对20年来经济年学理论的波折起伏,特别是目前经济法学界一些把经济法理论建立在克服市场失灵基础上的观点,本文指出,我国的经济改革,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育的常规道路,也不同于原苏联、东欧国家市场化改革道路,渐进性、过渡性和连续性的特征贯穿于整个经济改革过程之中并体现在经济立法方面,只有把握这些特征才能构造合理的经济法理论,从而避免对市场经济法律做过于理想化的设计或按西方国家市场经济模式构造我国经济法律体系的倾向,本文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法理论的发展完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