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国务院《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是1993年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之后,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又一重要文件。国务院在系统总结20世纪90年代财税体制改革经验基础上,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权事权划分提出框架性的解决方案。按照国务院公布的指导意见,中央政府事权有所增加,地方政府的事权有所减少,中央政府财权有所减少,而地方政府财权有所增加。这样的改革有利于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激发改革的活力,同时又有利于中央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从而使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怎样找准实行分税制后地方财源建设的着力点和使劲方向?笔者认为,通过对新旧财政体制的辨析比较,可以找出较为明晰的答案线索。新的分税制的基本内容有三点:一是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二是在事权划分的基础上,按照事权决定财权的原则,界定中央与地方各自的收入范围,即按税种将财政收入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  相似文献   

3.
中国分税制改革的现实思考胡怡建今年,中国将全面推行分税制改革,要把现行地方财政包干改为:在合理确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税种来划分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建立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并设置中央税征管机构和地方税征管机构,确定中央和地...  相似文献   

4.
《群众》2013,(12):I0013-I0013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 未来财税体制改革涉及多个方面。而在不同级次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处理上,应是继续坚守“分税制”的方向并逐步向其逼近,要先分事,把各级政府的事权界定清楚,然后再根据划定的事权划分税种。  相似文献   

5.
所谓分税制,是在国家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转移支付的财政管理体制模式。实行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惯例。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于1994年实施  相似文献   

6.
秦勇 《理论月刊》2012,(5):107-110
我国现行的财政收支法律制度存在着行政机关主导立法,立法机关角色缺位;省级以下地方政府间收支划分无法可依;财权过度集中于中央政府,事权更多的被推诿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所应拥有的相应的财权匮乏等诸多问题。完善我国财政收支法律制度的根本路径是制定主要内容应至少包括财政级次划分制度、财政支出划分制度、财政收入划分制度三部分的《财政收支划分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财政制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分税制,分税下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权划分实际上是“财政包干”“分灶吃饭”的延续与完善,延续,是因为财政包干制比原来的“统收统支”有很大进步,克服了财政“吃大锅饭”的种种弊端,完善,是因为“财政包干”“分灶吃饭”产生了新的不平衡,新的不平衡主要有两点,一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所占比得急剧下降,而经济发达地区财力大增,出现了“拥财自重”“诸侯经济”势头,不利于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发挥,另一个不平衡是地方政府之间财收入差距拉大以及居民之间收入不平衡,分税制适当增加了中央财务,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年的不平衡,但对后一个不平衡,仅分税制却难以解决,这就需要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以解决,本文仅就转移支付的理论依据,核算方法及其关条件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8.
贾康  秦海霞 《小康》2007,(1):33-33
中国目前的政府间财政关系以1994年确立的分税制为基本架构。实际情况是.1994年之后.在上下级政府间的财权与对应事权的安排上.特别是省以下政府.财权的重心上移而事权的重心下移.造成目前县乡两级政府矛盾突出。  相似文献   

9.
财政转移支付是各级政府间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合理划分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形式。一般指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财力补助。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均等化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李明阳 《思想战线》2013,(Z1):116-118
政府是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主体,政府在供给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而事权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是各级政府财权划分的理论依据。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中政府的缺位、错位和越位问题反映出的是政府层级之间权限配置的失当,其中关键点是行政层级过多所造成的财政无法真正下移。在合理划分中央、省、县三级政府之间事权与财权基础上,建构中央、省、县三级财政体制模式,可以化解政府的缺位、错位和越位问题,有效地增进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11.
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要跳出市县财力之争,在合理界定各级地方政府事权、财力、财权的基础之上进行。不管选择什么样的省以下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2.
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  马贤 《岭南学刊》2007,(5):64-68
我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对地方政府以及省级政府以下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一直不规范,也不能很好地履行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均衡化的职责。为此,应采取明确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和公共支出范围;减少转移支付层次;规范转移支付数额的确定模式,建立多因素的科学的转移支付标准公式;规范财政专项补助,严格控制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的设置;优化和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建立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制定比较完备的关于转移支付的法律等措施,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3.
1994年实施分税制后,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称日益凸显,必然形成其在既定约束激励机制条件下,迫于财政压力、辖区间竞争和政绩显示的压力,追求GDP增长来达到增加财政收入以完成“事权”。而现行关于土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地方政府以土地增收大开方便之门,形成所谓的“土地财政”;并有可能利用垄断的土地资源和掌握的其它资源参与房地产开发获取双重利益。现行制度下地方政府这一理性行为是造成今天房地产价格高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场失灵”,必须从根本上改革相关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4.
税务机构分设后,经过一年多的运转,地税征管已基本走上轨道,社会各方的关系也基本理顺,税收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地方税的职能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但是必须看到,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至少尚有以下五大矛盾:1、地方事权与财权的矛盾。按分税制的界定,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有很大扩展,而划归地方固定收入的多是小而分散、难收难管或税基处于滑坡趋势的税种。现有的、正常的收入与地方财政支出差距很大。地方政府迫于财政压力,对地方税务机构的收入任务不断加码。  相似文献   

15.
分税制是财政体制改革的最佳选择目标张生俊(一)分税制这一概念见诸于我国是在1982年,其内涵是指按税种划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收入来源的办法。当时是作为代替企业行政隶属关系,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形式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改善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收入划分的办...  相似文献   

16.
《公安研究》2010,(5):91-91
牛天秀、岳爱武在《长白学刊》2009年第6期撰文认为,由于行政性分权式的财政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日益繁重的社会经济管理任务,导致地方政府常常在实践中将经济行政作为地方政府责任的中心内容,导致了地方政府责任“泛经济化”倾向。为此,必须通过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合理界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权以及逐步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山东人大工作》2012,(5):15-17
我国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现就笔者目前认识对此作出评价,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及对策。一、我国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一)分税制财政体制促进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前,财政分配关系大都是用"包干"的方式处理,财政收入不能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按税种明确划分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税源,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理财的积极性。同时  相似文献   

18.
在土地财政逐步退出阶段,依赖土地经济的财政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但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依旧存在且风险日益凸显。后土地财政时期地方政府负债的成因是:现行财政体制中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尚不规范,致使地方政府财力不足;预算软约束激励了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行为;财政融资方式存在缺陷,投融资渠道单一;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有限,偿债意识淡薄。带来的风险表现为:地方政府财政收益方式由显性方式向隐性方式过渡,隐性债务风险难以预料;通过过度举债弥补财力不足形成长期风险;税收排挤破坏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进一步降低政府未来预期的财税收入和偿债能力。为此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数量,强化偿债能力,规范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9.
“九五”甘肃地税事业发展对策□史文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以及甘肃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1994年国家实行以改革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要内容的工商税制改革和以分税制为主要内容的财政体制改革,按中央与地方各自承担的事权,划分了中央收入、地...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期地方政府责任“泛经济化”倾向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行政性分权式的财政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日益繁重的社会经济管理任务,导致地方政府常常在实践中将经济行政作为地方政府责任的中心内容,导致了地方政府责任“泛经济化”倾向。为此,必须通过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合理界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权以及逐步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措施,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的行政责任,矫正这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