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一贯重视发展民族教育,并对此进行了开拓式的探求。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的民族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重要根基、基本方法、主要原则、核心部分、关键内容这五方面。研究邓小平对毛泽东民族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对于构建良好的民族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一贯重视发展民族教育,并对此进行了开拓式的探求。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的民族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重要根基、基本方法、主要原则、核心部分、关键内容这五方面。研究邓小平对毛泽东民族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对于构建良好的民族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菊霞 《前沿》2012,(17):171-173
社会实践是邓小平文化观形成的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改革,大胆开放,发扬民主,健全法制,重视科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邓小平文化观的基本内容.时代性与历史性的统一,开放与创新的统一,继承和发展的统一是邓小平文化观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创立了一整套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理论,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的知识分子理论,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构建了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和适应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需要的知识分子理论,是邓小平...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十分精辟的论述,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具有深度的契合和内在的一致性。从毛泽东的"中国化"观来看,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毛泽东思想,不仅有其产生的深刻的哲学依据,而且有其内在的逻辑构成,对中国革命实现条件的分析与判断、对中国革命新道路和中国革命实践手段的创造性探寻,共同组成了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即中国革命理论,而由此也彰显了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即继承与发扬,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十分精辟的论述,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具有深度的契合和内在的一致性。从毛泽东的"中国化"观来看,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毛泽东思想,不仅有其产生的深刻的哲学依据,而且有其内在的逻辑构成,对中国革命实现条件的分析与判断、对中国革命新道路和中国革命实践手段的创造性探寻,共同组成了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即中国革命理论,而由此也彰显了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即继承与发扬,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一生的政治活动,都与其青年时期形成的的文化观有着密切的关联,而其文化观的溯源呈现多元化特征。青年毛泽东文化观除了受家庭文化环境的影响外,主要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独特的湖湘文化。青年毛泽东文化观特质的完善也是对中西文化抉择的结果。毛泽东文化观的特殊溯源及其特殊经历,造就了其早期文化观具有独特的文化个性:用不懈的批判态度分析与对比中西方文化、民本思想浓厚以及坚定的求动求变的文化信念。  相似文献   

8.
关惠  廖声丰 《人民论坛》2011,(12):56-57
马克思通过对人的本质的揭示,阐述了人全面发展的内涵。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毛泽东主要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探索,邓小平、江泽民则立足于物质生产,从多方面丰富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新世纪以来,科学发展观理论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创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通过对人的本质的揭示,阐述了人全面发展的内涵。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毛泽东主要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探索,邓小平、江泽民则立足于物质生产,从多方面丰富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新世纪以来,科学发展观理论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创新。  相似文献   

10.
董军明 《前沿》2007,5(1):8-10
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极有价值的思想,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开创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社会发展观的有益部分和精华,并依据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进行了创新。邓小平的社会发展思想为科学发展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先声。  相似文献   

11.
周胜庭 《前沿》2013,(7):186-188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的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这种文化观不仅奠定了新中国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而且提出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建设内容促进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新觉醒。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巩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实基础,新民主主义文化观依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邓小平统战理论的创新和重大突破邓小平统战理论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适应时代特点和需要的,是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复兴民族的强大思想武器。思想和理论都是有继承性的,但邓小平统战理论是在坚持的前提下的继承,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而且这种发展和创新又是一种重大的突破。也正因为有了这些重大的突破,才使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学说增添了新的内容、谱写了光辉的篇章。邓小平对毛泽东统战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多党合作、知识分子和祖国和平统一等方面又具有独创性。1、邓小平…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观是毛泽东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个讲清楚"发展了毛泽东关于传统文化自信的思想、关于民族精神作用的思想、关于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以及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的思想。体现了新一代领导集体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责任的高度担当,是对毛泽东传统文化观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中华民族的延续与昌盛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一历史性课题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坚持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从不同的历史条件出发,提出了在总的原则一致的基础上又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观.  相似文献   

15.
全面小康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基本内容。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的历史阶段的重大思想创新和指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指南。其中的全面小康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和全国人民对毛泽东当年防止两极分化理论的弘扬与升华。因此,认真梳理全面小康思想的核心要义、毛泽东防止两极分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全面小康思想对毛泽东防止两极分化理论继承和发展方面的体现,对于我们当前更好地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回应社会上曾经出现的形形色色历史虚无主义观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邓小平分别是我党两代集体领导的核心。当历史把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力棒由毛泽东传到邓小乎手中后,邓小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们之间存在着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本文仅就毛泽东、邓小平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认识差异,进行一些初步的比较分析。一、毛泽东对计划经济的认识有的观点认为,毛泽东只讲计划经济。实际上,在毛泽东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经济思想里,并不只有计划经济,也有一部分市场经济的思想。毛泽东同志认为:第一、在过渡时期经济体制的所有制基础是公有制,应该适…  相似文献   

17.
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中共执政合法性基础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合法性问题是执政党面对的首要问题,我们党一贯非常重视。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作为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有着内容丰富而又各具特色的深刻认识:毛泽东关注合法性的军事基础;邓小平着眼于发展问题;而江泽民把合法性归之于党的先进性。研究并继承、丰富和发展他们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探索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继承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继续推进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均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本文主要探讨邓小平同志在理论方面对推进党的思想路线建设和创新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李孔楠 《传承》2011,(21):4-5
毛泽东党建思想是马列主义党建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与马列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毛泽东在党的领导、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重大问题上,创造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党建理论。对毛泽东党建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加以研究,对于新时期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过程中,不仅提出了不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概念,而且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不发达社会主义的基本构想。毛泽东的不发达社会主义构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着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准备,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创新和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