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萍  张卫青 《法制与社会》2011,(34):7+37-7,37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各项制度有着自己的特点,有待进一步建立与完善,在这其中法治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着中国正处的社会转型时期,面对着法律全球化与法律移植问题,中国法治的道路上正确处理法律全球化、法律移植与本土化的问题,应当把握好当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状况,使之与法治相互协调,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司法能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必然催生新型的利益和权利关系,新型的利益和权利关系必然要有相应的法律保护。面对新型权益纠纷,一方面司法者应当遵守司法权的被动性,奉行不告不理的原则;另一方面,司法者在案件受理后的司法过程中需要发挥司法能动性,秉承正义的法律价值和理念,遵循法律原则,并充分运用司法经验,正确地适用法律,在理性地对案件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作出判断的基础上行使裁判权,以解决纠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秩序。司法者在司法过程中理性的司法能动不仅有助于社会秩序重构和形成调整新型社会关系的规则,而且有助于新型权益的生成和维护以及司法改革的目标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实现。司法者在司法过程中只有遵循司法能动的正当性、合理界定司法能动与司法被动的界限并妥善处理二者的关系,才会达到司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李翠竹 《法制与社会》2012,(26):219-220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凸显,使传统的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对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我们必须在立足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现状,从大学生自身特点出发,探求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道德阈限与道德教育的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彩平 《金陵法律评论》2002,31(6):27-31,37
传统观念认为:一个人“越道德越好”。事实并非如此,当道德行为超过一定的界限,会由于对他人理性自由的侵害而走向自己的反面,因而道德也有一定的阈限。道德教育,出于对人社会性需要的关怀,在现代已经不能仅由意图的“道德”而实现其初衷,所以,道德教育也有禁忌。道德教育的禁忌在不同的时代有所不同:传统表现为“自由”,现代则表现为“过多的干预”。  相似文献   

5.
人的道德主体性与主体道德教育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人是道德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一切道德活动的内在依据。人的主体性在道德活动中的具体化,构成人作为道德主体的主体性,包括为“我”性、求善性、内在超越性、自由意志性、自我约束性。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是教育和受教育通过以道德化为中介的交往而实现的受教育德性自我建构的活动。主体道德教育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它以教育和受教育主体性的发挥为前提,以民主、平等的教育关系为保证,关注个体的需要,以培养生活中的道德主体为根本。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转型而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如何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下的道德观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应当在通过制度建设,借鉴优秀传统道德观和西方优秀道德观,建立起新的社会主义道德观。  相似文献   

7.
网络道德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上网者人数的不断扩大而逐渐产生和突显出来的一个新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在总结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网络道德内涵、网络道德建设、网络道德教育等问题做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道德有许多功能,也就是说有许多“用”。它可以利他与自利。除此以外,它本身对它的主体也生出一种“用”,这种用不是外在的利益,而是一种感受,是一种“受用”。这种受用是乐。道德具有乐之受用,这是儒学中的基本观念。教育具有乐之受用亦是儒学基本观念。道德有乐之受用,教育亦有乐之受用。二合而为一,道德教育本身之乐趣,便益发彰显。  相似文献   

9.
不敢助人背后的法律、道德之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上碰到需要救助的人,你会伸出援手吗?对于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来说,这个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如今正越来越成为一个现实困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转型阶段,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政治生活日益民主,法治进程不断加快,劳动教养制度的合法性、正当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要求废除劳教制度的呼声也不断高涨。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对劳动教养制度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朱最新 《现代法学》2007,29(4):32-36
行政调处是一项十分中国化的制度,从理论上深入探讨和研究行政调处制度是社会转型的客观要求。作为各种纠纷行政解决机制的统称,行政调处存在着设定缺乏整体性等诸多不足。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从基本原则到具体机制对行政调处进行全方面的制度变革,以适应社会转型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3.
窗体顶端——浅析道德作用"软弱"的根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原则,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原则。道德不是追求个人物质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善者的善行常得不到应有的回报,道德行为与个人利益的巨大冲突,这是道德作用"软弱"的根本原因。人具有双重生命、双重需要,所以道德具有物质基础与精神基础这双重基础。道德建设既要加强道德教育,又要遵从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道德行为也是一种利益创造,所以善者的善行得到的回报应高于其投入。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孝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历来有注重孝道的传统。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孝道研究更是成为兼具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前沿课题。根植于同质性社会形态的中国传统孝道伴随人类生活公共化与异质化的演进已失去其原有的活力,顺应现代社会的转型之势,传统孝道从封闭走向开放,构建一种顺应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生活方式的孝道理论,将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中的公证制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转型中呈现的问题 快速转型的中国社会充满了两重性和复杂性,社会优化与社会弊病同在,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中国社会管理和治理难度加大。在对中国社会转型的个人主体地位状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样态以及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同时,应当清晰地认识到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中的行政调解制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社会转型对作为“东方经验”的行政调解提出了新的挑战。行政调解的内涵随着公共行政的出现而得到更新,行政调解的众多不足在社会转型中也渐渐显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借鉴西方ADR中调解的经验,尽快制定行政调解法,从行政调解范围、程序和法律保障等方面完善行政调解制度,并将信访机构纳入行政调解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相关概念的界定为切入点,在阐述当前我国社会中价值观念多元化表现的基础上,着重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了产生该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了价值观念多元化所带来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道德与犯罪有紧密的联系、犯罪直接触及的是法律,但从根本上说是由于道德扭曲和道德沦丧,使其价值追求出现偏差而走上歧途、因此,道德是防止犯罪的第一道防线,丧失道德是走向犯罪的开始。对罪犯的道德教育可以使罪犯加深对自己罪行的认识.真正认罪悔罪,能激发罪犯热爱生活,弃恶从善,能为罪犯回归社会打好思想基础。对罪犯的道德教育要做到言教和身教的有机结合;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结合;在道德教育上强调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在教育内容上,要将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许娟 《法学论坛》2012,(2):64-69
当非理性民权表达充斥司法判决之时,势必要澄清和阐明司法判决过程中的道德论证,势必要在柔性实证主义(分离命题)和吸纳性整体阐释(统一命题)之间交往商谈,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是可以论证的。在司法判决现实情境之下,道德论证在大前提论证中起到经验论证、非实证和非经验论证两项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旭东 《江淮法治》2009,(24):15-15
12月1日上午,南京一位63岁的杨老太倒在骑电动车的张女士面前,张女士立刻将老人扶起来,但是不到两秒杨老太再次倒地,无法爬起。双方各执一词:张女士称,自己当时在等红灯,老人是自己摔倒的,围观的市民也基本都站在张女士一边,称其遭遇了“碰瓷”;受伤老太则称,自己两处骨折都是新伤,希望讨回清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