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风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社会进步的不可或缺的力量。新时代家风建设的重要价值表现为家风建设影响个体成长、民风优劣,关系党风廉洁所向。基本理念可概括为:修身齐家的价值理念、廉洁自律的道德准则、正心诚意的人格气质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范。深刻领会其基本理念,探索一条植根优秀传统、学习先辈家风、道德制度两手抓的家风建设路径。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家风所集聚的全方位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事关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建设、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生态必须首先实现振兴。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有利于乡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乡村被严重污染的生态环境。乡村生态振兴的实现可以促进乡村生产力的发展,夯实乡村人力资源,从而促进乡村实现共同富裕,加快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一定满足,但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问题则凸显出来,面临着物化意识、宗教幻想、虚无主义等的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批判错误思潮,构建具有优越性与科学性的新时代精神生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批判借鉴外来文化中汲取强大精神动力,并且在实践中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与话语权,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宣传工作,加强文化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新时代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举措。新时代,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凝聚“人人有责”的治理共识,激发“人人尽责”的治理活力,实现“人人享有”的治理目标。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仍面临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引发的社会主体利益分歧、社会治理权责边界模糊可能降低治理效能、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可能削弱社会治理意识等诸多挑战。因此,我们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推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建设,调动社会治理主体积极性以增强社会协同治理能力,拓宽治理渠道以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推动科技创新应用以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多措并举以切实有效推动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6.
家风家教对人的一生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新时代下我国家风家教的传承陷入困囿,需要对此加以省思。思想政治教育与家风家教在目标、内容和手段上拥有一致性,将优良家风家教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互补互促是弥合缺陷的有效方式。二者的融合有利于促进家庭与学校的良好沟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家国情怀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凝聚中华儿女、推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对新时代青年进行家国情怀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厘清家国情怀培育的思想渊源,挖掘其基本内涵,阐述其培育体系,探寻家国情怀培育的实践新路,有助于新时代青年夯实理论之基、培育理想之根、筑牢民族之魂,从而扛起时代重任、筑梦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老根。优秀传统家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效传承,也是一个家庭、家族、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当代家风文化蕴含的宝贵品性与优良品格对于健康家庭单位的形成、良善社会风气的培育、优异民族精神的塑造具有不可低估的时代价值。优秀传统家训家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现代性转换,必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对接,形成当代家风文化。  相似文献   

9.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民族精神总结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新时代抓好民族精神的认知与实践就需要系统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要义,充分认清民族精神的理论价值,找准选好传承弘扬民族精神的实践路径。系统梳理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内涵要义、理论价值和实践基础,有利于我们理解民族精神的伟大意义,从而为推动新时代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支撑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公安大脑”建设及重大活动安保中风险监测预警的现实需求,依据风险社会理论及“海恩法则”,对风险社会产生风险的基本机理及其衍生发展规律进行剖析。通过对风险经典理论的学习借鉴,结合我国现代社会风险管理中面临问题的分析,指出当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构建上存在理论缺陷、业务缺项、方法缺理、技术缺料,提出了构建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的总体思路。依据事物的普遍联系性及系统理论,阐述风险的分立性和整体性,剖析风险监测预警的体系化要求,梳理风险管理全流程业务工作,论述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构建的理论逻辑。依据系统论与控制论,提出以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业务体系为核心,以系统思维、整体智治理念同步推进组织体系、职责体系和评价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形成两个闭环,系统化推进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构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新时代家风建设重要论述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和深刻的哲学意蕴.它是马克思主义家庭建设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是中国传统家国同构思想的积淀与突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的回应与凝结.习近平新时代家风建设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中国与世界相联系,系统深刻地回答了"什么是家风建设、为什么要进行家风建设、怎么进行家风建设"等基本问题.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大方面着眼,积极探索新时代大力推进家风建设发展的实践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不是偶然,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不断探索的"问题域",而且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目标。作为力图"改造世界"的哲学家,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指明了美好生活的通达之路。新时代,只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4.
15.
建设新时代优良家风就要牢牢抓住家庭这块基石,培育好青少年群体的三观,发挥好家长的核心力量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家风建设的始终,积极引导新时代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6.
建设生态文明,就要转变人们当前的一些实践观念与实践方式。实现生态文明的路径包括:摒弃错误的实践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践观;变革生产模式,走效益型和清洁型生产的道路;转变消费观念,提倡合理消费、绿色消费;强化环境治理,由局部的消极治理走向积极全面的治理。  相似文献   

17.
18.
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品质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中,随着全党斗争经验的不断丰富和政治水平的显著提升,党内诞生了大量关于自我革命方面的创新理论成果,为强化全体党员自我革命的自觉性提供有力理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自我革命的理论价值愈发凸显,党建理论得到高质量发展,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依循,优化党长期执政的能力、肃清党内不良作风、密切党与群众间的联系。要将自我革命进行到底,需从思想、纪律、制度三维度着眼、协调发力,在守正出新中超越过去、超越自己。  相似文献   

19.
20.
生态美学不仅是理论上的讨论,更是一种实践,我将在文章后部分讨论这种实践.在此之前,我有必要简单地讨论一下什么类型的理论适合当今的生态审美.我的基本观点很简单:生态美学需要从现代主义的观点转向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观点.根据现代主义的观点,知识和美之间没有关联,或者说它们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