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正>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产业生态化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节能减排、提质增效为主要目标,对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流通和消费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生态产业化着力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转变,建立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生态资源的保值增值,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以下简称“两化”)蕴含的绿色发展理念,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建设现代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推动“两化”融合发展,两化对打造荆楚先行区建设的强劲“绿色引擎”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深度融合、协同推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在海南考察时提出,“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强调,“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新时代新征程,如何通过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是亟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是一种技术范式,发展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是关键,应依靠科技进步,突破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瓶颈,尽快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生态经济就是一种尊重生态原理和经济规律的经济,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转向;循环经济是一种产业生态化模式,是产业生态化的过程,表现为一系列的产业形态,要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集群式发展,实现传统产业集群向生态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4.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看,建设生态文明:一要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强化绿色GDP意识;二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三要以"七彩云南.西双版纳保护行动"为抓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四要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优化生态环境;五要发展生态农业,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六要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生态工业,推进新型工业化。  相似文献   

5.
正水城县把绿色理念贯穿“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先行示范县”建设全过程,注重发展底线与生态底线“两线”一起守,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两山”一起建,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两化”一起抓,奋力推动“中国凉贵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强调,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做强做优大生态长板。水城县牢固树立五大新发展理念,按照“四个价值”最大化的要求,以“三变”改革为统领,坚持改革先行,推动绿色崛起,  相似文献   

6.
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是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并产生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甘肃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治理和保护好黄河是责任也是义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甘肃省“十四五”的重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而协同推进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和任务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就是抓住“一带一路”、碳达峰碳中和重塑区域竞争优势、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引领,积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高质量城市产业集群、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培育新动能、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推动甘肃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2021年11月27日,中国共产党平凉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开幕.会议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建设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平凉. 会议指出,建设绿色平凉,就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塬系统治理,持续加快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步伐,加速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  相似文献   

8.
<正>贵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厚植生态保护的基础、发展山上经济林下经济厚植脱贫致富的"摇钱树"、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厚植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以切实有效的绿色化行动充实大生态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王鑫 《唯实》2021,(1):60-63
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是乡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坚持发挥乡村生态优势,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让生态贯穿于乡村振兴全过程。以"生态+产业"点燃乡村经济强引擎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加速产业振兴,助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产业生态化加快产业振兴之速。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生态化是判定一种生产力质态先进与否的重要指标,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看,当代先进生产力要能够实现二者的和谐发展,是环境友好型的生产力;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角看,当代先进生产力要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是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力;从劳动者主体角度看,当代先进生产力要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要,是健康和谐型的生产力。信息生产力、文化生产力、生态生产力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三种具体形态:信息生产力以集约化实现生态化,代表着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新高度;文化生产力以产业化实现生态化,表征着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新变化;生态生产力以系统化实现生态化,代表了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新方向。生态理念是先进生产力生态化发展的理论先导,生态科技是先进生产力生态化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制度是先进生产力生态化发展的现实保障。  相似文献   

11.
田仁飞 《当代贵州》2017,(31):50-51
通过创新产业发展,平塘县克度镇正探索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精准扶贫路子,真正做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股权化扶贫,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它的出现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生态文明对产业结构的要求推动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江西省产业发展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产业结构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因此,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实现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利于转变江西经济发展模式和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贵州林业将弘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贵州人文精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新路。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贵州被列入首批试验区之一。这标志着贵州省成为我国西部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将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贵州林业将弘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贵州人文精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新路,重点抓好以下工作,进一步做优做强生态长板,  相似文献   

14.
正重视"茶文化生产力",挖掘历史文化,培育"感知茶、认识茶、喜欢茶"的大众茶文化,把生产力激发出来,黔南力求做深、做透、做足茶文章。贵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强调,要立足生态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实际,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发展有技术含量、就业容量、环境质量的绿色产业,加快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提供更多优质生态的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5.
石阡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贫困县,农村经济落后,农民增收渠道狭窄,收入低,要改变这一状况现实出路就是努力搞好生态农业建设,实施产业化经营,走"特色、优质、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围绕县情,石阡县提出了"以生态化的理念发展产业,用产业化的方式建设生态"的发展观.发展思路为:以生态化为前提,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产业化建设为重点,坚持区域化布局、基地化建设、市场化经营的原则,通过生态农业建设打基础,产业化链条作延伸,市场化经营来牵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高效协调统一,强势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贵州积极探索走以生态促发展,以发展保生态的良性发展之路,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着力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厚植发展生态经济优势,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发出大生态时代的"贵州好声音",实现了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7.
<正>水城县坚持"生态引领、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主基调,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先行示范县"建设出成效、出成绩、出亮点,助力"中国凉都·生态水城"绿色崛起。盛夏时节,19℃的水城县格外凉爽,远处山麓云雾缭绕,近处河流碧波荡漾,很难想象,这是一座煤炭之都的发展容颜。2016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水城县第七次代表大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城县紧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先行示范县”建设,全县经济发展迈入了贵州第一方阵,2016年位列22个县域第一方阵第19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陇西县林业工作主动适应新常态,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现代林业发展要求,全力实施面山绿化、绿色长廊、新一轮退耕还林、林果基地建设和生态保护治理五大工程,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建设与绿化同步、经济与生态协调,形成生态建设成屏障、林果基地铺富路和生态文化建基地的良性循环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0.
黄秋斌 《当代贵州》2008,(17):59-59
在建设生态文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发展生态经济是息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息烽发展生态经济就是要着眼长远,以循环经济为抓手,以磷煤化工、旅游文化产业为重点,突出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实现生态转型,统筹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