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包容性治理视角下审视,医疗卫生治理现代化起码包括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过程协同化、治理机制迅捷化和治理结果共享化等学理内核。面向十四五,我国亟需破解医疗卫生体系在治理主体、治理过程、治理机制和治理结果等方面面临的新难题,坚持以包容性治理理论为指导,理性选择着力方向与重点,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潘娟 《重庆行政》2017,(6):57-61
<正>"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其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特征使之快速融入到各行各业的升级改造中,"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治理也迎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全国各地在"互联网+"社会治理上开展了大量实践探索,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引领着"互联网+"社会治理向更良好的方向发展。一、"互联网+"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一)"互联网+"社会治理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3.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发端的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与新时期城乡复杂的社会样态变迁相伴随,催生出过密化都市、过疏化乡村、碎片化的城乡结合部等新的社会样态,给新时期的社会治理提出了异常严峻的挑战。在各种社会样态长期延续的情况下,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必须充分考虑到特殊社会样态的复杂制约。因此,应加强对我国新时期复杂社会样态的研究,总结提升不同社会样态条件下社会治理的经验模式,同时超越问题取向,推进社会基础秩序建设,以直面新的社会样态条件下社会治理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是世界范围内正在迅速崛起的一门新学科。推进社会发展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重大社会问题,有助于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珠三角农村经历了从宗族治理到政权管治再到社区自治的转换。目前珠三角农村经济社会结构有别于中国普遍意义上的农村,基本成立了以土地股份合作为主的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落正向职业人口多元化居住社区转变,并存在两委一社的治理架构问题、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定位问题、土地经营问题以及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等问题,本文对此提出职能、体制和法律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沿着两个方向飞速前进,一是科技发展带来的生产力的突飞猛进,二是社会结构的屡次重大调整.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科技革命的生产力潜能带来了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同时也引起了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近代科技革命对社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递进式"特点,现代科技革命在总体上突破了以往"递进式"特点,呈现出对社会结构"跨越式"影响的新特征,并发展成为当代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国家治理中,政党、国家、社会是基本主体,"政党—国家"、"国家—社会"与"政党—社会"是制约国家治理成效的三组核心关系。因此有必要以"政党—社会"关系为研究出发点,从历史变迁、现实挑战和实施路径三个方面,探讨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应当如何通过"转变和改善党对社会的领导方式"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张翼 《探索与争鸣》2022,(11):15-2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打破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创造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特征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的自主选择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尤为可贵的是,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中国的现代化,从根本上突破了西方式现代化格局,开创了人口规模巨大国家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先河。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大》2011,(17):21-21
面对社会管理中涌现的诸多新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表示,“社会管理需要社会主义文化为其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和给力的精神支撑。”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与其不谋而合,认为社会各界应当关注GDP之外的文化精神指标。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2,(8):94-95
齐学红在《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第2期撰文认为,随着社会治理模式从统治型向管理型、服务型治理模式的发展演进,学校道德教育功能也应发生变化,从体现国家——个人关系的一元维度转变为国家——共同体——个人的多元维度,从国家对个人的单一控制模式转变为国家、社会力量、个体等多方力量的多元互动模式。学校道德教育模式也需发生相应变化,传统农业社会的典型示范式榜样教育需代之以现代公民社会共同体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刘东杰 《创造》2019,(4):11-14
一、建国70年来我国社会治理改革创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凋敝的经济社会状况,最紧迫的事情就是建立起一种新的国家治理秩序,“社会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保持社会稳定和有序是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1]在借鉴苏联经验并结合国情基础上,我国建立起了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体制,公共权力全面介入经济社会领域。这一做法对于迅速恢复政治社会秩序至关重要,同时也在一定时期内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秩序”红利,这是新中国社会治理的最早探索。  相似文献   

12.
方英 《人民论坛》2020,(11):82-85
人口流动是新型冠状病毒迅速传播的成因之一。而我国人口流动存在规模过大和盲目流动等问题,针对民工流动、知识阶层流动、学生流动和人口跨国流动的特点,建议减少人口流动平均距离、搞好户籍改革和积分落户等具体措施,从而促进人口流动迁移良性化发展。同时,我国还应全面参与全球卫生治理,构筑人类卫生安全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社会存在决定治理,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治理。中国社会治理的目的不在于对社会管理技术名词上的革新,即"统治""管理"向"治理"的飞跃,而在于努力实现中国社会稳健发展,维护人民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利益。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和全球化情境下,谋求做到国家、政府"治理社会"向国家、政府和社会共同治理、相互治理转变,将社会治理社会成为国家治理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4.
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呈现颠覆性创新排浪式涌现、赋能产业的能力增强、国家间竞争加剧、反垄断监管加强等趋势。未来在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发展应坚持补短板与铸长板并重、消费端与产业端并重、自主可控与对外开放并重、效率效益与包容普惠并重、市场机制与制度优势并重、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并重,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5.
16.
17.
《北京观察》2006,(4):F0003-F0003
今年初,区政协委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模式口西里咱段非法小公共猖獗的情况,进行了为期40多天的深入调查,提供了11辆在这一路段无照运营的小公共的车牌号码。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专项整治。主管副区长批示:要求城管牵头,公安、交通支队配合,打掉黑车,维持秩序,保障安全。区城管大队接到指示,立即动手,与公安、交通部门进行协调,制定了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治理原则,并积极进行整治。3月15日,区政协对区城管和交通部门落实委员建议,治理非法小公共情况进行了追踪视察。  相似文献   

18.
在唐宋时期商品经济复苏和不断繁荣的进程中,伴随工商入仕禁令、中古自耕农超经济强制等职业壁垒的动摇和破除,科举向社会各阶层的逐步开放,受求取功名与获取财富的双重目标的激励,以农、工、商追逐仕进与农转向工、商为显著特征的职业流动,以及士、农、工、商的各业兼营,促成了官僚、地主、商人的三位一体化和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职业之间转换互通、对流兼容的渐趋频繁并日臻常态化,使得汉晋以降职业领域中的封闭僵化状态被开放灵活的格局取而代之,“四民分业”完成了向“四民不分”的转变。而不断加剧的职业流动,又缔造出官僚队伍以“寒人为中坚”、职业分工由“四民”衍化为“六民”、职业层级差别淡化的新型职业结构,社会结构一定程度上因此而呈现出开放化、平民化、平等化的色彩,中国传统社会后期的基本样式得以在此基础上定型。  相似文献   

19.
张红霞 《桂海论丛》2014,(5):97-100
传统农村的社会秩序是建立在乡村文化基础上的乡土秩序。近年来,快速推进的城市化、现代化进程逐渐消解着乡村文化的价值,乡村文化逐渐失去了认同的基础,农村陷入秩序整合的困境。推进农村社会治理,一方面要重塑乡村文化基础上的传统乡村秩序,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符合农村社会现实需要的现代性整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周云 《云南人大》2009,(9):15-16
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事项的监督力度,尤其是把社会关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及生态文明建设等作为监督的重点,切实推动有关问题的解决。今年将人代会2件代表议案和167件建议中的15件作为公开办理件,其中确定7件为常委会领导督办件,并按照“五公开”的要求进行办理,在提高面商率、答复率和满意率的基础上,着重在“解决率”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