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性中国话语是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中国化的逻辑表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升华。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导向,是进入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阶段的战略指引,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格局的行动指南。以新发展理念打造现代性话语的中国版本,就是要通过激活现代性话语的本体论根基来探寻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理论解决,建构起“言之有物”的坚实的话语本体逻辑;就是要以知识社会学的社会学原则来寻求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实践解答,建构起“言之有理”的科学的话语认知系统;就是要以社会实践追问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系统,建构起“言之有道”的精炼的话语意义系统;就是要以社会现实成就中国式现代化的表达方式,建构起“言之有效”的恰当的话语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以民族危机开始,从被迫性接受到植入性嵌合、从外源性输入到内源性生成、从参与性学习到贡献性建构,文化现代性在中国进行了从自发到自觉并全面展开的现代化历史实践,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步建立起了本质联系,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输入性文化变量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形成了具有“中国时间”和“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叙事话语,不断更新和优化着中国文化和文明秩序,并以其奥趣题旨和宏大论域历史地渗透于中国文化现代性的生成与建构中,中国文化现代性建构的性质和言路在寻驿中择定,价值和使命在启蒙中自觉,路径和意义在建构中呈现。  相似文献   

3.
王文兵 《思想战线》2011,37(2):94-100
现代化运动在创造其辉煌的现代性成果的历史进程中,不仅造成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种族与种族、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剧烈冲突,而且造成了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严重冲突,导致了日益广泛深重的社会危机、文明危机和生态危机。现代化运动的内在矛盾和双重性质及其特定历史形式所导致的现代性危机和世界性冲突,迫使各民族文化走上自觉自新之路,从民族文化自觉提升到人类文化自觉,通过"叩其两端而问"的平衡智慧,寻找人类和平共处、共存共荣的基本逻辑。人类文化自觉就是关于世界现代化运动的命运思考,要求我们超越乐观与悲观的极端情绪而正视现代性问题及其全球化后果的严峻挑战,冷静反思历史,积极筹划人类文化发展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同时也开启了不可逆转的现代化历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工业革命为开端而赢得了现代化先发优势。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不仅是一个历史进程,而且内生了裹挟并同化世界的空间占有冲动。以唯物史观审视之,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虽然鉴证了生产力发展的历程,但也有其难以克服的先天缺陷。近代以来,中国不同的阶级和政治力量都曾面临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现代化的双重历史考验,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现民族独立的基础上成功探索出了走向民族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由此在理论、价值、文明维度上破除了西方现代化的“历史终结论”“西方中心论”和“文明冲突论”,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推动了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并提高了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袁祖社 《思想战线》2023,(2):103-114
在现代性反思批判视域内,“民族”和“共同体”各自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其确定的内涵和所指。现代公共哲学对于民族与共同体问题的全面关注和有效介入,必须从核心理据探寻、话语逻辑确立以及实践—价值论意义辨析、澄明等方面,有效借鉴“多元现代性”理论的理念和分析范式,确立深度全球化时代“民族”与“共同体”关系问题上应有的典范性和前瞻性意义的理论立场和相应方略。这意味着特定历史时期,历史整体性意义上民族与共同体各自的发育和成长形态,内在关涉着其自我认知和自我觉悟的水平,同时反映、代表和体现着民族与共同体主体自我的文明、进化程度。而对于现代民族和共同体之间相互冲突关系的确当性理解和处理方式,则更是全球范围内作为现实“类主体”的世界历史个人、民族国家等,基于集体行动的逻辑,对于获取、捍卫、实现其合法、正当性基本权益的觉醒程度。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儒、佛、道”三位一体的中国传统哲学、西方现代性哲学乃至教科书的辩证唯物哲学,相继都陷入信任危机,中国的现代化实践频现哲学话语危机。所幸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激发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在哲学观念和理论形态上都具备论说当代中国现代化实践的话语潜质。所谓实践地论说发展,意在回归实践立场,充分汲取“中、西”诸家哲学话语的合理因素,深入阐释扬弃“人的依赖关系”和“物的依赖性社会”的实践机理,从构建优良社会生态人手,为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发展实践提供话语支持。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批判和反思是当前理论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域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现代社会中资本逻辑盛行、人的主体性膨胀、社会理性分裂等西方现代性问题予以前瞻性揭示与批判,并指出解决方案只能是彻底摧毁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以维护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扬弃了西方现代性内在的资本逻辑,以引导“公共人”成长来发扬人民主体性,其内含的公共理性实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选择和制度设计使其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之间有着本质差异,这为我们反思西方现代性以及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8.
岳龙 《探索与争鸣》2006,(10):44-46
在现代性背景下,中国教育因为过度的话语移植而使理论研究陷入困境,并带来了实践过程中的迷惘。要有效克服这种困境,就必须重塑教育文化,建立独立自强的中国教育现代性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警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应当与中国当代社会的现代化同构共生。现代性作为世纪性的学术话语,为构建这一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参照系。为此,中国特色警学理论体系应当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价值理念上应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现代性立场;在理论范式上应追求现代性的转型与创新;在实践机制上应体现现代性的目标导向。同时,建构中国特色警学理论体系的现代性还要注意防止步入片面"民族主义"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主义理论的民主原则是国民性话语的逻辑前提,同时,民族主义的国民性话语历史实践也具有普遍性。本文从理论与历史两方面讨论国民性话语的民族主义特征,揭示了国民性话语与民族国家的同构关系。民族主义构成了晚清的国民性话语的历史背景与重要动力,从国民性话语的实践特征看,可以说是民族主义的自我实践。  相似文献   

11.
归纳和剖析现代性的多元理论范式和多种现实样态,为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独特类型并提出新现代性理论范式提供了全新的比较视角。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独特的中国风格,用以往的现代性理论范式和既有的现代化模式都无法对其进行科学性阐释。因此,本文尝试从关系性向度、总体性向度、时间性向度、空间性向度、制度性向度、价值性向度提炼出新现代性的理论范式,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独特表征以及所具有的中国实际、中国风格、中国价值的属性论证新现代性的全新类型,从社会主义逻辑、文明超越逻辑、初心使命逻辑把握新现代性的叙事逻辑,以期提供一个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理论范式的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历史、全面、辩证地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与历史进程,在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基础上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亟待破解的实践课题。根据事物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出发,全面系统论述改革、开放、发展、稳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前提和逻辑起点,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人口规模、共同富裕、物质精神、人与自然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以期防止认识上的片面和实践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至今作为描述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关键词,是以人类历史方向的改弦更张映入眼帘,而且昭示着人类社会从此进入到文明时代。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核心,是以实践活动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阐明现代性的本质内涵及其逻辑,要在深入社会现实中构建中国特色现代性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民族国家观念的建构与女性个体国民身份确立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中国的女权运动与民族主义运动是现代性追求的两个侧面。文章首先分析了“天赋人权”观和“民族国家”理念的内在逻辑,论证“天赋人权观”和“民族国家观念”内在地包含着女性个体身份确立的要求,其构建和传播过程为近代女权运动开拓了新的话语空间。其次,分析观念传播和话语建构的过程,分析男性和女性话语的共性和差异性。认为近代女权主义者策略性地使用了男性主流话语和国家主义的女权逻辑,同时,女性通过构建“同为国民,同担责任”的话语和“同担责任”的行动确立了女性的主体身份和彰显了女性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15.
就其内涵的丰富性和力量的强度而言,现代性是一种话语。它建构了知识客体、社会主体和自我形式,建构了社会关系和自我框架。殖民话语和权力话语,是现代性话语的内在组成部分。我们愈来愈深刻地意识到,走向现代化的过程,相当程度上就是为现代性话语塑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政党制度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是全球化、现代化的结果。政党制度又体现为政党服从、服务于社会发展要求的过程。任何政党制度都有民族性、现代性两个方面,都是普适性与特殊性的结合。政党制度中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关系由背离、疏离走向高度统一,这是政党政治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内在逻辑。近代以来,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忠实地体现了这一历史逻辑,未来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更要自觉地坚持这一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体验"是彰显民族特性的审美基点。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种有别于"西方现代性"的"中国现代性"逐渐生成发展,并走上了历史舞台。其不仅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内容和思想深度,也反映出现代中国人对自身生存环境、文化心理、意义追求和价值理想等方面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18.
徐坤 《求索》2022,(1):40-49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溯源于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艰辛探索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本土具体实际,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性积淀所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成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现代化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载体,以"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指导原则,以"五位一体"统筹现代化战略布局,以"两步走"作为现代化的战略规划。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深刻扎根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实践,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构成了其显著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既从民族立场出发又彰显世界维度的全新实践,有效消解了西方现代化的话语霸权,为广大后发民族国家独立自主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资本形而上学特征,从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9.
朱厚敏 《求索》2023,(2):46-54
社会主义中国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新”,其参照系之一是西方现代性文明。西方现代性文明是经由西方率先开启的现代化历程所形成的首个现代性文明,但“先发”并不意味着“唯一”,文明自身的历史运动规律与范式多样性赋予了现代性文明以多样性、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合理性。人类文明新形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的辩证法思考问题、制定方案、推动发展,从而规避西方现代性之觞,实现超越。人类文明新形态依托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而存在,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偏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后发性决定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全新的现代性文明,离不开西式现代性文明的参与和建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因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现代性文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立足中国自身具体实际形成的现代化道路,因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性文明,是现代性文明的中国样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整体图景涵盖中国和世界两个维度,其中国维度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所囊括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之综合,其世界维度表现为构建以“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  相似文献   

20.
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史的全面总结和升华概括,是有机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内在生成逻辑,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对"马克思主义行"的价值注解;从历史逻辑看,是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摆脱屈辱、谋求独立解放、实现人民幸福的价值表达;从实践逻辑看,是对中国共产党不断成长壮大历程中的经验概括和总结的话语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