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因伦理研究立足于现实的技术现象及其伦理难题,通过技术观的变革,实现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的结合;通过伦理观的变革,实现价值选择与制度安排的统一;通过生命观的变革,坚持人的尊严。体现了基因伦理研究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了人类已经拥有了通过技术手段改写、设计和创造生命的能力,其对社会伦理和法律秩序所带来的冲击显而易见。同时,此次事件的发生还暴露出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监管手段的缺失和法律规则的不完善。本文从基础实验室研究和临床研究两个方面讨论如何对人类胚胎基因编辑进行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3.
为完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精准扶贫”政策应运而生。现阶段从伦理道德层面对我国的“精准扶贫”政策进行解读,重点在于遵循人道主义、平等与倾斜、发展等伦理原则,明确公平与效率相统一、权力与责任相统一、需求与帮扶相统一等价值取向,积极构建有效的伦理路径即“以生存为核心,完善精准脱贫机制的关怀体系;以发展为目标,强化精准脱贫的教育支持力度;以权益为保障,健全贫困人口利益表达机制;以尊严为目的,建设精神脱贫的道德新家园”,这将对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行政程序与行政伦理具有终极意义上的共通性。评价法律程序正当性的主要标准是它使人的尊严获得维护的程度。行政伦理从内在道德机制上保证行政行为的“善”,行政程序则依赖外在的法律强制行政行为“合法律性”。在行政程序中建立起尊重与信任、沟通与参与、监督与责任机制,是行政伦理制度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塑造拥有健全的理智和自由的心灵、敬畏生命的意义、良知和正义感,是所有教育追求的理想。作为善与公正的艺术,法律教育的特质在于,培育法律的正义观念与神圣情感、崇尚平等自由与人的价值尊严、虔敬的法律信仰和伦理美德。公正是法律的至上理念,法律教育追求的终极之善即如何通往正义之路。  相似文献   

6.
党内民主作为国家和社会民主的一部分同样离不开法治的支持 ,私法自治式的社团自治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更加广泛的民主化要求 ,不足以保障党内民主秩序的建立和维持 ,也与政党在现代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相称。对党内民主必须有政党自治和法律规制的双重保障 ,而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具有最高政治权威地位、肩负着崇高历史使命的政党而言更是如此。对党内民主进行法律规制应在尊重政党自治权的基础上实行间接性和原则性规制 ,不是用法律具体设计和包办党内民主 ,主要是从外部保障和规范党内民主 ,为党内民主设定底线和边界。对党内民主进行法律规制必须建立起相应法律体系和法律运行机制 ,为此 ,应着手修订我国的现行宪法和选举法 ,制定政党法 ,创建政党违宪审查制度、政党行为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资本化是水资源市场化的高级形式。现行水资源资本化法律制度存在总体制度供给不均衡、基础性制度和核心制度缺失等缺陷,使水资源资本化法律规制的完善具有必要性;同时,现行水资源立法体系较为系统、水权交易方面较为成熟的实践基础以及国外水资源资本化的可以借鉴的有益经验为我国水资源资本化的法律规制提供了可行性基础。水资源资本化的法律规制包括基础性法律制度即多元化主体的管理机制、可交易水权法律制度的建构与完善,以及核心法律制度即水资源资本化法律监管机制的建构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是人类所共同面临的一种社会挑战,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艾滋病的流行将成为国家性灾难.目前,我国对涉"艾"者违法犯罪的有效规制存在诸多困难.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立法和有针对性地增加相应的司法设施,从多方入手,努力形成对涉"艾"者违法犯罪打击与预防相结合的法律规制体系,以遏制艾滋病在我国的快速传播,消除社会危害,维护法律的尊严,为社会和经济的健康运行与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医疗技术的伦理形态催生不同的伦理决断。这种异质性反映了身体伦理的认知旨趣呈现的后现代性。它提供了看待不同医疗技术的伦理形态的多元视角。在其常规形态中,医学空间穿越和渗透社会空间。"责任伦理形态"的空间构型由此在三大问题(生的问题、死的问题、生命质量的问题)的展现中获得了初步的界定。在其转化形态中,"人体研究"由于被打扮成一种"道德形象"而促成"人权诉求"与"医学贪婪"的妥协。"位格伦理形态"在现代医疗技术拓展善的目的诉求中指向了"人是谁"之问。从现代医疗技术的伦理形态视阈看,两种伦理分别关涉由常规医疗技术开启的责任伦理形态和由转化医疗技术开启的位格伦理形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我们面临"如何重审人之责任"和"如何重申人之位格"的身体伦理的根本性困惑。生命伦理学必须前瞻性地回应这两种形态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人性尊严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性尊严是人权的最高价值,也是人权保障的核心,它倡导只有人才是终极关怀,人决不能沦为国家或他人的手段或工具,人性尊严的主张不仅要求人的生物性存在,而且要求更进一步关怀人的生存面貌与价值,使人的存在本身成为生命中最崇高的意义。人性尊严滥觞于基督教,后来成为人本主义的精髓,历经文艺复兴后逐步演变为现代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实现并保障每个人享有作为人的尊严,是宪法保障基本人权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