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新时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追寻“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培育正确的英雄观。根据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和价值观念生成规律,新时代大学生英雄观教育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路径着力。心理接受。首先是认知阶段。认知是个体对事物产生主观反映、初始印象、认识理解的心理过程。在这一阶段,应关注大学生本身成长的规律,综合运用契合大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的多样化方法和形式,坚持“宏大叙事”和“日常叙事”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英雄文化不仅承载着丰富的精神价值和历史意义,也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明确新时代英雄文化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代英雄文化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面临的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英雄文化宣传方式,优化英雄文化的社会环境等教育路径。以期借助新时代英雄文化,提升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为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提供新的视角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所谓的"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的超越。"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家国情怀以"家国同构"为思想渊源,熔铸着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是大学生承袭爱国主义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担民族复兴使命的文化基因及重要保证.立足青年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基本现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培育大学生孝善感恩意识,以理想信念内生动力、培育大学生责任担当理念,以民族文化为支撑、养成大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认知,是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基本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5.
家国情怀就是指对家乡的依恋、对国家的认同和对人民的热爱。当前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实效性不容乐观,一方面,一些大学生受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高校家国情怀教育中重视知识传授,轻视情感体验,家国情怀教育课程建设不完善,内容的系统性不足,高校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有所偏差。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应该从三方面进行:第一,将家国情怀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第二,在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第三,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另外,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坚持一定的原则,重视处理好家国情怀内容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注重系统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能否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社会的发展.高校作为培育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地,务必要深悟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从消除认同障碍、提升践行能力、强化实践教育、构建校园红色网站等方面,积极探寻科学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编问卷对我国跨境民族地区五省高校的720名在校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总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做了系统调查,发现跨境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度普遍较低,在影响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因素中,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因素与国家认同呈正相关,且相关度较大,其中学校因素影响非常显著,其次是家庭因素,最后是社会因素。国家认同教育是强化国家认同、国家建构的核心力量,欲消弭跨境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危机,有效提高其国家认同度,就需处理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维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以实现跨境民族长治久安、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新时代青年队伍的主力,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因此,怎样培养大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既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任务,更是关乎社会发展、民族复兴、国家进步的关键命题。新时代教育要让大学生摆脱狭隘的利己主义思想,拥有大爱大格局;要培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要引导大学生厚植高尚情怀,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青春理想。  相似文献   

9.
在多民族聚居地区,高校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在心理和文化上的显著特征,要求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方式方法。要对存在的主要难点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大学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思政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不言而喻。在思政课的教学中,需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思政教师的情怀直接关系到高校大学生的素养以及三观的养成。从情怀的内涵、原因、问题和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浅显的见解,促进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抗日联军孤悬敌后,英勇战斗,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东北抗联将士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自觉践行爱国情怀,联合一切爱国力量,充分彰显民族精神,实现了目标、工具、力量、精神上的高度统一,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英雄史诗。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为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鲜活样板和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2.
<正>新时代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育以公民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感为基本内容的家国情怀,尤其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要“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但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交往不断深化的今天,世界各国已经构成一种休戚与共的共生关系,形成了一个命运交错、相互依存的整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战争小说最能通过英雄叙事反映出各民族在战争这一非常时期以及在军事活动这些特殊生活中民族精神的底力,表现出战争及军事活动对民族智能的培育,对民族精神的锤炼和塑造,从而对一个国家的精、气、神,起到一种烛照与撮英作用。中国当代战争小说英雄叙事的话语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迁,但深蕴其中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始终对全社会具有一种理想示范和精神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高等学校应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5.
英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中国历史上英雄辈出,向来是人们传颂的对象和学习的楷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弘扬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从习近平的重要论述可以看出,当代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具有两方面的重要内涵:英雄人物是创造历史的人民群众;英雄精神是以爱国为核心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高等学校应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7.
国家认同是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现代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公民对自己国家的认同。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国家认同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原因之一便是核心价值观的缺失,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以后,其目标是促进公民包括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为大学生国家认同提供了思想基础,为处理大学生尤其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国际关系的发生与发展,必然会涉及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国家的性质。这就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的不同状况或不同的国际关系状况必然对民族凝聚力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这就是说,社会越发达、生产力越先进,这种影响就越来越清晰而明显。  相似文献   

19.
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中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实现了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备了根本政治条件,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充满发展机遇、多种挑战、社会风险并存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各类矛盾更加突出,这对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一、和谐民族关系的基本内涵1.民族问题的正确处理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民族问题与民族的存在相伴而生,只要有民族和民族差别存在,就有民族问题存在。对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问题是…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从发展态势来看,当前民族关系在总体上保持平等团结、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这给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带来不少挑战。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影响民族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因素日趋多样化、复杂化。民族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应该坚持"二十字"基本原则,即发展为先、制度为本、团结为要、教育为基、文化为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