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狠抓制度落实,维护制度权威,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在2012年10月30日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工作会上,江岸区人大常委会作了"强化制度建设,创新人大工作"的经验交流,被评为先进单位。该区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从制度建设入手,创新人大工作,坚持继承、借鉴和优化的原则,制定完善了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暂行规定等25件制度,有力地推动了常委会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2.
"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的实质要求是:作为中国政治责任主体的政府担负起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职责。这决定了"生态政治建设"的质底是政府实行"生态执政"。"生态执政"的内涵有三个层面:在观念层面,确立"生态型政府"的执政理念;在规则层面,根据"生态型政府"的责任来构建法律制度体系;在操作层面,借助生态法律制度之宏观机制与微观机制的运行,来落实观念与规则层面的内容。在这三个层面中,规则层面最为关键,这是由中国政治的"公共行政"本质决定的。所以,应根据具体国情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张毅强 《人民论坛》2012,(35):140-141
"制度加科技"源头防腐是我国廉政科学化的创新举措,其系统性内涵摆脱了单纯制度建设或科技创新的片面性,实现了制度与科技在廉政科学化观念指导下的有机融合。制度预防理论、技术制度协调演化理论与我国的"制度加科技"源头防腐体系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对我国的反腐倡廉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的制度变迁与社会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社会转型过程伴随着一系列深刻而广泛的制度变迁。在渐进性的制度变迁过程中,由于新旧制度长期并存、制度变迁产生的"堕距"、制度变迁的"原则不协调"以及"制度缺失"和"制度真空"等诸多问题的存在,激发并加剧了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深刻地认识与分析制度变迁过程中出现的上述冲突与问题,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当中,通过理性、科学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有效地克服制度性缺陷,保证社会的利益均衡与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同心"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新时期最鲜明的特质。这一思想的提出,有助于诠释中国政党制度的根本成因,有助于彰显中国政党制度的鲜明特色,有助于深化对政党和谐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绩效评价:内涵、本质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绩效评价是评价主体运用科学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静态结构和动态运行过程所产生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也即是对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究竟干什么、究竟干了什么、应该干什么、究竟干得怎么样"的明晰。对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基本内涵、本质与功能进行系统分析,是我们对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进行绩效评价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推动此项制度持续发展过程中非常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腐败的历史性、世界性和顽固性决定了腐败成为21世纪各国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经历了运动反腐、权力反腐和制度反腐的实践,良好的制度建设已成为我国治理腐败的关键。但多而快的制度建设不一定能减少腐败,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制度缺陷"、"制度漏洞"和"制度软约束"反而可能导致制度性腐败。本文在提出制度性腐败概念的基础上,从制度设计、制度变迁和制度约束三个角度对制度性腐败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就如何对制度性腐败进行破解提供了一定的解答。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五部分专门开辟段落论述"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段327字的论述,对"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内涵深刻,意义深远。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政协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从事的各项工作,都要依靠委员完成。因此,政协的优势、地位、作用和影  相似文献   

9.
抓好建章立制是中央和市委对此次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要求之一。市人大常委会党组认真贯彻这一部署,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在深入查摆"四风"方面突出问题的同时,立足长远,健全完善各项制度,从源头上铲除"四风"问题滋生的土壤。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7月11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殷一璀在动员讲话中对加强制度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她强调:"要抓好制度建设。党组主要任务是研究改进常委会各项制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统领今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主导思想,它必将对中国的各项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创新产生深远的影响。制度创新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制度创新是否符合制度创新的普遍规律,它将怎样影响中国的制度创新,探讨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从制度创新角度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腐败"分析与"教育恶化"的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本该是公平公正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理应保证每一个公民都有接受国民教育的合法权利。然而,当腐败渗进教育领域后,教育的公平公正被打破了。教育寻租,即为某些分管教育和学校的管理者利用手中的权力,假以各种手段谋取个人的种种好处。如,子女入学,学历与职称的评定等等。这些已构成了近年来广大群众对教育腐败不满的重要社会原因之一。教育寻租的表现形式及其来龙去脉究竟如何?本刊特邀4位专家对此进行理论分析,以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和讨论。——主诗人:任建英  相似文献   

12.
经济人与道德人的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理想化模式试图通过否定传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人” ,塑造理想的道德人 ,其结果造成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误区和对人的自主性的束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发了“经济人”的主体活力 ,却又在许多方面造成道德价值观的失落与困惑。经济人与道德人的整合是这一发展过程的否定之否定阶段 ,其目标在于实现马克思所说的“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3.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4.
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从资产阶级革命肇始,在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女性主义理论伴随着社会运动与女性运动几经沉浮,日趋成熟.本文将在有限的篇幅里以不同时期西方女性主义的主要理论关切为主线,对其做一个简要的梳理,力图勾勒出女性主义理论大体发展的脉络,以期对中国的女性研究有所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播与社会流行的互惠、互利、互制给现行大众传播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尽快营造良好的大众传播环境,制造"绿色"社会流行氛围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及社会发展之必须。而提高全民审美情趣,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把握传播、流行主流是实现大众传播与社会流行健康和谐互动互补的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国学,就其"源"而言,我们可以说,先秦诸子之学,是"国学"演变发展的活水源头;与此相对应,先秦以降,儒、道、佛等学派思想的演进,催生出一系列前后相继的学术思潮,如汉初黄老思潮、两汉尊儒思潮、东汉反神学思潮、汉魏道教思潮、魏晋玄学思潮、隋唐佛学思潮、宋明理学思潮,以及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等等。这八大思潮,前后相继,奔腾向前,组合成"国学"发展演变的汹涌潮流,构成了"国学"发展的宏伟画面。  相似文献   

17.
我国情报主导警务改革近年来发展迅猛,江浙沪等地公安部门初步实现了跨区域信息共享,标志着我国第一个信息高地已经崛起。相比之下,那些情报主导警务改革进程缓慢的区域慢慢成为信息洼地。如果把犯罪比喻成流水,它从信息高地向信息洼地流淌的趋势,会随着信息高地与信息洼地之间落差的逐渐加大而越来越明显。因此,全国各地公安部门保持良好的协作机制,东西支援、大小城市联手、城乡结合是促进我国情报主导警务改革均衡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何林 《思想战线》2006,32(6):71-75
以二元论、二元对立思维定式为基础的研究视角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甚至会遮蔽和阻碍理解“和谐共存”等文化事象。有别于“二元对立”的“多元统一”思维结构和观念模式不仅是一些民族解释世界、处理内部关系的核心结构,而且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和谐共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实质是对“人”的认识,即关于“人”是“自然人”还是“社会人”、是着眼于“人际利益”还是“人态利益”、是否照顾到“代际利益”、是否承认“自然价值”、是立足于“整体利益”还是“局部利益”、是从“眼前利益”出发还是从“长远利益”出发等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外存在一种从道义上否定核武器的观点。不少学者认为核武器违背战争与伦理本质,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是绝对的恶。这种观点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实践上是有害的。核武器的善恶是人们对研制、使用核武器目的、效果的道德判断,当它被用于善的目的并取得善的效果时,它就是善的。我国研制、发展核武器是善,因为它体现了我国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