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司法解释与民事诉讼法的修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浩 《法学家》2004,(3):20-24
一、民诉法修订与司法解释的关系 尽管从宽泛的意义上说,司法解释包括法官处理具体案件时在裁判文书中对法律条文具体含义的阐述,但从规范意义上说,我国的司法解释特指享有司法解释权的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法律所作的解释.在我国,虽然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都是具有司法解释权的机关,但由于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的范围相当窄,仅仅是在抗诉监督问题上同民事诉讼发生联系,最高检察院对民事诉讼法所作的解释是非常之少的.几乎所有的司法解释都是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这些司法解释便成为本文讨论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民事诉讼法修订的基本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敏 《法律科学》2006,24(4):147-154
现代社会是一个尊重人的尊严、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人的主体性的社会,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应当反映这个时代要求。为此,我国应当以裁判请求权保护原理、程序相称原理、程序选择权保护原理、系争外利益保护原理作为修订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3.
肖晗 《时代法学》2012,10(2):53-59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离不开制度创新,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就是这样一种制度创新。由于民事诉讼对化解社会矛盾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是加强社会管理必不可少的一种机制,而民事诉讼法作为规范这种机制的法律自颁布施行以来几乎经久未变,已难适应当今现实生活的多元化要求,特别是难以满足群众诉求和更有力更科学地化解社会矛盾的需要,故修订民事诉讼法以服务社会管理便势在必行。为此,其修订应当紧紧围绕畅通诉求渠道、解决民事纠纷、维护人民权益、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目标,应当注意贯彻依法有序、公平迅速、程序正当等法律理念和精神。在修订的内容上,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全面进行,但需突出若干重点。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永安  魏小凡 《河北法学》2006,24(11):133-139
"以人为本"的理念,意味着法律要以人为核心,关注人的人性、自由,注重人的主体性地位.而我国以往的民事诉讼法是以"国家本位"、"权力本位"为指导思想,鲜少对人的法律关怀.因而,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应实现指导理念的转变,彰显以人为本,使司法更加便民、利民.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法》在实施近20年后,于2007年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修订,虽然部分解决了民事诉讼中的问题,但是还是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民诉法进行再次修订。在再次修订时要立足当前、与时俱进、着眼长远、重点突出,全面规范民事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6.
赵钢  朱建敏 《法学家》2004,(3):44-46
时移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日益完善,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均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反映到民事诉讼领域,1991年经修订重颁的<民事诉讼法>与诉讼实践的客观需求之间也已呈现出了明显的不相适应,因此亟待修订,以求完善.作为诉讼法学领域的"业内人士",面对<民事诉讼法>之修订这一即将开始的、且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属极强的重大课题,难免会产生一些说点什么的冲动.①  相似文献   

7.
李浩 《清华法学》2011,5(3):7-16
举证责任包括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后者才是举证责任分配的对象。举证责任的分配主要是实体法问题。规定分配举证责任的基本原则对审判实务具有重要意义。对分配举证责任的原则,有在民法典中作出规定的,也有在《民事诉讼法典》中作出规定的,也有在法律中不作规定的。无论是否作出规定,均以"规范说"作为确立分配原则的理论依据。我国修订《民事诉讼法》时,可考虑一方面保留第64条第1款关于行为责任的规定,另一方面借鉴"规范说"增设分配结果责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对于这次《民事诉讼法》的修订,民事检察监督工作应当在六个方面作出回应:一是有关民事检察监督与审判独立的争论应当告一段落,检察机关应当谨慎认真地履行好民事检察监督职责;二是民事检察监督应当从重实体轻程序转向实体和程序并重;三是民检办案人员和法官在法律思维上应当消除分歧,尽量趋同或者趋近;四是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监督工作也要进一步体现效率价值;五是在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政策指导下,努力在抗诉案件受理以及审查阶段促进当事人和解,以化解纠纷;六是在检察监督的范围、方式和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方面,继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修订民事诉讼法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亚新 《法学家》2004,(3):27-30
呼吁对我国民事诉讼法进行全面修订的声音看来正在学术界得到广泛的共鸣.笔者也赞成目前确实到了把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提上立法日程的时机.关于修订的必要性以及怎样修改等等问题,已经有不少学者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13年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五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该条款为检察机关开展执行监督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通过在立法方面、外部环境因素、内部机制等方面着手分析开展执行监督的困难之处,同时探讨基层检察机关开展执行监督的方式、手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法内容的增删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桂明 《法学家》2004,(3):17-20
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的问题颇多,从内容来讲,应当确定哪些需要增加(增设新制度),哪些需要删除(废弃老制度),哪些需要改变(改革现制度).  相似文献   

12.
章武生 《法学家》2004,(3):36-40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和诉讼数量以及新诉讼类型的与日俱增,原有的诉讼制度已无法有效满足新的社会需求,迫切需要按照现代司法理念来制定一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民事诉讼法典,从而使民事司法制度更加接近人民,更好的体现民事诉讼公正与效益的两大价值目标.尽管实现该目标还有一些体制上的障碍,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会使我们的民事诉讼制度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实现飞跃.下面,笔者就民诉法修改涉及到的几个重大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14.
《民事诉讼法》修改是众望所归的事,但以《〈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的形式通过却有点出乎大家的意料。《〈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有其创新之处,但其暴露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应当尽快启动对《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改程序,将其打造成一部既有前瞻性又有特色的能很好服务于民事诉讼的法律。  相似文献   

15.
民诉法典的修正和司法实践中诉讼证明的乱象要求完善我国的自由证明规则.自由证明的核心内涵是不受证据方法和调查程序的严格制约,其价值在于缓和严格证明的僵硬性及平衡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自由证明的适用对象包括程序法事实、法律法规及经验法则,自由证明也广泛适用于非讼程序、决定程序和简易程序中.在证据方法的限制方面,自由证明的证据关联性较为灵活,不要求最佳证据,证据排除规则较为宽松.自由证明程序可以不奉行直接原则和当事人公开原则,调查程序可以简略化,但仍需遵守宪法和民诉基本原则,注重保障当事人权利及相关权益.自由证明具有发展性,应当随时势不断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6.
审执分立--修改民事诉讼法必作的大动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自1982年3月8日公布以来已经二十二年了,现行的民事诉讼法自1991年4月9日公布施行以来也已13年了,作为新中国制定颁行的重要的民事程序法,民事诉讼法发挥了主要的作用,据有关单位调查认定,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最好的基本法之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民事诉讼法已届修改之时,认真研究作好修改民事诉讼法工作,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体制转型: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基本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平 《法学家》2004,(3):24-27
1982年3月8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试行)>),该法典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事诉讼制度进入了一个初创阶段.<试行>基本上是对新民主主义以来,我国民事诉讼建设和民事纠纷解决传统习惯的总结,并借鉴了外国,主要是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法中的某些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18.
潘劍鋒 《中国法律》2012,(5):9-15,65,71
2012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次修正)(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二)》)颁布,追一修正案的颁布,是中国民事诉讼法制建设的又一里程碑。总结此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情况,对修改过程中一些有争论的问题进行思考,对进一步发展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