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苏联解体后,俄乌关系史成为国内外史学界特别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史学界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研究多集中在《佩列亚斯拉夫协议》及其影响、俄罗斯帝国版图内的乌克兰、乌克兰分离主义运动、乌克兰大饥荒、二战中的乌克兰、乌克兰独立等方面。由于从不同视角解读俄乌关系史,加之有些历史问题被人为政治化,学者们的研究结论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以来,原苏联的主要东欧盟国已经被纳入欧盟—北约体系,后苏联空间的部分地区也已经被计划纳入欧盟—北约体系。乌克兰作为欧盟北约和俄罗斯的"共同邻国",俄乌关系不可避免地具有了欧洲政治属性。欧洲政治的目标就是要把乌克兰纳入欧盟北约体系,这同俄罗斯的利益产生尖锐的矛盾。要缓解俄乌关系必须从调整俄欧关系入手。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经贸合作关系问题,是研究俄乌两国关系的重要方面,也是在独联体问题上被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在简要回顾俄乌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历程以及分析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研究了俄乌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并对一些具体合作领域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和判断.认为俄罗斯与乌克兰今后仍将是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前景依然总体看好.  相似文献   

4.
苏联时期俄罗斯与乌克兰两个加盟共和国间的经济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苏联解体后,俄乌转变为两个相互间有着内在紧密联系的独立国家。由于乌克兰特殊的地缘经济政治地位,与欧洲经济一体化也同样是乌克兰优先发展的对外政策,在政治因素的影响下两国在能源、农产品和军工领域的合作进程发展缓慢。从长远来看,发展两国间的内在经济联系,促进两国间多领域合作是符合两国经济发展共同利益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联合组建统一经济空间。在独联体国家中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关系一直十分微妙,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四国统一经济空间的发展前途。本文探讨了白、哈、俄、乌建立统一经济空间的基本原则和经济前提;分析了各方的共识与主要分歧;论述了乌克兰“橙色革命”、俄乌“天然气之争”对建立统一经济空间的影响,并对统一经济空间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本文认为,虽然,目前各方对统一经济空间的最终发展方向分歧较大,但是,统一经济空间不会悄然解体,而是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建立统一经济空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将分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相互依赖日益强化的世界里,地缘经济冲突和地缘经济力量已经成为影响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因素。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乌克兰毗邻的现状以及历史上形成的经济联系,并没有因为边界和关税的存在而消失。俄乌经济关系的互补性和经济联系的紧密性,不能不对俄乌两国关系的走向产生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很重要的影响。俄乌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发展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地缘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俄乌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2009年初,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天然气争端硝烟再起,并再次发生"断气"事件,致使严重依赖俄天然气供应的欧洲18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经过艰苦谈判,欧盟、俄罗斯、乌克兰三方在1月12日签署天然气过境供应监测协议,俄乌两国并于1月19日签署2009-2019年天然气购销合同,1月20日俄罗斯正式恢复经乌克兰管道向欧洲供应天然气.由于诱发双方纷争的根源依然存在,俄乌矛盾不会因一纸协议彻底解决,两国围绕能源问题的博弈将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8.
1954年,为纪念乌克兰与俄罗斯合并300周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决定将克里米亚作为“礼物”赠送给乌克兰,以示俄乌之间的亲密关系。但这一决定,却为后来双方的争吵埋下了祸根。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争端伴随着俄乌之间一系列冲突的发生很快浮出水面,成为90年代初困扰俄乌关系发展的一大障碍。经过多回合的较量、妥协与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克里米亚争端在1997年基本得到了解决,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目前,俄乌史学界对二战后乌克兰历史热点问题存在争议.俄罗斯学者认为:二战后苏联政府对乌克兰的民族政策虽有不尽人意之处,但在教育、宗教文化等领域采取了不少尊重乌克兰民族利益的政策措施;苏共中央出于恢复和发展克里米亚经济的考量,将克里米亚从联邦划归乌克兰,但这是一份有"瑕疵"的礼物;苏联政府虽然隐瞒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消息...  相似文献   

10.
王珊 《现代国际关系》2022,(6):20-26+61
俄乌冲突爆发后,日本基于战略考虑,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为目标,围绕对俄制裁积极推进对美欧、东亚、乌克兰周边国家穿梭外交,不失时机地推进国家战略。日本把俄乌冲突看成国际战略博弈的重要契机,力图撬动和颠覆战后国际秩序,重构以美欧日为核心,以军事、科技、经济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日本在应对俄乌冲突上有过短暂的政策调整,从最初的犹豫迟疑,到积极对俄制裁施压,旨在扭转在北方四岛问题上的被动局面、削弱俄罗斯的实力。日本还借机宣扬“中国威胁论”,强化美日印澳四边机制,挑动地区对抗,试图获取新的冷战红利。  相似文献   

11.
12.
美国国会中国问题委员会评析--兼论我国的外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哲 《国际观察》2003,25(1):3-9
美国国会去年专门成立了两个处理中国事务的委员会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和国会-行政当局处理中国事务的联合委员会,即现在常说的"中国问题委员会".本文主要探讨这两个委员会成立之后对有关中国问题的立法、监督及其他活动,借此分析这两个委员会在国会对华决策过程中的实际影响,同时提出我国针对这两个委员会可能采取的对策和方针.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广西与越南进出口贸易在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往来格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方法对广西与越南进出口贸易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影响因素,抓住问题关键,提出对策建议。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广西与越南进出口贸易在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往来格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方法对广西与越南进出口贸易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影响因素,抓住问题关键,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日趋增强的今天,移民活动的状况或本质正越来越表现为流动性而非定居性。移民的流动性,是“人权高于主权”这一国际政治思潮的反映,是全球化发展所产生的一种“跨国逃避”趋势,也是国际政治经济多元化、不平衡发展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必然产物。本文试图通过对移民流动性的探讨,揭示中印两国海外移民的流动性对两国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所共同具有的有益影响,以及中印两国因其海外移民流动性在国际社会中所面临的不同处境。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恐怖主义?它与为自由而战有什么不同?在我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我应该指出,有时需要有毛泽东所称的“正义”战争。正义战争是为了人民最广泛阶层的正当利益而战的。打仗作为最后凭借的手段是正当的。在你没有用尽其他和……  相似文献   

16.
对恐怖与反恐怖斗争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11事件”是冷战结束后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值此“9·11”五周年之际,《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举办了“‘9·11’以来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外交”专题研讨会,邀请在京二十余位国际问题专家就五年来的国际形势变化、反恐形势、当前国际体系中的深层矛盾、大国关系的调整、国际格局的演变趋势、美国反恐的得与失、美国国际地位及实力的升与降、中国国际地位与国际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期对读者把握国际战略形势及理解中国对外战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妇女杂志》是研究五四时期女性解放运动的重要期刊,也是女性期刊中引进日本学者的女性观最多的刊物。早期《妇女杂志》对于日本学者相关论述的引进偏重于自然科普,具有挖掘女性日常生活史的重要意义。随着1921年章锡琛、周建人担任主编,刊物主旨发生变化,更多关注女性解放思想革新。日本学者与谢野晶子、山川菊荣等人的观点给五四女性解放带来启示,引起时代性讨论。在译介策略上,中国学者对日本学者的观点也秉持兼容并包原则,对于社会主义女性解放思想、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女性参政观点一律予以接纳。对爱情婚姻问题给予极大重视,从而引入了日本作家有岛武郎情死事件大讨论,和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婚姻革命问题形成了印证争鸣关系。反映出对于共同的东亚妇女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The unexpected outcome of the Brexit referendum caught Britain,Europe and the world off guard.Despite the possibility that Britain might hinder the process via certain measures,we can now say that the Britain-EU divorce is inevitable.In the wake of the shock,people have reflected on how Brexit was able to happen and what will be the consequences.This paper seeks to explore these issues.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Counterterrorist arguments that justify the erosion of individual rights frequently depend on the claim a balance can—and should—be struck between security and freedom. But this analogy, under both consequentialist and rights-based analysis, is at best misleading and at worst structurally wrong. Calculations from utility resting on the immediate dangers posed by terrorism do not give appropriate weight to (a)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inroads into individual rights, (such as individual harm, blocked political, social, and legal mechanisms), and (b) precedent-setting in a tightly-interwoven structure of individual rights and state power. Constitutive rules further delimit the types of measures that can be introduced, regardless of the “tradeoffs” considered in balancing security and freedom. In the rights-based realm, arguments related to expanded state powers, distributive justice, and practical effect undermine the analogy.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利益共享的中蒙经贸合作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蒙经贸合作关系近年来持续升温,但两国在合作中存在着各自的利益诉求和障碍因素。同时,蒙古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及有利的政治地缘优势,使得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加快了与蒙古国合作的步伐。中国需要在理解、尊重蒙古国自身的利益诉求及其与他国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克服障碍因素,采取有效灵活的对策,促进中蒙经贸关系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