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违章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违章建筑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建造人建造违章建筑多为自用,但也有转让违章建筑,或出租违章建筑,或为了多获拆迁补偿款。是否一定要将违章建筑拆除,抑或视其违章程度作不同处理?对于以违章建筑为标的物的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是否一概无效,还是以某种方式作区别对待?如何界定违章建筑、违章建筑的性质是什么?等等这些都是实务中的争议问题。文章对此一一作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2.
占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均有重大意义.《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等现有法律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占有制度,我国正在制订的《物权法》在善意占有等方面做了规定,为我国占有制度的完善起了铺垫作用.但占有制度的发展将涉及法律理念的创新和相关制度的建立,这一工作将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3.
违章建筑引发的民事纠纷已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违章建筑人对违章建筑不享有任何权利,只是一种占有;违章建筑买卖合同是一种效力待定合同,司法实践中对此类合同纠纷的具体审理应因合同效力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法律概念是法律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没有法律概念,我们就不能正确理解法律问题,并实施法律。我国食品安全法虽对回收食品作了相关规定,但并未对其内涵与外延予以界定。本文首先对回收食品给出一个相对清晰的界定,并提出了相关的规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票据是完全有价证券,票据权利人如不提示票据,就不能行使票据权利,如不缴出票据,就不能受领票据金额。因此,票据的占有与其票据权利的行使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但是持票人所持票据一旦丧失,并不意味着其当然丧失票据上的票据权利,因为票据的丧失并非基于票据权利人的真实意志,从公平诚信原则出发,法律仍须保护失票人的票据权利,失票人仍可依票据法规定的救济措施得到权利上的补救。关于票据丧失的权利救济,在若干问题上学术界认识不一,法律规定亦未臻明确,有必要作一探讨。一、“票据丧失”的适用范围1.对“票据丧失”的准确…  相似文献   

6.
探析警察执法中的最小动用武力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可以使用武器、警械等暴力性武力。但是,法律没有对相关武力进行分级,也没有出台武力实施条件的细则,更没有明确最小动用武力原则。这方面立法的缺失,使得我国警察在动用武力时要么畏首畏尾,要么滥用武力。明确最小动用武力原则在我国警界的适用,符合国情,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票据抗辩权     
票据抗辩是票据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连接票据权利和票据义务的纽带,起着平衡票据权利人与票据债务人两方利益,保护票据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作用。票据抗辩权涉及包括票据行为的性质、票据伪造、票据变造、票据更改等知识点,是全面理解票据法的突破口。本文较为深入地探讨了票据抗辩的各方面内容,也详细地介绍了国际公约及其他国家关于票据抗辩的制度,进而分析我国《票据法》及相关法律文件对票据抗辩的规定,指出我国法律规定的不足,并提出笔者个人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分时度假中购买分时度假产品的消费者所享有的权利一般被称为分时度假时权,这一权利的民法属性直接关系到权利人的权利效力范围、权利实现方式、权利的实现保障等问题。目前,我国实定法上缺乏对这一权利之属性的确定性规定。基于保障消费者权益保障之考虑,并根据相关法律关系及法律事实之判断,适宜将这一权利界定为物权性质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票据救济是指票据权利人因某种原因丧失对票据的实际占有,致使票据权利的行使受到一定障碍时,为使票据权利得以实现,而对票据权利人提供的特别的法律救济。我国票据救济制度规定有挂失止付、公示催告、普通程序三种救济途径。这三种救济途径对票据诈骗犯罪侦查来讲都有救济后拒竹以避免犯罪嫌疑人实现犯罪目的的作用、查找犯罪嫌疑人的作用、提供侦查线索的作用。即便是票款已经被提现或转账,也可以根据票据救济的线索发现犯罪嫌疑人,实现破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律没有对违法建筑作权威定义。法学界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违法建筑的定义存在诸多问题。唯有对我国建筑管制制度作深入的实证分析,对规划许可、用地许可、施工许可及相关审批制度有深刻认识,方能对我国的违法建筑作出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定义。我国应当制定《违法建筑处理法》,将违法建筑与违章建筑视为同一并统称为“违法建筑”,且应对违法建筑作统一定义。  相似文献   

11.
占有是一切财产归属和财产利用的前提,是物权的起点,占有制度是物权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制度,在物权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07年3月1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在第五编对占有制度进行了专门规定,这是我国立法对占有制度的首次规定,弥补了我国物权立法的一个空白。但是,该规定从法条数量上看仅仅只有五条,对占有制度的规定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占有的定义、性质、效力等基本问题均未加以规定,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与大陆法系各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占有制度相比,我国《物权法》中的占有制度存在许多缺失。本文将从占有的历史渊源、概念、性质等基本理论问题入手,对我国《物权法》所确立的占有制度作出评析,指出我国《物权法》占有制度的立法缺失,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大陆法系各主要国家(或地区)占有制度的相关规定,提出我国民法典如何完善占有制度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数量的激增。由于我国没有一部关于机动车损害赔偿方面的民事特别法,现行相关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新旧法律规定衔接不畅,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认定成为解决该类民事纠纷中的一个突出的疑难问题。文章拟针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认定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虚拟角色商品化现象在现代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越来越频繁,如一些产品包装、玩具玩偶等都利用到了虚拟角色的形象.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不法商家未经虚拟角色创作者的许可,滥用该虚拟角色形象,损害了相关权利主体的利益.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尚没有关于商品化权的相关规定,导致此类纠纷发生后难以给予权利人相应的救济.应借鉴国外已有的制度,深入研究商品化权的基础理论,构建虚拟角色商品化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4.
时效,顾名思义,即时间的效力,它是指法律规定的一定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期间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时效依其成立的要件及法律后果的不同,可分为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两种。所谓取得时效,是指财产的所有人以外的人善意地、公开地、持续地占有他人的财产,经过法律规定的期间,就视为依法取得了对该财产的所有权。所谓消灭时效(我国和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称为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不行使其权利,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关于我国民法应否建立诉讼时效制度,《民法通则》  相似文献   

15.
在复议非前置情形下,行政相对人或利害关系人不服复议机关作出的不予受理决定时,我国现行的法律对与之相关的诉讼问题并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导致司法实务操作中的不一致。本文对此种情形下的起诉对象、起诉期限以及如何避免判决间内容上的不协调等相关诉讼作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姚明肖像权纠纷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的肖像权属于个人享有 ,集体是没有集体肖像权的。集体肖像作为商业用途时 ,应分别取得集体肖像中每个个体肖像权人的同意。行政规定与现行法律不一致 ,基于上述规定的“再授权性质”的合同则有可能是无效合同 ,它不因当事人的同意或默认而生效。即使本人签约同意相关部门使用其肖像权 ,并不等于他允许相关部门“再授权”他人使用。尊重权利人的权利最好的方法 ,就是运动队和运动员之间签订部分转让肖像权的协议 ,从而推动中国体育产业领域的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车辆停放丢失或毁损后权利人希望能够找到其他主体给予赔偿.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车辆停放过程中产生的法律关系进行分析.司法实践中对此类案件产生许多争议的原因主要在于现行法律存在缺陷,为此提出以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为主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8.
源于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是否应该引进我国法律一直是司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在争论的话题。本文在考察了辩诉交易的概念之后 ,认为应从广义上理解辩诉交易。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 ,在起诉和审判阶段没有必要规定辩诉交易制度 ,因为根据我国法律原则及相关规定 ,已贯彻了辩诉交易的精神 ,且适合我国的国情 ,没有必要再去修改已有的原则及规定。但在侦查阶段有必要引入辩诉交易制度 ,在节约侦查资源的同时缩短破案周期 ,从快打击日益严重的刑事犯罪  相似文献   

19.
民事诉讼时效问题,在我国新颁布的《民法通则》第七章中作出了系统的、专门的规定,但是如何深刻理解并正确执行民事诉讼时效,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由于民事诉讼时效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本文拟就民事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问题谈一点认识和看法。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公民或法人)通过诉讼程序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有效时间。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间内,如果不行使自己的权利,就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行政审判的法律依据是指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所适用的程序性法律规范和实体性法律规范。目前,人们对程序性法律规范的适用已基本达成共识,即主要适用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没有具体规定的,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另外,对复议前置及法定起诉期限等程序性问题有特别规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也是行政审判的程序性法律依据之一。相比之下,人们对行政审判应依据的实体性法律规范争议颇多,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行政审判的范围十分广泛,而且前国内又没有一部统一的行政法法典,导致了行政审判所依据的法律规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