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去看望他。他和总土里饶相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学界泰斗、北大教授季老这番话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学走过了百年历程,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产生着一批批国家的栋梁之才。季羡林先生,便是最优秀的学者之一。他渊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谦虚真诚、光明磊落的人品,凝聚成了他特殊的精神魅力。海内外的学人都知道北大有个季羡林,都非常敬重这位宽额头,沉...  相似文献   

3.
读书札记     
星期六上午,我在西单图书大厦买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季羡林人生漫笔》。季羡林是个大学者,曾经当过北京大学副校长,现在已经快90岁了。这本书,有不少文章是他最近几年来写的,有写人物的,有回忆老师、同学,包括对胡适的评论。还有不少是感想,随笔,就象书名所标明的叫漫笔。我喜欢读季羡林的文章,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读他的文章就象你坐在他的面前,听他讲故事一样。以前,我在上学的时候,就听说过,学问越大的人越没有架子,讲课、写文章越通俗,越好懂。《莱根谭》里说,“文章极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就是说,一个人写文章写到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他是中国红枣产业的领跑者。他是传统红枣文化的发扬者。他让千百年来低端循环的最普通的农产品衍生出百般变化,跃上了从未有过的发展高度。他本人也先后获得了“全国青联委员”、“河南省劳动模范”、“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中国青年群英会模范”、“CCTV年度三农人物创新大奖”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
面孔     
季羡林 2009年7月11日,98岁的季羡林去世。季羡林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季羡林对中国文化、东西方文化体系、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21世纪的人类文化等重要问题,在文章和演讲中提出了许多个人见解和论断,  相似文献   

6.
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勘里看望他。他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总理说:“《管子·兵茬勤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相似文献   

7.
季羡林先生对看望他的温家宝总理说:“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相似文献   

8.
功名利禄面前,最容易暴露出一个人的思想底色。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谁都无法掩饰,谁都无法隐瞒。功名利禄,是检验一个人最好的“试金石”。季羡林先生,一位大学问家。他虚怀若谷的高贵品质,使他在业内业外颇受敬仰。季羡林先生一向反对浮夸学风,主张求真求实学风。季羡林先生从不夸夸其谈,他“三辞桂冠”之举,为学术界,为社会上的  相似文献   

9.
《小康》2006,(11):105-105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泰斗,对印度古代语言学、原始佛教语言、梵文文学等研究作出国重要贡献,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佛教学等方面卓有建树。目前季羡林研究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学术界产生广泛的影响。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目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本书摘取季羡林先生对于人生各种问题的言论,给人们打开另一扇了解季羡林的窗口。  相似文献   

10.
范敏敏 《今日浙江》2006,(16):44-45
人物名片:樊益堂,男,195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浙江环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对企业的人文关怀,运筹决策,带领环宇走上了一条迅猛发展的康庄大道。1995年集团公司净资产还不到2000万元,总资产近5000万元。经过10年的发展,如今集团净资产超过5亿元,总资产约10亿元。他先后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中国企业改革十大风云人物”、“亚洲管理创新百名优秀人物”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从李登辉的“两国论” 和戴维·周的“51俱乐部”说起 李登辉本来就是“台独”势力的一个代表人物。但他在上台最初几年,却扮演了曹雪芹笔下的“甄士隐”,即把真实身份隐起来,一方面装腔作势地反对“台独”(他自称讲过反对“台独”的话130余次);同时大言不惭地要向大陆传授所谓台湾的“民主经验”,竭力充当美国统治集团对华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马前卒。然而纸包不住火,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他的“甄士隐”的狐狸尾巴却逐渐显露出来。在继续叫嚷“民主自由均富统一中国”的同时,他陆续提出了所谓“一个国家,两个对等的政治…  相似文献   

12.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97岁高龄的国学大家季羡林先生就一刻也没停止对灾区的关注。几天来,季先生不停地向工作人员询问地震中伤亡了多少人,受灾地区有多大,那里学校的学生怎么样了?“至少有三次,季先生合上双眼,眼泪大滴大滴地滚落……”季羡林先生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随后,季先生向灾区儿童捐赈灾款20万元。  相似文献   

13.
吴清一 《人民论坛》2013,(8):194-195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培养“完全之人物”教育目标的人。他认为: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完全之人物”,就要进行“体育”和“心育”的培养。“体育”是对身体的训练,“智育”是对智力的培养,“德育”是对意志的培养,“美育”是对情感的培养,“四育”不可或缺。王国维在中国教育史上提出了开创性的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人物画大师范曾先生从不轻易褒许同行,他曾自称“几根衣纹,足以睥睨古人”。一次,当他在看了同为人物画家的白伯骅的画作后,却大为称誉,曰:“伯  相似文献   

15.
被文坛誉称“在90年代中国文学中独树一帜”的作家张平,已是百姓读者耳熟能详的人物。今年六月,他的新作《十面埋伏》的出版,又一次在文坛掀起张平作品热。一心为百姓写书《今日山西》的编辑们约我们“写一写张平吧!”看得出来,他们为有这样一位作家的今日山西而自豪。为完成这一任务,我们几次出入省文联家属院六层楼之基的张平的家。这套居室只有几十平米,光线昏暗陈设简单,但他的妻还是为他辟出了一间3.8平方米的储藏室作书房。很难想象,这位现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享有‘平民作家”、“法律小说家”、‘政法小说家”等美誉的名…  相似文献   

16.
情鸟     
情鸟徐振武那年,大街小巷贴满了大字报。夏天,山区28岁的村民李君,因对那位“身体永远健康”的人物说了几句“不健康”的话,被造反派关了起来。李君吃尽了皮肉之苦,每天吃两顿饭,是粥。造反派要他交待“思想问题”,而他却常想到粥。妻子小娥一次也没有来看过他,...  相似文献   

17.
39岁的维吾尔族汉子阿里木并不觉得自己是“草根英雄”。1月13日,他登上新华社“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颁奖台。领奖前一天,他却私下问与他颇为相熟的记者:“北京能不能烤羊肉串?我想找个地方,自己烤烤肉串。几天没摆摊,手痒了……”  相似文献   

18.
韩伟是《中国残疾人》杂志1999年第11期报道的人物,那时,他组建的“心连心志愿者服务队”方兴未艾。15年后,当《中国残疾人》杂志记者再次与他面对面,他已经是“全国十大志愿者”称号获得者,“心连心志愿者服务队”也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民间志愿者组织。15年白驹过隙,他说,1999年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是最艰难的时期,他挺过来了,就收获了事业和人生的硕果。  相似文献   

19.
季羡林先生的家在“北大”未名湖畔朗涧园13号。季先生的家居陈设极为简朴,高大的书架、高矮不一的书桌,卷帙浩繁,盈案充栋,构成了书的海洋、书的世界。季先生“坐拥书城”,这是精神世界的富有,智慧的源泉。 季羡林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学教育家、梵文学者。早已被多数人淘汰的蓝色涤卡布料服装,是季先生的“当家制服”;除了最炎热的夏季,他总是这一  相似文献   

20.
《精神文明导刊》2009,(9):57-59
2009年7月11日,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走完了98载人生历程,含笑西去。集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于一身,精通12国语言,却永远一袭卡其布的中山装。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摘下外界冠以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项称谓,甘愿找回一介布衣的本真面目。先生风风雨雨的近百年人生.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历程的真实写照。透过老人平易近人的絮语,人们仿佛随着他翻阅人生书本中生动的一页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