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四一年一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将新四军被捕人员关押在江西上饶集中营。一九四二年六月后迁福建建阳徐市镇,不久转押三元县梅列集中营。我作为新四军军部卫生队指导员也被囚禁在那  相似文献   

2.
(一)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停止发给八路军、新四军粮饷、被服、弹药,封锁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的经济,企图将我军困死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封锁、经济封锁、  相似文献   

3.
一九四一年一月,新四军奉命北移,部队行至安徽泾县茂林地区时,突然遭到国民党军七个师八万余人的包围袭击。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我军英勇抗击,血战七个昼夜,伤亡很大。在敌人发动第二次总攻后的当天晚上,叶挺军长和其他首长  相似文献   

4.
皖南事变     
一九四一年一月四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九千余人奉命北移。六日,行军至泾县茂林地区时,突遭国民党顽军七个师(八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我军被迫进行自卫反击,血战了七天七夜。终因弹尽粮绝,除大约两千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遇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一月十七日,蒋介石竟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其番号,并声称要将  相似文献   

5.
《支部生活》2011,(8):53-53
1941年1月7日,“皖南事变”爆发,在突遭8万余国民党部队的包围袭击下,新四军浴血奋战7天后,终因寡不敌众,损失惨痛。“皖南事变”中,新四军有1300余人突围,其中就有担任军部侦察科长和作战科长的李志高。  相似文献   

6.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和直属部队9000余人,奉命从皖南泾县云岭出发北移。6日,在茂林遭国民党顽固派7个师8万多人的包围袭击。经过7个昼夜的血战,终因弹尽粮绝,除约2000余人突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或被捕。军长叶挺谈判被扣,项英、袁国平、周子昆等遇难。17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反诬新四军“叛变”,悍然宣布撤销新四军番号,扬言要把叶挺交军事法庭审判。身处重庆虎穴的周恩来得知后,顿时义愤填膺,立刻打电话给国民党军参谋总长何应钦,痛斥他说:“你们的行为,使亲者痛,仇者快。你们做了日寇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你何应钦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他满含悲愤地提笔写下了左边那震撼人心的16个宇的诗句,揭穿皖南事变的实质,表达了对国民党顽固派最强烈的抗议。  相似文献   

7.
《先锋队》2000,(1)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的军长叶挺将军长期被国民党无理扣押,直到“重庆谈判”后,才获释放。当时,国民党的被囚将领获得释放后,一出监狱便急于与家人团聚,吃喝庆祝。军统特务沈醉对于叶挺这样一个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将军十分注重。临出狱前,他走到叶挺跟前,笑嘻嘻地问:“叶?..  相似文献   

8.
1940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强令我黄河以南的新四军撤到黄河以北,暗中又纠集了7个师的国民党部队,对我北移的新四军实行包围。1941年1月6日,国民党四十师首先打响了皖南事变第一枪。我军被迫还击,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我军伤亡惨重.被迫采取了果断措施——突围。  相似文献   

9.
李子芳1910年5 月4日出生于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岑兜村的一个爱国华侨之家,他1930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32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在1941年“皖南事变”中,他以新四军组织部长之身被俘,1942年4月29日被国民党顽固派杀害于江西上饶集中营,终年32岁。华侨赤子弱冠革命  相似文献   

10.
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长叶挺同志在最后突围时,因负伤被敌逮捕,长期关押在狱中。后在我党严正交涉下,于1946年3月获得自由。4月8  相似文献   

11.
根据研究抗日时期党史的需要,我们对国民党特务机构“上饶集中营”一九四二年迁入福建后的一些情况作了一些调查,现简述如下。“上饶集中营”是一九四一年一月“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为囚禁被俘的新四军抗日将士和爱国志士而设立的。一九四二年六月,日寇侵犯浙赣铁路  相似文献   

12.
《湘潮》1986,(8)
四十五年前的“皖南事变”,是我军史上极为悲壮的一幕。当时,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在激烈的突围战斗中,身负重伤,战士们准备不惜任何代价把他救出去。然而,他们谁也没想到,大家敬爱的袁主任悄悄地拔出手枪,对准自己的头部扣响了扳机……今年五月,正是这位壮烈牺牲的我党我  相似文献   

13.
赤石是崇安县属的一个集镇,在崇安城南十余里.抗日战争时期,一批被国民党当局关押的抗日志士在赤石镇崇溪渡口爆发了使国民党反动派为之震骇的暴动,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悲壮的篇章。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之后,国民党反动派在江西上饶建立了规模庞大的法西斯集中营,残酷迫害被捕的新四军干部和从东南各省抓来的共产党员、抗日爱国人士。一九四二年  相似文献   

14.
1942年5月25日,在戒备森严的江西上饶集中营,26位赤手空拳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和革命志士谱写了一曲动人心魄的英雄史诗──茅家岭暴动,在我党领导的监狱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狱中之狱”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我新四军皖南部队9000余人与敌激战八昼夜,大部壮烈牺牲,数百名被俘的新四军干部战士被送往上饶集中营囚禁,而其中少数被国民党顽固派称为“脑筋纠正不过来”的“顽固分子”则被押往“狱中之狱”一茅家岭。茅家岭是距离上饶城不到Ic里的一个小村庄,住着十几户人家,村子西北角有一座孤…  相似文献   

15.
《福建党史月刊》2007,(7):52-52
这组刑具照片和十种酷刑,是"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将被俘新四军关押在上饶集中营,用来残酷迫害新四军将士的罪证。  相似文献   

16.
1941年1月4日,我江南新四军军部及主力8000余人为了顾全抗日大局,遵照党中央向国民党让步的决定,向长江以北移动。但行至安徽泾县以南茂林地区时,突遭国民党军7万余人的包围袭击,除少部分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叶挺被俘,项英等死难,是为“千古奇冤”的“皖南事变”。事变发生后,举国震惊,全国各界人士纷纷谴责国民党反动派这一破坏抗日统一大业的倒行逆施,对共产党与新四军表示同情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月14日,即事变结束的当天,毛泽东、朱德、王稼祥指示:“中央决定在政治上军事上迅即准备作全面大反攻,救援新四军,粉碎反共高潮。”“除已令苏北、山东迅即  相似文献   

17.
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为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而一手制造的 ,它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军队遭受惨重的损失。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没有被这暂时的挫折和困难所吓倒 ,反而认真地吸取了皖南事变的经验教训 ,本文就此作一概述。一、与中共中央保持一致 ,贯彻中央的战略方针皖南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 ,即 1月 15日 ,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 ,作出《关于项袁错误的决定》。该决定认为 ,皖南新四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项英“对统一战线的了解 ,是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他“不认识统一战线中共产党的独立性斗争性 ,他对于国民党的反共政策从来…  相似文献   

18.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关系史上重大的历史公案,是国民党蒋介石背信弃义,利用他的最高统帅地位,布置陷阱消灭异己,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 “皖南事变”的发生,不是一个简单孤立的事情,它涉及的问题很多,既有国民党方面的问题,也有共产党自己内部的问题。与国民党方面的争论已被历史作出公正的审判,但现在港台的一些史书中仍有颠倒黑白之说,如台湾李守礼所著《国民革命史》中  相似文献   

19.
正1941年1月,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军长叶挺与国民党军谈判时,被非法扣押,在上饶、息烽、重庆、桂林和恩施等地度过5年又2个月的囚禁岁月。其中,曾两度被囚禁于恩施,历时达2年又5个月,是他被囚禁时间最长的地方。在囚禁恩施的日子里,面对国民党当局的威逼利诱,他始终不屈不移,以铮铮铁骨践行了"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的钢铁誓言。  相似文献   

20.
孟俭红 《党史博采》2023,(2):47-51+65
<正>作为新四军的首任和第二任军长,叶挺和陈毅发生交集始于南昌起义,叶挺是起义领导者,陈毅是追随者。南昌起义后,陈毅引兵上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缔造红军,共同革命;叶挺赴广州再谋起义,遭受错误处理后流浪海外十年并脱党。全面抗战爆发后,叶挺成为唯一被国共双方都能接受的新四军军长,工作中却处处不顺;陈毅为新四军第1支队支队长,支持叶挺,共谋新四军向东、向北发展。皖南事变后,叶挺遭国民党扣押,身陷囹圄五年多;陈毅出任新四军代军长,打开华中新局面。1946年叶挺出狱,不幸遇难;陈毅征战鲁苏,沉痛哀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