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比较法学的研究对象穆易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发展。当今中国法学理论的更新和发展需要借鉴国外合理的和进步的法学思想,这已成为法学界的一个共识。由此也就决定了比较法学成为法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领域。比较法学方兴未艾。探讨比较法学的研究对象也就成...  相似文献   

2.
老百姓话语是富于中国特色的政治话语。它在法学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流行是一个值得法学理论界深思的现象。老百姓话语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完全不同于现代法治理论构建出来的公民的概念。它具有集体性、对立性和道德话语的本质,是中国传统皇权社会的德性政治的体现。对待老百姓话语应当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认真分析其得以广泛流行的原因,为中国民众思想和行为方式从传统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转型做出适于中国的政策反思和调整。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中国学术界逐渐兴起。受此影响,20世纪上半期,一些学者开始注重以西方社会科学方法研究中国法律问题,并由此成就自己的学术事业与声名。其中有两类学者特别值得注意,一为非法科出身,以社科方法研究中国法律问题,而在法学领域里取得重要成就,其典型代表为瞿同祖;一为法科出身,以社科方法研究中国法律问题,却旁逸斜出,在别的领域异军突起,开创新的学术天地,其典型代表为陶希圣。前者已为法学界所熟知,后者则未足以为法学界所留意。本文深入探讨陶希圣以社科方法研究法律的缘起、发展及转向,从一个侧面揭示20世纪上半期中国法学发展的状况与学理基础,及其与其它学科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方面的共通与相互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忧伤的中国与自卑的法学(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伴随着中国法学的逐步稳健发展,"中国法学自主性"问题逐渐进入了我们反思与检讨的视野。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法学的这一反思与检讨是严肃的、整体性的,更是认真的。探索"中国法学自主性"问题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基本的问题,其一为如何看待今天的中国法学处境,其二为如何对待西方的法律知识,其三为如何对待中国传统的法律知识。在某种意义上,今天中国法学的处境类似于19世纪的德国法学和20世纪的日本法学,因此,当下我们对"中国法学的自主性"问题之反思与检讨自然也就具有了一种世界性的时代意义。本篇笔谈紧紧围绕着以上三个基本问题进行反思与检讨,就在我们反思与检讨的道路上,一种情感上的自卑乃至忧伤跃然于纸上,顿决定冠名为"忧伤的中国与自卑的法学",全篇共分为"自卑的中国法学"、"强势的西方法学"和"断裂的中国法学"三个主题。感谢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为我们提供了交流园地。  相似文献   

5.
1957年由整风发展而成的反右运动波及法学界,一批法学家因整风期间发表言论而遭到激烈的批判,蒙受种种厄运。反右运动给法学界带来严重后果,法学家被迫退出法学研究领域,政法教育走向衰落,新建立的法制体系完全被打乱,司法体制遭到非正式的变更,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法学界才迎来了真正的春天。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国际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30年来,中国国际法学界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参加国际组织的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学者在研究方法方面也有所创新和突破,并注重运用国际法原理分析国际关系中的热点问题.然而,中国国际法学的研究,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比较明显等不足.今后中国国际法学的研究领域将进一步拓展,与中国外交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国际法基本理论问题和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法发展的新动向等,则可作为以后中国国际法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我国法学界,对什么是法学现代化,怎样实现法学现代化等问题,众说纷纭。笔者认为,法学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现代化,它是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此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中国法学研究的区域格局中,西北地区的法学研究已明显处于边缘化的境地。有鉴于此,西北地区的法学研究有必要在方法论的层面上进行一些反思:西北地区的法律学人必须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关注身边的学术资源,从更为微观和实证的角度对特殊的区域性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必须对目前正在形成的中国法学研究的学术市场的分工和格局有一种前瞻性的认识,从而尽早在中国法学研究的学术市场和学术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定位。唯有如此,西北地区的法学研究才能逐渐摆脱目前的边缘化处境,才能获得更多的学术研究的项目支持和经费资源,并有可能会做出一些“意外的”创造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方略在当代中国实践中遇到了实效方面的阻力,法学界在反思过程中意识到法治精神层面的重要性,提出了"法律信仰"的命题,为此引发了激烈的学界争议。本文在析法律信仰过程中,指出法律与宗教所产生的共同生活基础、相互追求正义的诉求以及其对于人类理性和情感的关系,阐述了在中国信仰法律的可能性。同时也提出了对中国法学携手其他学科,用宽广的胸怀拓宽研究领域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问题意识是人类认识实践世界的必然路径。合法的问题意识是真问题导向的、完整的、实用主义的、独立自主的思维范式,在其框架下,一切知识作为素材,具有平等的地位。法学领域中问题意识范式的转化,引发了一系列法学研究方法革新的连锁反应。论题学的复兴在法学方法中带来了法学问题意识的回归;商谈理论为以不确定性为特征的作为特殊问题的法律难题提供了合法性与正当性的依据;领域法学在中国法学界异军突起,体现出问题意识视阈下,中国法学方法的本土化创新。问题意识下法学研究方法的革新弥合了事实与规范间的张力,提高了法律规范指导实践的功用,但并不意味着与传统法学方法的决裂。新的方法主要担当传统法学方法的辅助角色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法学界一些学者在开展法学领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过程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等多个命题。这些命题虽然表明了研究者在研究视域、研究层面、话语表述等方面的差异,但也凸显了相同的中国化思维和中国化视角,奠定了进一步达成共识性命题的基础。就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命题而言,这个命题是遵循应然性理路和实然性理路而被提出的,其内涵可从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化和民族化两个层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环境法学界,环境权一直被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环境法学的基石范畴,但其推理却存在逻辑上的断裂,环境权本身并不能理所当然地成为环境法学的基石范畴。承担环境义务是人类应对环境危机的唯一出路,书面环境权的规定也旨在确立环境义务。环境义务作为环境法学的基石范畴有其客观必然性,也是环境法学研究的逻辑必然,并为环境法理论与制度大厦提供建构性支撑。  相似文献   

13.
论产品责任法学的若干问题史树林在市场经济中,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最有效的手段是产品责任法。产品责任法不仅为产品的安全,优质提供保障,而且为受缺陷产品伤害的消费者提供法律救济。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产品责任法体系,法学界有必要加强产品责任法学的研究,使其成为一...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社会历史中,学派的出现与形成都是当时的社会需要和人们对客观规律的掌握与认识。从国外不同法学流派的产生与发展,看中国“行为法学”的产生及其价值观的选择对我们极有启发,这应该是一个能够引起人们反思的极好角度。  相似文献   

15.
2009年9月26日至27日,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暨成都学术研讨会在l~lJll成都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商法学界、法律实务界的近四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会议。此次年会的主题为“商法视野中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1991-2000年的10年间,甘肃理论法学界及司法实务界,在程序法学(包括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和仲裁法学)和司法制度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体讲,程序法学的研究量大面广,而司法制度的研究次之。由于证据法学在过去的10年间主要是依附在三大诉讼法中研究的,还由于这方面研究的成果太少,因此,本综述依过去情形,在相应的学科中对证据法学的研究成果加以论及,不再单列。现对各学科的研究成果以所涉及的问题为纲,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学派与中国法学的学派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派的产生缘于思想的发达,以及人们对不同思想群体进行区分的必要。学派不同于帮派、党派、教派、流派,也不同于学科。学派的繁荣程度反映一个社会群体整体的文明发达程度。中国法学尚未形成学派,但在将来有可能形成学派。影响中国法学学派产生的直接外部条件主要表现为学术体制和哲学基础学科,内部条件主要表现为学派意识和学者的自觉。在外部体制一定的条件下,法学学派的产生更应依靠法学界学者的自觉。  相似文献   

18.
森林法学研究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虽然该学科在基础理论研究、林权理论、森林法修改和林业执法、司法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着研究视野狭窄、质量不高等方面的不足。意欲拓宽森林法学研究领域、提高研究质量,需要法学思维的回归。森林法学研究应当以法的价值为研究本质、权利和义务为线索、以基本概念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主流法学界的认可,进而提升森林法学的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19.
行为法学是近几年来我国法学界崛起的一个崭新学科,也是应用行为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法行为问题而拓开的一个新领域。在今年五月下旬于西安召开的中国行为法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60余名专家、学者,就行为法学基础性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问  相似文献   

20.
美国当代学者埃德加·博登海默的代表作<法理学>一书提出的"综合法学"(亦译为统一法学或整体法学),奠定了其在法学界的地位.<法理学>一书的副标题是"关于法的哲学与方法的思考",虽然法学界有不同的译法,②但其基本意思是很明确的,在他看来,法理学就是从哲学和方法论的高度来思考法这一社会现象.正是在这一新的思维方式指导下,博登海默<法理学>中关于一些问题的看法对于我们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