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以来,已成为广大消费者用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它自身也显示出了一些不适应性。文章从其对消费者概念界定模糊不清这一突出问题出发,总结现今我国关于消费者界定的立法现状,进而提出笔者的有关立法建议,即将消费者在法律上采用排除法界定为“除生产消费以外,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人。”  相似文献   

2.
网络消费作为一种全新的消费模式,有着传统消费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然而,在网络消费呈现几何状发展的同时,网络消费中各种假冒伪劣、甚至欺骗的现象不断被曝光,网络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网络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定专门的法律、行政法规规范网络消费,加强对隐私权的保护立法,把网络广告纳入《广告法》的调整范围,明确网络消费纠纷的司法管辖权等,都是有效保护网络消费者合法权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消费需求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居民消费意识滞后、居民收入增幅明显减缓、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缓慢、消费信贷立法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尤其对完善社会保障立法和消费信贷立法,作了重点分析,以期为消费者勇敢消费、放心消费提供法律保障,真正实现消费需求繁荣市场、拉动经济增大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预付费消费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中国的消费方式多种多样,预付费消费作为其中的一种,为消费者带来了优惠与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困惑和问题。预付费消费本质上既是服务消费合同又是预付格式合同,正因为预付费消费的这种性质以及预付费消费中消费者权利的行使受到市场风险、道德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的制约,致使消费者权益的保障变得尤为苍白无力与不堪一击。因此,通过现实的具体情况和理论基础的支持,从道德论、解释论与立法论的角度构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措施是应对预付费消费中消费者权利受损与地位不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金融消费者概念入手,阐述了金融服务消费者保护监管的理论基础及重点国家的金融保护实践,通过对发达国家或地区在金融服务消费者保护的立法及监管机制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改善我国金融服务消费者保护监管的政策及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对我国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明晰了消费者的概念:消费者是指非为营利目的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个人,且不以支付对价为要件,明确了消费者保护法的调整范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要调整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而产生的关系,或者说是一种生活消费关系。对权利救济制度进行了完善,包括完善损害赔偿制度、建立消费者保护公益诉讼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把涉外民事关系的判定标准囿于传统的三要素即主体涉外性、客体涉外性和法律行为涉外性,既不能满足当今涉外立法和司法的客观需要,也不能正确反映涉外民事关系的基本特征。我国未来国际私法的立法方向和立法模式既应考虑民事关系和商事关系的不同特征,也要走形式上统一化、法典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缺陷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范围不明确 ,导致法律适用上的混乱 ;法律责任的规定不完善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公力救济不足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诉讼程序不适合消费争议的特点。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建议 :一是明确规定《消法》的调整范围 ,为此要明确规定消费者、经营者和消费品的概念和范围 ;二是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要进一步细化 ;三是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公力救济 ;四是完善消费争议的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9.
契税客体是契税行政法律关系变动的基础,法院审理契税行政诉讼案件的裁判基准源自对契税客体的判定。在税法理论上,契税客体有债权行为说和物权行为说两种观点,两种学说下的法律后果完全相反。法院审理契税案件的核心任务是维护契税立法的稳定性。通过对现行契税立法条文的目的解释和民法客体理论检视,可以发现立法对契税客体采债权行为说。面对契税立法缺漏,法院应当恪守"债权行为说",并援引私法规则形成契税行政诉讼的裁判基准。对于房屋预售引发的滞纳金争议,法院应居中将"合同签订日"扩张解释为"竣工验收备案日"做出裁判。对于合同解除引发的退税争议,法院应当依据交易是否已成立来确定税局应否退税。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水平的迅速提高,以及消费文化扩张的外在诱惑等,使我国出现了一些消费异化现象,消费背离了满足人的正当需要这一基本功能,导致消费主体迷失在消费客体中,阻碍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不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消费异化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伦理冲突。我们应该为消费行为设定必要的原则,对消费伦理进行新的调整,并积极探索扬弃消费异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消费者运动的不断深入,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日益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为此,建立起有效的消费保护机制,明确界定有关消费损害的法律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拟通过对消费损害及其范围、归责原则、责任方式的探讨,提出消费损害的预防措施,以期达到完善我国消费损害赔偿制度,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行政奖励是我国现代法制观念下的一种新型行政行为,而行政奖励的客体是行政奖励的基本法律范畴和前提条件,我国目前的立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尚不能阐明其实质性内容,对行政奖励的客体进行立法上和理论上的系统研究,从而科学界定行政奖励的客体,便于政府行政部门科学行政,并针对不同类型受奖行为的特性实施有效的奖励。  相似文献   

13.
《消法》的修订应当将真正落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立法指导思想,将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全部纳入《消法》的调整范围,进一步充实消费者权利的内容,完善有关经营者法律责任的规定,尤其是惩罚性赔偿制度,创新消费纠纷的解决机制,将《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的公益诉讼制度在《消法》中得到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14.
消费者问题是消费者在生活消费需要中,正当需求得不到满足,并且受到提供消费资料和消费服务的经营者损害而发生的社会问题。消费者问题引发的消费者运动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为维护自身权益,改善其社会地位所进行的社会运动,消费者运动推动了消费者保护的立法。  相似文献   

15.
消费安全是消费者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加强消费安全的法律保护,首先应建立、健全保护消费安全的专门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法律制度;其次,应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最后,应健全民事赔偿司法制度和型事责任追究制度,切实维护消费者安全权,严厉打击侵害消费安全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监狱领域中存在行刑主体与客体、改造主体与客体等基本范畴。监狱行刑主体是监狱及其民警,行刑客体是罪犯;改造主体是罪犯,改造客体是罪犯的犯罪思想和犯罪恶习。在行刑主客体与改造主客体这两对基本范畴之间,行刑主体与改造主体处于上、下两个不同层次,且行刑客体与改造主体是同一体,因此形成"二层次主客体联结论"。  相似文献   

17.
支付宝、微信等移动互联方式的兴起引发了支付领域的变革.新的消费模式、消费习惯以及消费能力与传统消费截然不同,这就引发了消费层面的改革.银行消费仍是主流消费模式,银行消费者在其中不可避免地充当重要角色,甚至可以影响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尤其是我国当前经济处于转型时期,维护银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尤其重要.针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有必要采取对应的法律措施,从立法体系、保护机构、司法救济三方面就银行消费者法律保护的现状加以分析和评述,从规范、监管、司法保护三个层面分析对我国银行消费者法律保护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网上消费环境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网络环境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广受关注。本文着重围绕网上消费合同中的格式条款、消费者的知情权及网上消费的冷静期和解约权问题,对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的适用和完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消费纠纷的特殊性决定了私益诉讼无法全面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通过公共执法弥补私益诉讼不足的应对方案也不够现实.私益诉讼的不足与公共执法的疲乏为私人执法的强化奠定了正当性基础,民事公益诉讼应运而生.然而,《民事诉讼法》将公益诉讼的适格原告限定于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更将消费公益诉讼积极适格主体局限于中国消费者协会以及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消费者协会,使得消费公益诉讼难以实现其私人执法的预期功能,故建议立法机关重新设计消费公益诉讼中的当事人适格规则.  相似文献   

20.
格式消费合同具有权利义务不对等的特殊性,故力促格式合同的公平性更有必要。格式消费合同在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一般不可能自行解决,应通过立法手段、司法手段、行政手段及社会制约方面对格式消费合同进行合理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