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军长征在四川途经社会形态千差万别、宗教信仰和民族习俗各不相同的少数民族地区。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指引下,红军通过统一战线帮助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和武装,视不同情况实施民族政策,不仅团结少数民族支援长征取得胜利,而且为杜会主义时期的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的胜利,不仅是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更是红军成功宣传我党我军政治主张的胜利。长征途中,我党我军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发动群众,掀起了大众化和群众性的舆论宣传,创造性地运用灵活多样的宣传手段,充分展示了我军舆论宣传的巨大威力。  相似文献   

3.
长征时期,党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战政策与此前相比有了根本性转变。面对严峻的形势,党和红军打破教条主义束缚,立足实际,客观分析少数民族社会历史情况,正确把握民族上层的地位、影响和作用,制定了保护少数民族上层利益,积极与少数民族上层建立友好关系,尊重和保护宗教、争取和团结宗教上层人士等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今年10月22日,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日。长征是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史诗,是人类精神和生命力的赞歌,是中国革命和人民军队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血火炼狱。到底红军为什么要长征?此文将向你揭开惊心动魄的谜底。军情危急1934年7月,持续了半年的国民党军对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围剿”,终以“堡垒政策”的新战术,突破了苏区的四周防线。“门户既开,堂奥难保。”从7月中旬起,国民党军的先头部队,分为六路渐向苏区纵深推进。北路军陈诚第八纵队两个师,已集结在泰和准备进入兴国县境;薛岳第六纵队一个师沿永丰县的藤田、沙溪向古龙岗开进;第三…  相似文献   

5.
今年10月22日,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日。长征是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史诗,是人类精神和生命力的赞歌,是中国革命和人民军队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血火炼狱。到底红军为什么要长征?此文将向你揭开惊心动魄的谜底。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四、二方面军分别于1934年10月、1935年3月和11月,从各自根据地出发长征,于1935年10月和1936年10月先后到达陕甘宁边地区,胜利地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旬,主力红军第一、三、五、八、九等军  相似文献   

7.
由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和中共贵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举办的“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0月23—26日在贵阳举行。来自长征路上的湖南、广西、云南、四川、甘肃、青海、宁夏、贵州和中央的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党史和民族工作者9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红军长征写下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厚重的一篇,是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关系的转折点,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中的地位;红军长征呼应了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在国际社会中进步与正义的形象;红军长征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斗志,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记忆与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长征被人们习惯地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实际上则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在红军长征中,先后有红六军团和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两支队伍途经广西桂北地区。在一些党史军史书刊中,对红军长征与红军长征过广西的记述中有诸多误述,需要加以考析订正。红军长征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红军过广西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深远影响,长征的伟大胜利还有着十分丰富的历史经验与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0.
长征在我军历史上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红军长征落脚点的选择事关红军的前途与命运.党中央审时度势,挥师北指,虽经多次重大改变,但最终把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是惟一正确的选择.它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对于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对于红军的发展壮大,对于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师永刚  刘琼雄 《传承》2008,(21):14-15
麦面疙瘩汤,野韭菜,野蒜,臭蒿子,豌豆苗,蘑菇汤,青稞,牛皮带,旧牛皮鞋,牦牛肉,苞谷,小米,南瓜,蕨根……——这是从各种回忆红军长征的记载中找出来的部分食物单子。长征一路上从东南行军到西北,沿途移风易俗,红军的胃口也在不断地调整,而最重要的却是红军的胃口不得不一再缩减,这是由于红军是一支非政府补给的部队,并且长期在外行军,给养完全跟不上,所以食不果腹地行军作战,成为经常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的长征历时1年,途经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功勋。除了中央红军以外,参加长征的红军部队还有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红二方面军是1936年7月5日由红二、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合编而成的。红二方面军的长征,从红二、红六军团1935年11月19日南下湘中开始,至1936年10月22日在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止,历时11个月,转战8省,行程2万余里。红四方面军的长征,从1935年3月强渡嘉陵江西进开始,到1936年10月与红一方面军会宁会师结束,历时1年零7个月,途经4省,行程1万余里。红二十五军1934…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过云南五十周年。一九三六年三月初,红二、六军团(后改编为红第二方面军)一万七千余人从贵州进入云南镇雄、巧家等地。此时,红军仍处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之中,形势是险峻的。蒋介石派了亲信顾祝同坐阵贵阳督战,企图利用数倍于红军的兵力,把红军消灭在金沙江以东的川、黔、滇交界地区。在处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贺龙、任弼时同志沉着指挥部队,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术,来回运动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的进程中,回顾一九三四年十月至一九三六年十月震惊中外的红军二万余里长征的伟大壮举,必将给我们进行新长征以极大的启迪和激励。正如胡耀邦同志曾同一位美国友好人士的谈话中所说,中国虽然今天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长征,人们依然可以从红军长征中吸取勇气、力量和智慧。  相似文献   

15.
长征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总结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开展广泛的民族实践,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这一时期地域广泛的民族实践与调研,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与严格督促执行等,使党和红军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同情与支持,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影响,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传承》1996,(5)
红军长征的最早记录在红军勇夺泸定桥的当天晚上,即1935年5月29日,陈云出席中央政治局泸定会议。会议决定派遣陈云离开长征队伍往上海,恢复党在白区的工作。这样,陈云惜别朝夕相处的战友,经天全、雅州(今雅安)、成都、重庆,辗转于8月5日到上海,后经宋庆...  相似文献   

17.
红一方面军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部队。由秋收起义武装,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一部分队伍,平江起义部队以及赣西南、闽西、湘鄂赣等地红军于1930年8月编成。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于1934年10月10日从江西瑞金,兴国开始长征。  相似文献   

18.
长征时期,红军曾经两过少数民族众多的云南地区。能否处理好少数民族问题,直接关系到长征的成败。党和红军在云南地区坚持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实现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大联合;贯彻和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注重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上层人士的统一战线工作;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建立自己的武装政权,增强少数民族自我解放的内生力;开展土地革命,发展经济,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些政策都在云南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谁是最早报道红军长征消息的人,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大公报》记者范长江于1935年9月13日至14日连续发表在《大公报》的文章《岷山南北剿匪军事之现势》被认为第一篇公开红军长征真相的报道。陈云化名廉臣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是"最早向  相似文献   

20.
1936年10月在毛泽东的英明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摆脱了蒋介石百万大军前堵后追的种种险恶境况,会师于甘肃会宁。正当以民族大义为重的毛泽东准备亲率红军,北上延安,促蒋抗战,为新中国的早曰诞生而努力奋战时,张国焘却利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宁夏战役的部署,擅自将红9军与红5军等部,调到黄河以西(史称西路军),实行他所谓的消灭蒋介石盘踞在西北的王牌部队马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