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于巴格达时间2006年12月30日晨被处以绞刑,媒体分析,这与伊拉克愈演愈烈的教派冲突不无关系。伊拉克战后,什叶派和逊尼派两大派别的冲突一直伴随着局势发展演变,而且呈不断升级的趋势,从战后初期解散伊拉克军队、解散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到绞死萨达姆,什叶派开始清算逊尼派、向逊尼派讨回血债。随着新年的到来,两大派别的分歧也延续到新一年中,并有可能由于萨达姆之死而加剧。伊拉克前国防部长阿拉维2007年1月5日说,伊教派冲突正释放“中东地区积聚几十年的恶性力量,使整个中东地区秩序面临崩溃危险”。  相似文献   

2.
6月1日,伊拉克临时政府宣告成立。临时政府总理由来自什叶派的阿拉维担任,31名部长有16名是什叶派穆斯林,这标志着什叶派在伊拉克政坛上崛起。此外,今年4月以来,以萨德尔为首领的一支伊拉克什叶派军队频频与美军交火,打出了抵抗外国占领军的“好名声”。什叶派在伊拉克异军突起,引起世人关注。人们不禁要问:伊拉克什叶派是怎么来的?其现状如何?其发展前景又如何?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作简要回答。  相似文献   

3.
不少人都认为伊朗是个闭塞、保守、专制的神权国家,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神权不假,专制和闭塞也并非没有,但伊朗更多是个神权和世俗权分离的二元化共和国。在“神”的层面,宗教领袖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什叶派的教义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然而在世俗层面,伊朗却是个有普选、有健全民主制度、有反对党和政党正常更迭的国家。在整个中东伊斯兰世界,世俗民主能超过伊朗的,怕也就只有土耳其了。  相似文献   

4.
在未能获得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 ,在全世界人民的反战浪潮中 ,以查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帮助伊拉克人民实现一个更好的未来”为由 ,美国主导发动了这场伊拉克战争。这是美国推行其安全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 ,是美帝国在为其“长治久安”种试验田、唱样板戏。这场没有悬念的战争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 2 1世纪前半叶世界格局和世界秩序的走向。一、伊战是美国“整合中东”战略的“试验田”美国发动伊战不是孤立事件 ,而是早有预谋的 ,是美国中东战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一 )新安全战略是美国调整中东战略的根据。9·11事件让美国发现反美情绪在阿…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伊始,1月2日,沙特内政部以恐怖主义罪名处决了47名囚犯,其中包括什叶派领袖奈米尔。沙特此举立即在整个什叶派地区引起轩然大波,当晚,愤怒的伊朗示威者冲击沙特驻伊朗大使馆和马什哈德沙特领事馆,打砸门窗,纵火焚烧大楼。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对沙特予以谴责并威胁进行复仇。1月3日,沙特外交大臣朱拜尔宣布与伊朗断交。伊朗与沙特是中东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两个大国,同时也是石油输出大国,两国断交必然会对中东和平安全与地缘政治产生重大影响,未来中东局势将何去何从呢?  相似文献   

6.
阿富汗大选、巴勒斯坦大选和伊拉克大选是美国改造中东地区而连续砍下的民主“三板斧”,三次大选如美国所愿,选出了他们认可的领导人,美国的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实施似乎有了一个较好的开端。大中东民主计划是否会一帆风顺地在中东地区实现呢?问题没有这么简单。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文化传统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一朝一夕难以改变,强行推行西方式民主不利于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美国的大中东民主计划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将是个长期的、艰难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大选2005年1月30日如期举行。2月17日,伊拉克独立选举委员会宣布大选最终结果。在这次投票率高达59%的大选中,以什叶派穆斯林为主的“伊拉克团结联盟”获过渡议会275个席位中的140席,库尔德政党联盟获75席,现任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领导的“伊拉克民族和谐组织”获40席,成为未来伊拉克过渡议会中的三大政治力量。萨达姆时期处于政权核心地位的逊尼派穆斯林,因抵制大选而失去了应有的政治优势,一些分散的参选逊尼派党派只获得过渡议会中的寥寥数席。一个以什叶派为核心的伊拉克政权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8.
2006年,中东仍然是“多事之秋”。持续恶化的伊拉克局势、扑朔迷离的巴以问题前景、不断升级的伊朗核危机,都使中东地区局势充满了变数。中东向何处去,牵动着国际舆论和全世界人民的心。根据去年10月15日全民公决通过的伊拉克宪法,伊过渡政府在法理上已于2005年年底结束使命。从今年元旦开始,去年12月15日大选产生的正式议会和政府应该带领新生的伊拉克走上正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伊拉克的麻烦远没有结束,局势的发展依然不容乐观。首先,美国小幅撤军无济于事。面对美国国会和民众强烈的撤军要求,白宫已经明确表示,待伊拉克正式议会和政…  相似文献   

9.
美国在伊拉克得手后,又以伊朗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基地恐怖主义分子关系密切为由,扬言要发动对伊朗的战争。然而,由于伊朗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诸方面都优于伊拉克,所以,如果美国发动伊朗战争,决不会像在伊拉克那样轻易得手。美国如果利用伊拉克战争胜利的余热来攻打伊朗,但就目前的现状而言,美国一旦发动伊朗战争,必将遇到诸多困难。一是经费不足。美国打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以后,国库已经空虚,无法再耗费亿万美元来进行伊朗战争。美国目前约有13万军人驻扎在伊拉克,每月开支为40亿美元。据美国国会预算局估计,即使美国将来大幅度减…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东局势起伏跌宕,复杂多变:伊拉克的政局正发生着重大变化,联合国的积极介入和伊拉克临时过渡政府的成立,预示着伊拉克人民恢复行使主权的目标已为期不远。以色列沙龙政府顽固坚持自己的强硬政策,致使巴以冲突进一步深化,阿拉法特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美国继续对叙利亚、伊朗、苏丹等地区国家实施强力制裁,并在西方八国首脑集团峰会上继续推销其推进中东地区民主化的战略设想。中东地区要实现和平与发展这两大目标,仍面临着重重困难和严峻的挑战。事实证明,单边主义行不通,没有联合国的参与,伊拉克问题难以得…  相似文献   

11.
伊拉克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随着萨达姆政权的消失,伊拉克已基本落入美英军队的掌控之中。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曾直截了当地说,这场战争能够帮助美国“重整中东秩序”。重整中东秩序虽不是美英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全部动因,但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意图。  相似文献   

12.
和平 《新视野》2004,(1):75-77
2003年即将走进历史。这是一个冲突与合作交织、热情向理智挑战、绝望与希望轮替的年份。在这一年里,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以其远超海湾战争的高科技内涵令人叹为观止,与此同时,全球反战力量则以空前的壮举深深地震撼了人类的良知。在这一年里,猖獗一时的SARS病毒突袭了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从另一个层面警示了全球化时代日益凸显的全球问题。这一年朝鲜核问题再成焦点;车臣问题成了俄罗斯母亲身上难愈的溃疡;中东地区阿以“怨怨相报”陷入恶性循环;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变成了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的新温床。美国新保守主义政客“民主改造伊拉克”的热望撞到了中东地区现实的冰山之上,腾起的云雾使喧嚣一时的“新帝国主义论”黯然无光。最近国际政治的事态发展似乎表明,“9·11”事件后严重失衡的美国全球战略的钟摆开始回摆,至少,“先发制人”不再是美国外交嘹亮的号角。这样的变化,使2003年有了特殊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中东是历史上以欧洲为中心的地理座标划分的,把由近至远的东方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中东地区,主要以西亚为主,地跨欧洲、亚洲、非洲三洲的广大地区,包括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约旦、黎巴嫩、土耳其、塞浦路斯、也门、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巴林、叙利亚、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埃及,这个地区有着美丽富饶的土地,拥有“黑色黄金”——石油资源,出口量占世界石油总出口量的2/3,特别是处于这一地区中心位置的海湾地区的8个国家: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卡塔尔、其中…  相似文献   

14.
贾自欣 《党课》2014,(22):54-59
今年6月以来,“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英文缩写为“ISIL”)在伊拉克和叙伊边境攻城略地,导致本就复杂的伊拉克局势迅速失控,进而使美国的伊拉克政策乃至中东政策面临巨大挑战。事实上,此次“ISIL”引发的危机,恰恰是美国近年来搅局中东、政策失当的恶果。从目前形势判断,奥巴马政府根本无力解决伊拉克问题,美国的中东政策正面临着进退维谷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15.
白马 《廉政瞭望》2003,(9):42-43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人们普遍认为美国的下一个战争目标很可能是朝鲜或者伊朗。  相似文献   

16.
傅立群 《党建》2004,(8):10-12
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中的国际竞争态势新军事变革即军事信息化变革,萌芽于越南战争后期,海湾战争后加速发展。去年的伊拉克战争则展现了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雏形,显示了这一变革带来的巨大优势和发展前景。伊拉克战争一年来,各重要国家都把加快军事信息化变革进一步作为一项战略性要务。美国的新军事变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系统展开,9·11事件后全面加快。目标是到2025年前后,陆军建成网络化的“目标部队”;海军由传统的“湛蓝色海军”变为“棕蓝色海军”,成为以海基为主的全球远征力量;空军成为以天军为主导的全球打击力量。伊拉克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民主三题     
美国布什政府的基本国策其实不是反恐,而是在全世界推广美国式民主。他们认为,所谓独裁国家是危及美国安全的根源,因此,把在全世界推广美国式民主作为其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的支柱。他们制定了“大中东计划”,制定了“颜色革命”战略,打了伊拉克战争。现在,他们又准备拿出大笔资金资助目标国家的反对派,鼓动他们推翻本国政府,建立美国式民主制。布什称,美国的民主经验对世界是非常有用的。这必将牵动世界许多国家,在这里那里造成新的动荡。而民主无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迄今没有一个国家公开反对民主。然而,冲突…  相似文献   

18.
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冷战结束后,“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不绝于耳,战争与冲突的硝烟弥漫。进入21世纪以来。“9.11”恐怖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黎战争等频频出现,矛盾纷争不断。朝鲜核危机、伊朗核危机升级,国际安全缺失加剧。  相似文献   

19.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贯彻其既定中东战略的重要步骤。对伊战争顺利取胜使美国获得了巨大的地缘战略利益,同时也促使美国根据新的情况调整中东战略。而这一调整又必将对中东战略格局、地区安全乃至世界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0月11日,美国国会众参两院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先后通过了授权美国总统布什对伊拉克发动军事打击的决议,伊拉克上空战争阴云密布。美国十万大军云集伊拉克四周;美、英战舰纷纷驶入阿拉伯水域;美国的战争物资加紧运往中东;美、英战机频繁对伊拉克防空设施进行轰炸;美军中央司令部已从美国本土迁到海湾的卡塔尔;美国驻海湾的军队一再举行军事演习;美国正加紧进行游说,希望国际社会支持对伊动武。箭拔弩张,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美国为什么一定要攻打伊拉克呢?笔者在此介绍一些背景材料并进行一些分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