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开始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一方面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对中国经济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构建21世纪国家经济安全保障机制,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保障中国经济安全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汪强 《探索》2007,40(4):176-179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我国学者关于中国经济哲学的讨论进行了综述中国当代经济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中国当代经济哲学的理论基础;中国当代经济哲学的意义;中国经济哲学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原理与中国当代经济实践重大问题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崔如波 《探索》2003,(5):58-61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将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一方面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务件,一方面也对中国经济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构建21世纪国家经济安全保障机制,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互动中,确保中国经济安全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朱邦宁 《新视野》2004,(1):28-30
近20余年来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最重要的趋势之一在新的条件下迅猛发展,中国的对外开放实质上是一个逐渐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过程,中国经济的发展或崛起是与这一过程不可或缺地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受益于经济全球化;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韩志国 《学习导报》2010,(24):36-37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也积累了日渐尖锐的矛盾。随着这些矛盾的逐渐显露,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机制都在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经济的自信,源于客观理性的比较分析,源于宏观经济数据所透示的信息。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为经济自信提供坚实支撑。随着经济增速的趋缓,“中国经济崩溃论”、“中国经济恶化论”、“中国经济硬着陆论”等观点也时起时伏,不断冲击着人们紧绷的神经,增加了人们对经济前景的疑虑,干扰着人们的视线和判断,也威胁着人们对未来的信心。“新常态”的战略判断和战略思维,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和大逻揖,是消除疑虑、保持定力、坚定经济自信、清醒、沉稳、有作为、有担当的强大基石。当前的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较大,这更需要经济自信。只有坚定经济自信,才能沉着、冷静、从容地应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为此,需要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辩证把握三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恽代英经济思想的显著特色,是他特别注重从经济上分析中国革命问题,注重对经济地位、经济制度、经济斗争诸方面进行研究,强调经济的基础性和根本性,以此来解决中国革命中复杂的政治问题.他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革命发生的经济根源:中国产业无产阶级在经济上的重要地位最富于革命性;要改造社会,必须迅速地、彻底地改造旧的经济制度;在农民运动中要特别注意经济方法的运用;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方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处于工业经济发展阶段。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从工业经济逐步走向信息经济,发展信息经济是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经济幸福是中国幸福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对中国经济幸福的度量需要综合运用经济指标分析与社会调查两种基本方法。运用指标分析法分析中国的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居民消费水平、失业率、CPI、基尼系数和社会保障覆盖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度量中国经济幸福的客观状况。通过社会调查调研中国居民的经济满意度,从主观方面测量居民的经济幸福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幸福指数略高于全球平均值,经济幸福指数大于居民经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简述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外汇储备连年攀升,经济实力不断增加,实际使用FDI为全球之最。预计2007年中国经济仍然快速增长,而且快速、持续增长会保持20至30年,这就引起了国际注意。中国经济增长到底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整体经济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结构以及整体的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也在不断优化提升.同时,虽然中国国际经济地位有所提升,但在美国经济霸权主导的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进一步提升仍然面临多重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坚持自由开放与政府干预并重的发展路径,维护和巩固世界的制造业大国地位,利用相互依赖关系变化的有利条件是中国国际经济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2.
国际著名投资家、量子基金创始人索罗斯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时以肯定的口吻表示:中国经济已经复苏。他强调,中国出台的4万亿元刺激经济方案是及时有效的,除了出口还未恢复外,其他经济领域均已回暖。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走出去”,与世界它国建立更紧密的经济关系已经成为可能,甚至已经成为必须。本文就中国和澳大利亚经济的互补性和经济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两国发展更紧密的经济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家、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认为,中国经济转型后的复苏才是真正复苏。"对于现在的经济形势,总的来说可以用三句话来讲:触底了,会缓慢回升,但基础还不巩固。"厉以宁认为,中国经济的回升有三个阻力。受到国际经济的影响,出口还在下降,仍  相似文献   

15.
张旭 《理论学刊》2004,1(12):65-68
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于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安全的时候 ,我们更需要审视国内制度性经济安全问题。经济安全问题在中国引起关注是 2 0世纪 90年代初的事情 ,但更多的是关注于技术性细节问题。它尽管可以有测量的坐标 ,却缺乏根本性的建设。对于中国而言 ,重要的不仅仅是经济运行的技术环节 ,而是对于制度因素在经济安全中的地位的重视。制度性经济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最本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美欧政府债务水平持续攀升,这不仅影响中国实体经济,也影响中国的虚拟经济,同时,还让中国面临通货膨胀压力和“美元陷阱”风险.创新我国应对美欧债务危机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财税政策从“以资为本”转向“惠民为本”;二是改革汇率制度,以增强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三是恢复和发展资本市场,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03,(6):58-58
据2003年4月17日的《国际金融报》报道,中国国情专家胡鞍钢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23年,中国GDP增长潜力应为9.5%,而实际为7.7%,总产出缺口为1.8%。现时经济增长率已经达到或超过中国长期增长潜力,可能视为中国经济步入新的经济增长周期的扩张期。他指出,目前中国经济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总产出缺口正在缩小,社会总需  相似文献   

18.
扎实稳健发展的实体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国家富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和牢固基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实体经济发展遭受较大冲击,加之历史积累性因素的影响,中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困境.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要求,我们必须实施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到底是谁更加有力地起到了拉动作用?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此,本期刊发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的文章,以期对大家更好地认识这一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13,(12):55-55
《新一轮改革的战略和路径》 新一届政府如何全面推进改革,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的跨越,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中国的未来走向和全球经济地位,也关系到每一位和中国息息相关者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