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优先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成 《求实》2005,(11):92-94
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从根本上讲,取决于7.57亿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在抓好农村"普九"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农民培训工作,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民、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让更多农民更快、更好地走出土地、走出农业、走出农村,让更多农民在观念上得以转变,在知识上得以提高,在技能上得以加强,从而推动"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农业专业生产区域化走向产业化背景下,应该实施"农民泛股制",在利润分配上实现农民收益最大化;规范专业化市场,在农产品交易上实现农民收益最大化;健全社会化服务,在提高生产效益上实现农民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幸敬华 《党建》2012,(4):42-43
经典做法 ◆用文化行动亲农,用实际行动惠农,用爱心行动暖农。 ◆思想上尊重农民、感情上贴近农民、工作上依靠农民,始终与农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相似文献   

4.
1920年代,中共早期党员沈定一,在其家乡衙前镇筹划了一场以消灭私有制,实现无压迫、无剥削社会为理想的农民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农民革命斗争,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滥觞。在这场农民运动中,沈定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中国农民的实际问题,并用它指导农民运动,使衙前农民运动在思想上、组织上和领导上不同于以往的农民斗争,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5.
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做到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尊重农民意愿,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解决农民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目前农民问题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我们应该把着眼点落在如何构建和谐上。政府在农民问题上的制度安排,城市对农民的政策与心态调整,农民文化技术素质的提高和心理素质的适应是构建和谐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一、国民政府的农民运动政策综述1.在政治、经济上的限度支持政策在政治上,与1921-1923年底期间农民运动的斗争不同,国共合作标志着农民运动纳入国民政府政治和革命进程,农民的经济要求和斗争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合法形式,农民运动在政治和形式上被国民政府所肯定和采  相似文献   

8.
欠发达地区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存在四大不良心态,即:在新农村建设模式问题上,表现出媚外心态;在新农村建设速度问题上,表现出急进心态;在新农村建设内容问题上,表现出浮偏心态;在新农村建设主体问题上,表现出依赖心态。欲矫正这些不良心态,必须重视农民,宽容农民,亲近农民,引导农民,教育农民。  相似文献   

9.
在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中,斗争不仅限于一种行为和手段,同时形成一种政治运作模式。运作过程中,在斗争对象的树立上,注重培养农民的阶级意识;在斗争方式的运用上,注意根据运动发展阶段及斗争对象的差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口号、培养积极分子、发挥农会等群众团体的作用、营造农民在人数和气势上的优势等方式来组织和引导农民;在斗争分寸的把握上,既要调动农民斗争积极性,又把斗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斗争果实的获取上,强调进一步强化农民的斗争意识,推动运动向深入发展。通过斗争模式的具体运作,中共唤醒了农民的阶级意识,发动广大农民投身抗日洪流,并将农民和乡村社会纳入现代国家政权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俄国农民被旧制度置于"活不成也死不了的境地";由于英国的殖民统治和掠夺,印度农民"被投入苦海".由此在俄国革命过程中,农民"是真正的革命民主派";在东方其他国家,农民已经接受了苏维埃的思想,可以在这些国家建立农民苏维埃.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农村公社应该得到全社会帮助的思想里可以获得东方新政权帮助农民的思想启示;列宁则就新政权从生活上和生产上帮助农民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1.
苏联剧变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原因有很多方面,而其中对农民政策的失误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苏联党和政府不仅在农民政策上犯有错误,在理论上也没有解决好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问题,低估了农民的作用。斯大林对农民的认识有很大矛盾:一方面说农民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十七届三中全会推进了农村制度改革,也使我们意识到制度创新才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保障农民的主要制度有家庭联产承包制、户籍制度等,但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又存在局限性,因此要解决农民问题就要完善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制度、征地制度,以及各种配套制度,并在制度上协调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民集体行动是在目前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不畅通,社会管理制度化不规范,社会纠纷解决法治化程度低的情况下,潜在地内含于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运动的逻辑当中,本质上是以个体或者团体的非理性对抗社会的极端表现。农民维权及利益的诉求途径在于从根本上、形式上、程序上作出理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增加农民收入问题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一个重要问题。农民增收困难不仅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而且严重制约农村购买力的提高,成为扩大内需的重大障碍;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文章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从体制上、政策上、经营方式上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国家农村土地调整政策在当前农村实践实际情况的考察,发现这一政策在客观上造成了两类不同的农民群体,一是人少地多的农民群体,这类农民群体成了不调整土地的既得利益者.二是人多地少的农民群体,这类农民群体则成了不调整土地的受损者.此外在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下,还有一部分在农村拥有土地却又已经脱离了土地生产而生活在城市的农民群体,这类农民群体也是当前农地政策的受益者.而取消农业税和其后的后续惠农政策则在客观上进一步固化了第一类和第三类农民群体的利益,弱化了第二类农民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魏天辉 《新视野》2012,(1):94-97
"农民上楼"政策在现实中没有被善意执行,是对农民土地权利的又一次侵害。为保障农民土地权利,应从制度上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发挥村民代表大会作用;从财政体制上改善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结构,设立专项农村发展基金;从立法上制定《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条例》,规范集体土地征收。此外,还需要提高农民自身的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法律地位问题。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在于农民主体地位在法律和政策上的真正确认,当农民的权益得以实现时,农民的积极性将会得到极大的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产生的作用将更大。  相似文献   

18.
农民社会地位是中国“三农”问题的内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的地位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内核,从制度上保护农民的利益及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给予农民作为公民应有的公正待遇和平等的社会地位,才能构建起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秩序.  相似文献   

19.
转移农民才能富裕农民。高密市统筹城乡发展,根据农村特点,结合农民实际,在就地转移农民上大做文章,使之成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20.
新农民形成的关键在于农民内源性现代化意识的形成。农民内源性现代化意识的主要表现为:现代生产意识;诚信文明意识;开拓创新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形成农民内源性现代化意识的主要途径为:从价值层面上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从制度层面上将发展理念制度化;从实践层面上保证制度化的发展理念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