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自愿放弃宅基地、进镇落户的农民,杭州正在酝酿“三换”改革,即以宅基地换户口、住房、社保,而且在入学、就医上有优惠,还可享受经济适用房政策,商品房购买也给予优惠。  相似文献   

2.
天津“宅基地换房”受到两部委肯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与当代》2008,(11):59-59
天津市从2005年开始以“宅基地换房”推进示范小城镇建设,在“十二镇五村”开展试点,涉及津郊近18万农民。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有10万农民告别乡间老屋,住上有产权的商品房,过上进工厂上班拿工资、有社保医保的“城里人”生活。所谓“宅基地换房”,就是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在国家现行法律框架内,坚持承包责任制不变、可耕种土地不减、尊重农民自愿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当代党员》2007,(12):17-17
在全国率先实行城乡统筹试点改革的成都,今年年底前将会有4000多农民进城变为市民,他们不但拥有崭新的住房,而且还能享受到和城镇居民同样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4.
搬家     
我虽年纪不大,但搬家的经历倒还不少。记忆中的第一次搬家在我两三岁左右。父亲从祖父母那边分开家,搬到离老屋两里地远的山脚下的一所新造的屋子里。房子虽是新造的,却又矮又小.屋子一共才三间,是乡下最常见的“丁弓宅”,一间做睡房,一间做厨房.一间则做猪舍兼杂  相似文献   

5.
住有所居是民生的基本需求,安居乐业是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住有所居"目标,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关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改善民生、调整结构、稳定住房价格、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初步构建起以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为主体,限价商品房、  相似文献   

6.
张卓元 《前线》2012,(11):21-23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最重大的经济制度创新有三件:一件是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快速改变了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农产品全面紧缺、限量供应的局面。另一件是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为此后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稳定的制度安排。第三件是2001年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并从中受益。在这三项制度创新中,第二项不仅处于中间时段,而且相对更具全局性、战略性和根本性,因而更显重要。在这项制度创新中,有一件事非常值得重视,就是1991年10月至12月中央主持召开了11次专家座谈会(每次半天),酝酿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10,(6):57-57
<正>王东京在4月12日的《中国经济时报》上撰文指出:照顾穷人是政府的职责,义不容辞。但政府若想帮穷人解决住房问题,办法也多的是,非只经济适用房一策,比如山东莱芜市给穷人发购房券(补贴)就是不错的办法。莱芜市给穷人发购房券,补贴的是商品房与经适房的差价。这样做的好处是,政府不必建经济适用房,土地一律招拍  相似文献   

8.
农民可以带产权进城,不用以丧失承包地为前提交换就业社保;城镇居民可迁户口下乡,不参加基层经济组织分配;凭合法固定住所证明进行户口登记,户口随居住地变动而变动;市外人员入户,将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待遇。  相似文献   

9.
石勇  连宗 《廉政瞭望》2011,(7):32-33
美国政治哲学家罗纳德·德沃金曾经说过一句经典名言:对公民平等对待,是政府至上的美德。在很多人因为没有钱而买不起、住不上商品房的情况下,动用公共资源,尽力保障这些在社会中处于弱者地位的公民有房子住,就是政府体现这一美德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经济适用房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是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产物.它的目的在于实现“住房公正”.帮助中低收入者有能力购房.是政府住房调控的一种方式。经济适用房推出以来.理论界一直都在围绕它进行研究探索.有人认为经济适用房优化了产业结构、有效地抑制了住房价格、实现了住房合理分配、给中低收入者带来了切实的利益:也有人认为经济适用房并没有真正实现济弱救贫.没能从实际上给中低收入者带来切实利益.导致了双轨制和不公平竞争。应该说.经济适用房从产生到现在.它的初衷和目的是好的.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这一制度在具体运作中也的确暴露出诸多的缺陷和问题.如郑州规划的经济适用房被违规建设成别墅.武汉经济适用房摇号出现6连号.北京26岁女孩梁静因盗卖回龙观小区40多套经济适用房而被立案审查等等.这些问题反复出现.无不给我们敲响警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经济适用房的历史合理性.重新审视它的使命与走向。  相似文献   

11.
十八届兰中全会关于深化土地改革的决定,让土地改革再次成为热点。本刊特精选此组稿件,为您展示各地深化土地改革的最新举措 尽管儿女都不在身边,50岁的安徽宿州农民沈加亮今年再也不用为15亩地的耕作而发愁了。这得益于在当地推行的土地流转信托,他家的耕地通过中信信托流转给了安徽帝元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来建设一个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开原市杏花村,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该村的李司令榛子合作社始终运用示范、引导、影响、带动的办法和乡亲们一起发展林业经济,走科学富民之路。村集体经济总量达到300多万元。合作社成员人均收入由2007年入社前4015元,增加到入社后2009年的8100元。  相似文献   

13.
段秀萍 《新长征》2009,(4):40-41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继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次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相似文献   

14.
“和谐创业”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在杭州市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并实践的一种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从杭州实际出发 ,创造性地把杭州的自然环境优势与浙江人特别能创业的特点相结合 ,既打“生活牌”、“休闲牌”、“旅游牌” ,又打“工业牌”、“经济牌”、“创业牌” ,力求把杭州同时建成“生活居住”、“旅游休闲”、“求知创业”三个天堂。这一模式完全符合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 ,也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践经验。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角度看 ,杭州“和谐创业”的崭新实践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首…  相似文献   

15.
正中央从"三农"工作的全局出发,认为农业农村的发展迫切需要一个中国特色为农服务的综合性组织,要求供销合作社在这方面成为党和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骨干力量。今年8月10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精神,对今后五年深化我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