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亚娟  胡铁华 《世纪桥》2009,(16):53-58
几度改名经受社会风云变换,政治变迁引来人生家庭悲欢。这就是王百得传奇人生的缩写。曾经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的王百得,原名王兴权,参加工作后改名王白旦,曾用名王白早。  相似文献   

2.
韩莎  祝彦 《党史纵览》2007,(10):46-48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最盛大、最圆满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期最长,开了50天.大会具有里程碑意义,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钱江 《党史文苑》2004,(11):50-52
1956年,团中央书记胡耀邦接到了一项重要任务:参加将在9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代表共青团中央作大会发言.  相似文献   

4.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主席的这一壮丽诗句,是对革命时期英勇献身英雄的歌颂和缅怀。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备战,前仆后继,其中光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就有51人。这个数字或许还有出入,但昭示着后人对革命前辈的缅怀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5.
出发前的请示1967年的下半年,全国形势很乱,大部分机关处于瘫痪状态,基本上是由当地的驻军支撑。中央号召各地两派联合,建立新的机构即革命委员会。陈伯达出于关心河北地区(属陈分管的地区)问题,他向毛主席请示,想去河北地区看看,促进他们的大联合。主席听了以后当时犹豫一下,对陈说:现在外边那么乱,是否一定要去呀?如果一定去,那时间不要太长。陈伯达回来对我们说:“主席是出于对我的安全考虑,其实没关系,我又是管华北地区的。”12月22日,汪东兴就通知王保春和中央警卫局二处处长邬吉成到他的办公室当面交代:“伯达同志这次外出去河北,地方…  相似文献   

6.
国内正式出版的关于李大钊同志的年谱、传记均认为李大钊同志是中共二届的中央委员,1983年9月中共中央撰写的李大钊烈士的碑文,亦是这样认为的。但是,根据笔者的考证,李大钊同志不是中共二大中央委员,仅仅是中共三大、四大的中央委员。  相似文献   

7.
黄苇町 《当代贵州》2011,(14):61-61
通常会有人猜想。这肯定和身为总书记的陈独秀的影响有关。其实他们的当选,都是实至名归的。父子关系也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酷爱读书,而且读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他对名字这个人生永久符号也很注意,先后就有5位中央委员,曾被毛泽东改过名字……  相似文献   

9.
薄一波高寿,今年九十有七,从1925年入团入党算起,参加革命80年了.他是七届中央委员中惟一健在的一位;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中惟一健在的一位."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复出,十二大、十三大又两次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主持中顾委的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10.
18岁时被陈潭秋看中,“老徐”称韩光为“小孟”;协助杨靖宇、赵尚志工作,与赵一曼是朋友;毛泽东问起他的名字,并念了一句古诗:“寒光照铁衣。”  相似文献   

11.
尽管这是文化大革命中的一曲悲歌,但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炼钢姑娘们的豪迈气概和实在业绩,依然无可指责。——作者题记文化大革命后期,在毛主席时代不同了,男  相似文献   

12.
王学亮 《党史文苑》2005,(11):24-27
吴桂贤,陕西咸阳人.工人出身,就业于西北国棉一厂,曾当选为全国纺织系统的劳动模范.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后曾先后担任西北国棉一厂革命委员会主任,咸阳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1969年中共九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73年中共十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还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5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1977年8月在中共十一大上仍然当选为中央委员.1977年9月退出中央领导岗位,回到陕西省工作.1980年后还担任过西北国棉一厂党委副书记、厂工会主席等职务.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70年代的上海人,都熟悉叶昌明这个名字。他曾是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常委、上海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列席上海市委常委会议。在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年代,特别是在上海这个工人集中的地方,叶昌明可是一个显赫人物。但是,曾几何时,他又从云端跌了下来,摔得鼻青脸肿。他到底有着怎样的人生呢?  相似文献   

14.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拉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1966年春,为了抵制姚文元的文章,争取政治主动,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局面已经不可收拾,正一步步走向文化大革命的深渊。  相似文献   

15.
钱江 《党史博览》2014,(4):47-50
正1966年5月31日晚上,陈伯达带领已获领袖批准的中央工作组来到人民日报社夺权,并于6月1日推出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走出了他搅乱中央党报《人民日报》的第一步。对这篇社论的出笼,陈伯达非常满意,为此这天的报纸多印13.7万份,使6月1日的报纸发行量达到了194万份。随即,在6月2日的《人民日报》第一版上,陈伯达在头条推出了自己策划选题的社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社论下方刊  相似文献   

16.
关向应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青年运动领袖,我党我军卓越的领导者之一。在他逝世的时候,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挽词: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高度赞扬了关向应伟大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四人帮在上海的党羽中,戴立清是个重要人物。他出身临时工,靠造反起家,投靠王洪文。四人帮形成后,他成为四人帮在上海的重要党羽。他文化程度不高,却受四人帮的安排,在上海主管科技工作。他迫害知识分子,有一套独特手法。粉碎四人帮后,他参与策划叛乱,最终获刑。  相似文献   

18.
1964年7月初,文化革命五人小组成立,成员分别是彭真、陆定一、康生、周扬、吴冷西.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宣布撤销"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及其办事机构,提出重新设立"文化革命小组".  相似文献   

19.
1969.4.1——4.24北京代表人数1512人全国党员2200万人1969年春天,在全国(除台湾省外)29个省市自治区先后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实现了所谓"全国山河一片红"半年后,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20.
赖生亮 《前线》2012,(9):57-59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于当时的记录和相关历史资料的缺乏,对于到底谁是出席中共二大的北京代表,党史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查阅相关历史文献,被提到的出席中共二大、来自北京的代表有张国焘、邓中夏、罗章龙、高君宇四人。张国焘作为上届中央委员是当然代表,并非是作为北京代表出席中共二大的,这一点几乎没有异议,争议主要集中在邓中夏、罗章龙、高君宇三人到底谁代表北京党组织出席了中共二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