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在饮茶,这些人群中至少有一半人知道世界名茶普洱茶,普洱茶的家乡就在西双版纳、思茅和临沧。 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和茶资源的中心,拥有世界三大茶树王和万亩野生古茶林以及闻名世界的普洱茶,有1300万人靠茶吃饭。无论从弘扬民族文化还是发展云南特色经济的角度看,时代都在召唤云南茶产业的“二次创业”。 云南茶叶品牌铸造和文化提升的龙头在哪里?专家提出把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三地州的21个县市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和世界名茶普洱茶,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遗产。 事实上,申报无论成功与否,对云南茶叶的品牌构筑和借助文化创新的深层产业整合都将产生重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小康》2020,(6)
正2014—2019年班玛当地共种植藏雪茶1.85万亩,建成了青海首条藏茶加工生产线,实现了从"藏在深闺人未识"到"撩开面纱惊八方"的逆袭。班玛藏雪茶不仅拓宽了产业发展渠道,还带动了当地牧民群众脱贫致富。"茶莫(无)盐,水一般;人莫(无)茶,鬼一般。"这是青海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顺口溜。因为食用较多的肉食和高蛋白质胆固醇的奶食品,消食去腻的茶叶成为青海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然而,作为茶叶消费大省",不产茶"一直都是当地的一个难言之隐。  相似文献   

3.
本刊综述 《创造》2014,(9):24-24
正"大产业"打破传统产业固化的边界,强调产业包容、产业融合、产业传承和产业延伸。重点发展大生物、大能源、大旅游、大制造、大服务5个万亿元"大产业",是省委、省政府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大势、遵循国内外产业发展规律、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结合云南发展实际,于今年8月初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5个万亿元"大产业",有望变成云南发展的新"聚宝盆"。大生物产业大生物产业污染性低、产业链长、成长性好,是创造绿色GDP的"领航产业"。云南生物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良好、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全省有70多家科研机构在从事生物资源研发,生物产业创新支撑体系相对完善。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5月,在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杂志、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等机构联合组建的课题组发布的"202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梧州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32.34亿元,比2020年增加了5.94亿元,居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25位,位列广西茶叶第一,并被评为"2021年中国茶叶最具品牌发展力品牌"。  相似文献   

5.
正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12月2日,记者从广西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情况新闻发布会获悉,我区不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如今,全区的第一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广西成为全国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第二产业加快发展,是全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农村的第三产业实现协调发展,产业融合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创新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打好广西农业"特色牌""绿色牌""长寿牌""富硒牌",打造一批"桂"字号、"壮"字号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促进扶贫产业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6.
<正>上半年全省GDP增长8.0%,经济企稳回升向好——"半年报"给了全省人民一颗"定心丸"。2015年已过半程,在新常态下,云南上半年云南经济运行如何?最新公布的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半年报"给了全省人民一颗"定心丸"——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工业增速逐月回升、投资增速有所回升……7月17日,云南省统计局召开新闻通报会,上半年云南生产总值完成5417.5亿元,同比增长8.0%,主要经济指标呈现企稳回升向好的积极态势,三大产业增速均高于全国。"经济企稳回升向好",  相似文献   

7.
《创造》2018,(8)
正8月2日,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阮成发在全省推进旅游革命动员大会上强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把云南打造成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来一场"旅游革命",推进云南旅游业全面转型升级,使云南旅游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阮成发强调,推动"旅游革命",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着力推动解  相似文献   

8.
"宣恩茶叶"乃茶中精品,久负盛名,乾隆皇帝曾亲赐御匾为"皇恩宠锡",曾先后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4个、银奖2个、"中茶杯"金奖1个,"鄂茶杯"金奖4个,然而,多年来,宣恩茶叶产业发展进程缓慢,有规模无效益,有名牌无市场。破解茶叶产业化的难题,成为当务之急。 宣恩茶叶产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流动资金短缺。据统计,银行和信用社已有400多万  相似文献   

9.
孙璐 《江苏政协》2013,(10):37-38
<正>溧阳是著名的丝府茶乡,我省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年产优质茶叶1961吨,年产值4亿元。溧阳茶叶产业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天目湖白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级天目湖白茶有机产品示范基地"。通过多年的努力,溧阳茶园生产面积逐步扩大,加工设备设施基本能满足现有投产茶园的加工需求,品牌效应得以初步显现,市场销售网络初步形成,但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加大扶持"落实不到位。茶叶生产首次  相似文献   

10.
本刊 《创造》2014,(1):50-53
正"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四张名片"。打造成全国重要的"菜园、花园、果园、保健园",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努力的目标。"放心云南"、"健康云南"、"品质云南"、"人文云南",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理念优势。"品牌、市场、企业、基地、科技、食品安全可追溯、物流冷链"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不可多得的发展优势。走过跌宕起伏的特色产业长路,在求变、破局、突围和超越中,云南农业呈现出一抹抹夺目的亮色、一个个耀眼的金秋,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云南特色农业逐渐走出了自己的绿色有机发展之路、市场营销创造之路和高原特色品牌塑造之路。  相似文献   

11.
凌云县是广西茶叶第一大县,是中国白毫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获得广西卫生食品安全放心品牌荣誉,其中浪伏有机茶被欧盟认证为免检出口产品。2005年,凌云白毫茶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保护。凌云白毫茶是凌云县的一大支柱产业,也是一大税源。据统计,2005年全县茶叶面积为10.5万亩,产量为2100吨,产值为6100万元,实现税收103万元;2006年茶叶面积跟上年一样不变,产量达到2620吨,产值7878万元,实现税收126万元。但纵观凌云茶叶结构和发展状况,还存在许多不协调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扩大和税收收入的增长。一是落后的…  相似文献   

12.
朴文 《创造》2015,(6):70-71
<正>经过3年"泡制",云南白药构建了其在茶产业领域的独特味道。5年前,响应云南省委、省政府做优做强云茶产业的号召,云南白药正式进军茶产业。两年后,云南白药"红瑞徕"牌系列凤庆滇红茶上市。经过3年"泡制",今天,在云南白药的茶壶里,从世界红茶典范品牌"红瑞徕",到新派普洱茶品牌"醉春秋",从特色月光白茶品牌"当年的月光",再到格调花茶品牌"花恋红尘",云南白药将高端产品覆盖到了云南红茶、普洱茶、白茶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茶的故乡。自古以来,茶有着"国饮"之誉,是中国人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古代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到今天的"一带一路",中国茶叶穿越时空的局囿香飘世界,成为中国人民向全世界表达友好、推动各民族交流交往的亮丽名片。  相似文献   

14.
本刊综合 《创造》2014,(12):92-93
正当多年积累的生物产业发展能量与新的理念、路径相结合,会激发出怎样的活力?据史料记载,云南是世界水稻、茶叶等作物的原产地。20世纪50年代,云南省就大规模地开发了橡胶、茶叶等产品,以后又以烤烟、甘蔗为重点,逐步培育形成了烟、糖、茶、胶等传统支柱产业,初步奠定了生物产业在全省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现在,全球环境下,大生物产业是新世纪最具潜力、迅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污染性低、产业链长、成长性好,是创造绿色GDP的"领航产业"。云南生物资源优势明显、产  相似文献   

15.
鄂西南大山深处的鹤峰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鹤峰县审时度势,调整产品结构,推进科技创新,奋力拓展市场,把茶叶产业“蛋糕”做大、做优、做强,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年产干茶12万担,被誉为“湖北茶叶第一县”。 调整产品结构,适应消费时尚 鹤峰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在品种调整上做文章,着力研究开发符合消费时尚的新产品,坚持以有机茶、出口创汇茶为主攻方向。2000年,全县茶叶产品调整为花茶2万担,珠茶3万担,名优茶3万担,袋泡速溶保健茶4万担。  相似文献   

16.
《世纪行》2017,(8)
<正>小龙虾,大改革、大产业、大民生。把我省的资源优势、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转变发展方式是关键。湖北的小龙虾产业,有深厚的产业基础,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也有可贵的探索经验。如何延伸产业链条,创建知名品牌,推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实现新起点上的新突破,是摆在市场主体和相关职能部门面前的一道大考题。将小龙虾产业的发展壮大放置在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来考量,我们应当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17.
易水 《创造》2015,(5):34-35
<正>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要深入挖掘云南优秀农耕文化的重要内涵和时代价值。风生水起的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正成为人们眼里另一个"印象云南"。同样是鸡蛋,因为安全生态,"华曦蛋"的价格是普通鸡蛋的两倍;同徉是脐橙,因为种、采、收全流程绿色化,玉溪市新平县产出的脐橙备受追捧;同样是茶叶,因为无公害,普洱市思茅区的有机茶在欧洲市场供不应求且卖出了每公斤2000多欧元的天价……这种高原特色农业"生态力"释放出的巨大"红利",源自2011年云南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特色农业的创新、稳步发展,近年来,漳平市人大常委会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的视察、调研,并提出建议、意见,抓好跟踪督办,助力漳平特色农业产业创出新的天地。漳平是"中国名茶之乡"和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基地"、水仙茶原产地"。为做大做强茶产业,在漳平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漳平市政府  相似文献   

19.
《今日民族》2014,(2):18-20
<正>民族地区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全省各民族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云南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一、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构建"五大产业体系"1.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加快构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农业是民族地区的优势和基础。应重点发展畜牧、果蔬、茶叶、薯类、药材、蔗糖、花  相似文献   

20.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业标准化既是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纽带,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所在。今年初,我省提出的"8810行动"把农业标准化工程作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十大工程之一,计划到2015年全省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60%,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标准模式图让农民一看就懂茶叶采摘的季节,走进安吉大观茶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