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云农(市)字〔2005〕34号各州、市农业局、文化局:为弘扬云南普洱茶文化,规范茶叶市场,推进云南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发展,云南省农业厅与云南省文化厅决定联合举办“云南省普洱茶文化精品店”评选、认定活动,在全省认定一批云南普洱茶文化精品店。为切实做好云南省普洱茶文化精品店  相似文献   

2.
朴文 《创造》2015,(6):70-71
<正>经过3年"泡制",云南白药构建了其在茶产业领域的独特味道。5年前,响应云南省委、省政府做优做强云茶产业的号召,云南白药正式进军茶产业。两年后,云南白药"红瑞徕"牌系列凤庆滇红茶上市。经过3年"泡制",今天,在云南白药的茶壶里,从世界红茶典范品牌"红瑞徕",到新派普洱茶品牌"醉春秋",从特色月光白茶品牌"当年的月光",再到格调花茶品牌"花恋红尘",云南白药将高端产品覆盖到了云南红茶、普洱茶、白茶  相似文献   

3.
普洱,一颗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璀璨明珠。普洱,一部厚重的历史,一个千年铸就的品牌。三千多年来,普洱人民创造了一个个奇迹,铸就了一段段辉煌。自雍正七年(1729年)设置普洱府以来,普洱已有276年建县史。1725年开磨黑盐井;1732年设普阳书院;公元前1066年,普洱的先人就将茶叶上贡周武王,在唐代,普洱茶已行销西藏等地,1735年普洱府三千引(合3510担)茶叶晋京,普洱茶更是名震京师;1902年创办普洱中学堂;1905年创办县立第一高级小学;1913年普洱创办云南省立第五师范;1927年建立了中共普洱区委;1951年的元旦,在普洱县城红场,举行了由26种民族代表4…  相似文献   

4.
陈建华  齐岳峰 《小康》2012,(10):88-90
正在普洱人心中,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决不以破坏环境、毁坏生态的代价换取表面的风光。普洱人还有一句话——绿色经济发展的最终愿景目标是:不砍一棵树,也能实现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普洱不是普洱的普洱,不是云南的普洱,不是中国的普洱。它是国际的普洱,是世界的普洱。  相似文献   

5.
《创造》2007,(4)
"百年贡茶回归普洱"活动是"一节两会一庆典"的重要内容."万寿龙团贡茶"于3月19日离开北京故宫.在抵达云南之前曾经分别在北京、上海和广东开展了系列展示活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和兴趣.在历时20天、穿越9省区之后,"万寿龙团贡茶"于4月6日回到了它的故乡--普洱.  相似文献   

6.
贺薇  苏莉  杨志坚 《今日民族》2005,(5):F003-F003
2005年4月28日,“啪!”,一声脆响,随着云南省人大副主任梁公卿手中的长鞭一甩,并宣布“‘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普洱茶文化北京行’进京马帮启程!”,一支由120匹骡马组成的大马帮,驮载着云南的普洱茶,走向北京!这次活动将是震撼全国茶界的一次活动,是云南打造“普洱茶”文化和历史品牌的一次大行动。三百多年前,云南普洱茶经五个多月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的“自然发酵”,进贡京城,其色味“享誉京华”。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最稀世难得的神奇物产,和最坚韧不拔的马帮精神,成就了普洱茶动人的魅力。三百多年后,云南普洱茶将再次历时五个多月…  相似文献   

7.
普洱茶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三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丽芳 《创造》2003,(5):28-29
对世界来说,普洱茶是世界上有相当影响的名茶;对中国来说,它是中国的十大传统名茶之一;对云南来说,普洱茶是我省历史上的一个最有代表性的、首屈一指的名牌。还有前些年有关专家对普洱茶累积的无形资产作过评估:认定普洱茶是一个有着300多亿无形资产的品牌。实际的情形是,普洱茶还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资源优势,而没有形成经济优势。基于此,笔者以为,普洱茶发展到现在,发展中急需解决的有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1951年1月1日,由中共宁洱地委举办的与普洱专区"26个民族"的"盟誓"仪式和事件,是云南民族工作的重要创举,也是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象征。2018年7月出版的《亲历与见证:民族团结誓词碑口述实录》(后文简称《亲历》),根据亲历者沧源佤族肖子生的口述,对这一事件及其前后的历史做了比较全面的回顾。  相似文献   

9.
《创造》2007,(4)
第二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评选活动,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和云南省茶业协会、云南普洱茶叶协会联合举办.  相似文献   

10.
正12月27日至28日,2015普洱民族团结进步论坛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举办。此次论坛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旨,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重要指示,李纪恒书记"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耍过上好日子"的民族工作理念。总结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65年来的成功经验,传承和弘扬誓词碑精神,全力推动普洱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跨越发展。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文化院院长许嘉璐作  相似文献   

11.
澜沧江流过普洱、西双版纳,划破群山,冲出串串珠玉般的平坝,美丽富饶,实属罕见。其中,又以西双版纳为最,被誉为云南植物王国王冠上的"绿宝石"。  相似文献   

12.
<正>梁晓芬,女,1975年10月生,云南普洱人。现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云南省宗教学会秘书长,云南省委统战部"宗教理论和政策研究基地"研究员,主要致力于南传佛教研究。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云南南传佛教史研究》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要著作有《世界佛教通史》第八卷《中国南传佛教》(合著)和《云南佛教史》(合著)二部。  相似文献   

13.
《创造》2015,(6):36-39
<正>全省16个州市和滇中产业新区绚丽登场,全面展现了云南优势和魅力。连接"三亚"、肩挑"两洋"的区位优势,让云南馆成了第3届南博会暨第23届昆交会的焦点。全省16个州市和滇中产业新区绚丽登场,全面展示了云南在资源、气候、区位、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从文山三七、昭通天麻、普洱茶、小红米等特产,到矿产、水电、生物制药等优势产业,再到旅游发展、民族文化,每一项展出都蕴含着云南魅力。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9,(5)
正2月18日,"十万青年同饮一杯中华茶"活动在台北举办启动仪式,吸引了两岸逾60位各界人士参加,为茶与文化的系列推广活动揭开序幕。随着两岸往来频繁,产自云南的普洱茶以特殊的茶香与浓郁的茶色吸引了不少台湾品茶爱茶人士的目光,也培养了一群普洱茶爱好者。  相似文献   

15.
张幄 《创造》2007,(7):44-47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云南生活了25个年头的浙商胡真家,对云南这一方水土,有着浓厚而特别的感情.25个年头,他不仅熟悉了云南的山山水水,而且也已经与云南人水乳交融:喜欢喝云南汤色浓亮、口感陈香的普洱茶,而且还会讲好几个地州的云南方言话……应记者之请他特地"秀"了几句玉溪方言,还真是音顺腔像.  相似文献   

16.
曾建华  李瑞芳 《创造》2008,(2):48-49
许多普洱人不知道普洱有咖啡,许多云南人也不知道云南有咖啡!  相似文献   

17.
<正>春节长假期间,台湾各地纷纷举办两岸文化交流活动。来自云南的普洱茶香、民族歌舞,来自河北的舞狮、年画,以及福建的杂技等,给岛内的春节带来浓浓的年味。自大年初一开始,"诸事吉祥·云茶联谊"茶文化交流活动在高雄佛光山与台湾民众见面。每天3场的普洱茶品鉴会座无虚席,活动持续到2月13日。据了解,每场品鉴茶会在沐手礼宾、静心调息、普洱茶品鉴等内容中,还穿插了茶道美学表演、普洱茶主  相似文献   

18.
胞波情深     
《创造》2007,(6):34-35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这是当年陈毅元帅歌颂中缅两国人民胞波情谊、至今被广为传诵的诗句。云南与缅甸山水相连,村寨相望,傣族、景颇族等民族跨境而居,文化相似,习俗相近,长期和睦相处。中缅边界云南段边界线长1997公里,怒江、保山、德宏、临沧、普洱、西双版纳6个州市与缅甸掸邦、克钦邦接壤,有8对口岸、60余条通道彼此相连。  相似文献   

19.
《创造》2007,(4)
第八界中国普洱茶节闭幕式暨颁奖晚会于2007年4月10日晚在普洱市体育馆举行.普洱市委副书记、市长沈培平致闭幕词. 沈培平总结说:以"百年贡茶回归普洱,盛世普洱再写春秋"为主题的"一节两会",是一次文化内涵丰富的盛会.  相似文献   

20.
300多年前,马帮驮着普洱贡茶进京,从位于云南西南部的思茅出发,途经四川、陕西、山西、河北等省,历经数月行程4000多公里,到达京城时只剩下70人。300年后的今天,也就是在4个月前,一队由120匹骡马组成的马帮同样将一驮驮生茶从思茅出发,沿原路线将于9月份抵达北京。届时,这些原生态的普洱茶将在北京拍卖。他们重温当年生茶途经不同地域和气温下自然发酵成地道普洱茶的历程,是为了让世界更加了解普洱茶,让普洱茶名扬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