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策》2008,(6):1-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是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与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先进省份相比,我们的差距很大。我们一定要发扬已有的成绩,不自满、不松懈、不停顿,把握新机遇、解决新问题,继续打基础,实现大发展,争取新跨越。  相似文献   

2.
《政策》2011,(4):1
实现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新跨越,首先要树立雄心壮志,解决精神追求、精神状态、志气、志向问题。精神区位是第一区位。现在,县域经济发展的交通等客观区位条件比过去有了极大改善,有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沿海发达地区当年的水平,关键在于确立什么样的发展目标、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我们一定要树雄心、立壮志,不断提升精神区位,敢于超越,勇于超越,通过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推动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澄江县位于滇中城市一小时经济圈、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澄江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建生态、抓项目、促发展、惠民生,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  相似文献   

4.
正围绕"如何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这一主题,结合近一段时间党校学习情况以及自身工作实际,通过听情况、查实情、作比较等方式,进一步分析了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面临的形势、存在的短板,在此基础上理清了下步的工作思路。一、制约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短板近年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  相似文献   

5.
余建堂 《政策》2012,(4):69-70
近年来,黄梅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时代潮流,遵循客观规律,创新思维模式,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县域经济走上一条特色鲜明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之路。结合工作实践,我个人体会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汝州市作为河南省确定的35个县域经济发展扩权县之一,在综合分析了县域具备的物质条件、面临的发展机遇、所处的发展阶段的基础上,理清了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以"全省进位次,全国创特色"为总体目标,全面推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代广西》2011,(24):4-4
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在12月6日举行的全区县(市、区)长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强调,县级党政正职作为主政一方的“一把手”,担负着抓一方发展、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神圣使命,要更加自觉肩负起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历史重任,不断增强创造力、执行力、领导力、亲和力、免疫力.奋力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8.
欧阳万坤 《政策》2010,(4):25-27
县域兴,则湖北兴;县域强,则湖北强。2009年,全省县域经济承续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势头.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力促全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加快湖北科学发展增添了动力。据统计,全省县域生产总值达到7208.6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5%.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56.2%.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3%;  相似文献   

9.
张何仁 《创造》2013,(9):53-54
兰坪县是集"革命老区、民族聚居、高山峡谷、贫穷落后、资源富集"五位一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面对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县域经济发展态势,县委政府提出了建设"绿色锌都、创业兰坪"的战略目标,坚持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绿色发展,突出做大电力、做优矿冶、做强生物、做快旅游、做亮城镇的工作重点,坚持走"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全民创业之路,全力推动争先进位、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十五”是迈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郧县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紧迫感,迎接挑战,全力抓好重点工程建设,实现新的跨越。 建好“四网”,奠定跨越基础。路网建设:“十五”期间,郧县路网建设的重点是进一步优化整合地处鄂、豫、陕毗邻的交通资源,以县城为支撑点,构建十堰乃至武汉西进陕西达西北、东通河南中原的交通网。电网改造:投入资金11900万元,按照“统一规划、重点突破、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急后缓”的原则,分三个阶段对全县农村电网进行改造,切实减轻农村电价过高的不合理负担,为农村经  相似文献   

11.
罗清泉 《政策》2003,(8):4-6
近几年来,全省上下坚持县域经济以民营为主体的取向,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进程,县域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县域经济仍然是我省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县域经济活力不足、实力不强、财政困难的问题仍很突出,无论是发展速度和规模,还是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与一些先进省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要进一步认清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进一步深化对县域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一个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态势,促进湖北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前进》2008,(12):F0002-F000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忻州市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实施更好更快跨越式发展战略,奋力进取争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鼓舞人心的成就。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7.3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55.16亿元:  相似文献   

13.
《政策》2012,(1):60-62
2011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正确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民生改善,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社会管理创新经验在全国推广,新获全国文明城市殊荣,综合实力和城市竞争力大幅提升。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10亿元,增长3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相似文献   

14.
奋力推进四川发展新跨越,是包括全省统一战线成员在内的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统战工作就是要把全省统一战线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把统一战线各方面人士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奋力推进四川发展新跨越作出贡献。 一、奋力推进四川发展新跨越,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做好统战工作 经济建设是中心,“中心”凝聚人心。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  相似文献   

15.
许煜 《江苏政协》2011,(4):22-23
2011年,是江都市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政协工作展示新面貌、创造新业绩、再铸新辉煌的重要之年。新的一年,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  相似文献   

16.
蔡四宏 《创造》2012,(2):74-75
成功更名为芒市,顺利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先后开通芒市至曼德勒试飞、芒市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国内外航线,被列为全国山地城市建设试点市一近年来,一批重大项目落户芒市,一个又一个荣誉授予芒市。边疆欠发达地区过去的奢望和看似不可能完成  相似文献   

17.
《江西政报》2007,(22):46-48
近几年来,我县积极贯彻落实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核心抓园区的总体方略,以“转一、进二、上三”为方向,强力实施“六大战略”,经济和社会保持快速发展。1-9月份,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37亿元,同比增长14.0%,全县财政收入完成1.79亿元,增长21.5%,地方财政收入1.34亿元,增长1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6930元,增长20.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2589.6元,增长15%,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27.56亿元,比年初增加2.35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比去年同期上升6个位次。重点抓了六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8.
王新祝 《政策》2003,(10):37-37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理念,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体会到,用新型工业化理念指导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在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下,注重三个结合、突出三个坚持、把握一个取向。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注重三个结合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最具综合性的一个基本单元。近年来,我们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和综合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协调、产业统筹,追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力明显增强,整体素质逐步提高,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突出表现为:经济总量小,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基础设施滞后,人才和技术短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1.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飞速发展,县域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弊端日益显现出  相似文献   

20.
《时代潮》2001,(21)
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推进城市社会经济跨越发展,就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实施城市扩容战略、城市经营战略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聚集营运城市发展的各种生产力发展要素,使之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推进城市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