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河两岸     
<正>一牛铃声从老山屯传过来,叮咚、叮咚穿过田野、穿过河面,最终来到巴俄屯。堂屋的灯光从门缝透进来,一阵窸窣声中,大门开了又关,外公出门去了。依靠着种植水稻,百色市凌云县朝里瑶族乡兰台村的人们在此地繁衍生息了几百年。每年春天,苏醒的土地在等着人们,田埂上的黑牛在等着外公,公拉也在等着外公。公拉住在老山屯,与我们屯仅一水之隔。不过在二十多年前,老山屯隐藏在大山里。  相似文献   

2.
<正>"妈妈,20年前,当我被敌人罪恶的子弹击倒在前沿,我多么想:你亲手为我合上双眼,用你温柔的手,再摸我的脸颊一遍,让我在冥冥中,再次接触你手上粗硬的老茧……"当《妈妈,我等了你二十年》的朗诵声在肃穆的烈士陵墓上空回荡,我们这些到老山参加现场教学的39期中青班的同学,都沉浸在浓浓的哀伤中。我是土生土长的文山人,对于38年前的这场自卫还击战,并不算陌生。小时候,看过《高山下的花环》,听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21)
正采访时间:2016年3月17日(星期四)上午采访地点:北京市台联会客室记者札记:第一次接触王刚老师是缘于我负责《台声》2015年增刊——《纪念第三届全运会台湾省体育代表团》。热心的他作为当时第三届全运会台湾省体育代表团自行车运动员的领队,不但接受采访,提供资料,还多次协助我联系其他参加过第三届全运会的台湾省体育代表团团员。再次邀约采访时,王老依旧很爽快地答应了。他家较  相似文献   

4.
杨洁 《台声》2010,(12):38-40
<正> 近期,湘籍台胞李佑增先生为捐藏竹雕艺术品再次来到湖南大学,因先生此行没有随同人员,我便有幸承担了陪同与接待先生的工作。经过两周时间与先生近距离的接触,我深深感受到了先生的胸襟和崇高。闲暇之余,怀着一种虔诚、钦佩的心情拜读了他早期所撰文稿:从《牧童老兵》、《我的心声》、《佑增自白》、《人生如梦,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方的初春,依旧寒冷。冬小麦刚刚开始返青,大地仍几乎是一片灰黄色。可是当我来到山东省菏泽地区定陶县中沙海生产大队时,却看到了斑斓的色彩,颇有点春意盎然的气息;这种气息不只是表现在姑娘们鲜艳的服装上,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人们的欢愉和奋发上。  相似文献   

6.
毛袜寄真情     
日前 ,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老山西里居民小区14栋24号的郭秀女士 ,将自己亲手编织的6双毛袜 ,送到了石景山保安公司驻首钢老山房管所的保安员手中 ,并表示还将继续编织 ,直到为保安分队的20名队员每人编完一双为止。为此 ,笔者专程走访了今年43岁的郭女士。保安同志是我全家的恩人当笔者来到郭秀女士家时 ,她正在为保安员编织第8双毛袜 ,问及她为何要为保安员编织毛袜时 ,郭秀女士告诉笔者 :去年10月29日晚 ,郭秀女士的丈夫赵振邦 ,在老山西里居民小区大门口发生车祸 ,正呻吟不止时 ,是老山房管所保安分队年雪飞队长拨打了“1…  相似文献   

7.
备课卡片     
老山防御战1247个日夜老山,地处我国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边境线上,是举世瞩目,八方敬仰的地方。自1979年3月被越军占领后,至1984年4月止,越军向我老山、者阴山边民发射炮弹28000发,打死打伤我边民200多人。我英勇的边防军,于1984年4月2日至5月2日收复老山、者阴山。至1987年10月2日,在这个阵地上,防御战进行了1247个日夜。这期间,越军对我发动了上千次袭击,但我军没有丢失一寸土地,老山巍然地屹立在我国南疆!我军为什么能战胜越军那样凶狠的敌人,指战员们的回答是:一是我军有不怕苦不怕死的光荣传统,二是严格的训练,三是指挥得当,四是人民群众的支援,五是共产党员的带头作用。在老山的守卫部队中,共产党员有“五个在前”,即排雷在前,冲锋在前,站岗放  相似文献   

8.
罗建平 《文明大观》2001,(11):108-109
就像当年与绿色军装有着那段割舍不断的情缘,从戎25载的张春生1999年转业时,第二次选择职业仍与国徽和制服有缘,他当上了检察官。仲秋时节,笔者来到厦门市人民检察院起诉处拜访了担任助理调研员的张春生。四年后再次谋面,张春生依旧一副见生人似的羞涩。问明来意,他双手摆个不停:老朋友聊聊可以,采访宣传就免了。  相似文献   

9.
爸爸从老山前沿阵地采访回来,并带回了一捧红土,一捧“普通”的红土。他深沉地对我说:“这是我从老山前沿阵地上带回来的土,在这捧上里,有烧焦了的草根,打落了的弹壳,还有烈士们的鲜血……。”那天晚上,爸爸向我讲述许许多多老山前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7,(26)
<正>2013年4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分别来到海南省琼海市和三亚市视察。时隔4年,《小康》记者一行回访了三亚亚龙湾兰德国际玫瑰谷和琼海市潭门镇。如今,玫瑰谷正结合一二三产业打造玫瑰产业小镇,而潭门镇则从传统渔业向休闲渔业发展。2013年4月8日至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时任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时任海南省长蒋定之陪同下,分别来到琼海  相似文献   

11.
樵夫 《观察与思考》2005,(10):54-55
<正> 五月的阳光仿佛发出了哔剥作响的声音,尽管有一二天细碎的雨帘挡在了我们的眼前,但明朗而有些脆性的阳光依旧打入心底,让人的心灵无法庸常。我怀抱着《柏拉图》全集以及七八个版本的《西方哲学史》来到一个僻静之所。这是上好的去处,茂密的法国梧桐树遮蔽着脆脆的阳光,芳草萋萋地从脚下向远方无垠地漫泛、延伸着缓缓的江水平和地流淌着。我长久地凝望着眼前这一派宁静的景致,内心有一股莫名的激动漫上心头。阳光从树梢间落下来仿佛珠子跌落在绵亘的草地上,无声无息。在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难忘那支歌     
时下的歌坛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然而由于自己天生五音不全,也只能望歌兴叹。但是,有一支歌却长期萦绕于怀,难以使我忘记……七八年了,即使哼不成调,却常在我心中默默吟唱的仍然是那支《热血颂》。 1987年底,我雀跃着奔向了火热的军营,在人数不多的欢迎仪式上才知道,那时我所在部的将士们正在老山前线浴  相似文献   

13.
在普天同庆的建国五十周年之际,作为与共和国同龄的共产党员、大学老师,怎能忘记去告慰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同志呢?我于10月2日专程从北京南郊来到西郊的万安公墓,拜谒这位伟大的学者、教授、反帝反封建的“最勇敢的战士”。但是李大钊烈士陵园正值例行国庆休假,进不去,我只好坐在陵园外李大钊、赵纫兰墓穴原址上沉思。回顾来时一路上繁花盛开、欢歌笑语的节日景象,我浮想联翩,无限感慨。我只好又于开馆的第一天,10月7日,再次来到李大钊烈士陵园。我仔细看了烈士革命事迹陈列室的展览和众多的题词碑铭,买了文字介绍…  相似文献   

14.
我第一次读到何天行的《楚辞作于汉代考》,是在四十年代末期。那时学术界对它并没有任何反应。而我也只是曾在书眉上写了一些零星的看法;并在讲课时,顺便批评了它的某些论点。不料八十年代的今天,在日本学术界掀起“屈原否定论”的高潮中,何氏的《楚辞作于汉代考》,竟被誉为“最周密、最系统”的著述。(见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文学会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中国文学研究》三期,稻畑耕一郎《屈原否定论系谱》)这就是我不得不旧事重提,再次评论一下这部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李颖,做得到     
1973年的秋天,我来到这个世界,一岁半时,不幸患了中耳炎,由于治疗不当,半年后,失去了听觉。爸爸妈妈快急疯了,带着我四处求医,可是那一张张权威的诊断书,如同无情的宣判,将我打入了一个死一般寂静的世界。 爸爸妈妈望着襁褓中依旧天真  相似文献   

16.
<正>在会议议程上,我发言的题目是"为什么反思‘革命与妇女解放’成了女性的专业"。我先说一下这个题目。2005年我在《读书》杂志上发过一篇文章,题为《后妇女解放与自我想象》。提交时的题目是《后妇女解放与男性知识分子的自我想象》,刊出时"男性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6,(24)
正前不久,同事告诉我新西兰驻华使馆举行了一场电影纪录片的媒体放映会,电影叫做《走进红色中国》,是一个新西兰摄制组在1957年时来到中国,拍摄了当时的城市发展与人民生活样貌。初听这样一个选题,很令我兴奋,因为我们现今对于改革开放以前的影像资料看到的十分稀少,我们对于自己曾经的历史缺乏直观的了解。我就很自然地联想到了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在1972年拍摄的《中国》,这部《走进红色中国》会不会和《中国》相类似呢?进而  相似文献   

18.
“能被这个节目邀请来到这里,是我的荣幸。”当我采访台湾节目主持人、歌手费玉清时,他很诚恳地对我说。 费玉清与同样来自台湾的艺员高凌风、李美凤、于台烟等4人是来参加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走进台湾》栏目开播一周年特别节目的录制,这一特别节目是中央台《欢聚一堂》栏目和《走进台湾》联合录制的。在录制现场,我还见到了一年来为《走进台湾》而奔忙的人们。  相似文献   

19.
马壮  陈文韬 《台声》2023,(5):85-86
<正>从初入大陆到见证大陆发展,他们是参与者亦是见证人。近日,3名台湾青年做客中国新闻网《青听·两岸》栏目,畅谈在大陆的求职经历,讲述他们所见证的大陆变化。对话29年前的自己丁翊凯:《狂飙》《后宫甄嬛传》在台湾很火台青丁翊凯,2岁时跟随家人来到大陆,对大陆有着深厚的感情。赴台湾念大学时也选择了和两岸事务相关的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再次回到大陆工作。  相似文献   

20.
从1997年1月份以来,我每月都按时收到《楚天主人》杂志。当从邮递员手中接过贵刊后,我总是压下一切事儿,爱不释手地、一字不漏地将它看完,若发现重要文章、重要段落或重要词句时,我当即用笔划上杠杠,做上记号,以便以后用时易找。为了便于保存、防止丢失,现在我将1997年1至12期的《楚天主人》装订成"合订本",放在书柜里作珍贵资料保存起来。我为什么把《楚天主人》看得这么珍贵呢?因为我是人大代表,而《楚天主人》又是面向我省各级人大代表的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