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民族》2013,(9):12-13
傣族是爱水的民族,祖先传下规矩:人人都要敬水,崇拜自然万物,因为有了水,才会有田地、有粮食。才会有人类。 《生命之水》 没有森林,就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田;没有田,就没有人……  相似文献   

2.
张庆行 《今日民族》2006,(10):44-46
“有森林才会有水,有水才会有田地,有田地才会有粮食,有粮食才会有人的生命”。这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双版纳傣族民间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谚语,也是傣家人远古至今所尊崇并致力践行的生态观。凡到过西双版纳傣族村寨的人,没有一个不被那迷人的田园、庭院园林风景所打动、所陶醉。的确,西双版纳傣族村寨除了她那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的傣家竹楼和色彩艳丽、婀娜多姿的傣家服饰之外,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这生机盎然、青翠欲滴的村寨周围的林木、凤尾竹及各家傣楼四周的花草、果木了。这些花、木和傣楼经过傣家人的巧妙搭建、精心组合,构成了一幅幅鸟语…  相似文献   

3.
傣族的生活和生产对水的依存关系形成傣族的哲学观念:水是生物的生命之源,是圣洁、光明、美好的象征。水在傣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典章文化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因此爱水、护水,对水格外亲近、崇敬、虔诚。傣族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习惯以及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构成他们的传统水文化。他们把一瓣心香和高超的技艺献给与生命攸关的水井,水井文化是水文化的组成部分。选井:傣族居住在江畔水涯,但他们所饮用的却常是井水,因为井水优于河水。他们的饮用水井不是在村中,傣族对水井的选择和管理而是在村头寨尾,隔离村寨一段距…  相似文献   

4.
土卡河村是中老越三国交界江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曲水乡高山村下面的一个傣族自然村,这个傣族村落原本以打渔和传统的农业劳作为生。但由于地理位置适宜的关系,橡胶公司和水电站相继进入,对本村的生计方式造成了很大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土卡河水电站建设和橡胶公司的进入对土卡河村的影响来反映出在现代化进程中这样一个傣族渔村的生计方式是如何发生变迁进而使这个民族文化发生了改变的。  相似文献   

5.
正保山市是云南典型的散杂居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0.87%。一般来说,散杂居民族地区的民族工作抓手不多。正是因为这样,散杂居民族地区的民族工作更考验、也更体现民族工作的理念。在昌宁县湾甸乡,水与火的民族同耕一片田;在龙陵县龙山镇,曾经在发展路上掉队的芒麦村如今发展势头强劲;在耈街乡,传承几千年的苗族服饰重新焕发生机;在腾冲市荷花镇,佤族清戏如众星捧月;在隆阳区潞江镇,傣族村  相似文献   

6.
傣族分布在我国西南边陲,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壤土相接。据1982年人口普查,有80多万人口,占云南省少数民族的第四位。傣族是较早从事农业生产的民族,也是最早栽培稻谷,使用犁耕的民族之一。长期以来,他们滨水而居干栏,是一个典型的坝居民族。并与居住在同一区域的众多少数民族,共同相处,休戚相关,结成兄弟关系。历史上傣族曾建立过强大的地方政权,与中原王朝保持着臣属关系,并以所创造的灿烂的傣族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同时,他们又是一个跨国境而居的民族。境内外的各个部分,在文化上互相影响,互相渗  相似文献   

7.
邓永进 《思想战线》2008,34(3):81-86
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活态文化大量存在,且顽强传承.究其原因有六:一是环境封闭、严峻、独特;二是傣族众多、聚居、发达;三是地区经济稳定、发展;四是区城自治、民族政策落实;五是我国宗教信仰自由;六是傣族性格逍遥、自信.  相似文献   

8.
在深入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神话传说中的水、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宗教信仰中的水崇拜和节庆活动中的用水习俗、人生礼仪中的用水习俗等四个方面.对西双版纳傣族的水信仰、水崇拜、水知识及其相关的用水习俗进行了深入的研宄与探索.文章认为,傣族的水信仰、水崇拜和水知识,是傣族水文化的核心,在傣族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一核心的文化理念指导下,西双版纳傣族形成了一系列与水密切相关的宗教礼仪和用水习俗,形成了一整套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水资源的技术和制度,有力地保障了西双版纳数千年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西双版纳成为地球北回归线上仅存的最后一块绿洲.深入发掘、系统总结傣族传统水文化中所蕴涵的理性与智慧用以指导今天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清理、继承和发展傣族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所、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云南分会将于一九八一年秋在昆明召开傣族文学讨论会。讨论的主要内容有:傣族社会发展与傣族文学的关系;民间歌手在傣族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傣  相似文献   

10.
图书是文字的载体,文字是图书的先导。因此,研究云南图书出版的历史时,会接触有关文字方面的问题。我就是在探索云南各民族图书出版历史方面的问题时接触傣文的。一接触傣文,我便发现:一方面,傣族语言、文字研究的先行者,在这个领域已经有了一些有益的见地,为后来者开辟了道路;另一方面,也发觉一些新涌现出来的研究人员,特别是傣族的研究人员,在研究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方面,有了一些新的发现。尽管目前还不能对这些新的发现作出科学的结论,但至少可以说有了突破。这是难能可贵的。在此,我将探索傣族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1.
一个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从来都不可能是孤立进行的,它与其他民族的文学艺术总要发生联系,总要吸收其他民族的长处来作为发展自己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傣族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傣族人民和我国各族人民一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相互交流,密切往来,共同创造了统一的祖国文化。傣族是一个很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并结合自己的特点加以发展创造的民族。傣族文学在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来:  相似文献   

12.
有一种舞蹈是永恒的  有一种爱情是不朽的 如果把这种舞蹈和爱情结合在一起,那么,这个世界会有多么的动人。 刀美兰,傣族公主,傣族名字楠蝶蒂娜。早在60年代就以《孔雀舞》为代表的民族舞蹈享誉中外,堪称我国民族舞蹈的一代大师。 2000年金秋的一个下午,在玉溪烟厂采访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节目时,我有幸成厂刀美兰.另一部份真实生活的听众。由此,才听到了她具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 50年代初. 15岁的刀美兰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光彩照人,澜沧江清澈的江水和热带雨林造就了她特有的气质。尽管公主的光彩只是“小…  相似文献   

13.
编写好一个民族的文学史,确非易事。它特别需要占有大量丰富的材料。《傣族文学简史》(云南民族出版社1988年出版,以下简称《简史》)的编著者岩峰、岩温扁、岩林是傣族诗人、科研工作者,长期从事本民族文学的翻译、研究工作;秦家华、王松虽为汉族专家,但亦曾较长时期生活在傣族聚居地区,积多年研究之心得和丰富的傣族文学资料。因此,《简史》上溯远古时期的古歌谣,下至本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园地和新人新作,汇集了大量的傣族民间文学资料和书面文学作品,并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这些资料和文学作品,进行审慎的剖析、探索和研究,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了傣族文学发展的概貌;评述了傣族文学作品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体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揭示了傣族文学本质特点及发展的轨迹,作出了有一定理论深度的概括、归纳和总结。同时,用大量丰富生动的考据,描述傣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富于创造的民  相似文献   

14.
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中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出它的境况所造成的,而它的境况归根到底是受它的生产力状况和它的生产关系制约的。”生活在云南境内的傣族,有悠久的历史。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养育和塑造了这个民族。傣族同其它民族一样要经历生老病死,但在其生老病死的过程中所展示出的对生活的领悟与生命的流程取向较之其它民族却大异其趣。这是民族心理的  相似文献   

15.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各个民族由于历史上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以及由于自然环境、风土人情、语言习惯、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审美观也就有着不同的特点。认真地探讨这些特点,对于批判地继承各民族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的民族新文化、新风尚,是很有益处的。傣族文学集中地体现了傣族人民的审美观傣族,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他们大都在平坝江边傍水而居。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风光秀丽。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优厚的生活条件,也培  相似文献   

16.
杨合 《当代广西》2014,(9):56-56
正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气息:民居的气息、服饰的气息、耕作的气息、风俗的气息,等等。它们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之风,吹拂于大地的某个角落,发出或大或小或急或缓的节奏,惊醒了世人的眼睛。河池大地,就因为有了民族的融合、民族的个性、民族的多姿、民族的深邃,才持续不断地散发出了异彩纷呈的民族气息。因而,才惹得这方山水,风情浓郁,眉眼俊秀,引人瞩目。红水河,以一位母亲的包容和厚爱,孕育了其两岸一个叫壮族的民族。他们像红水河一样,个性卓然,既有如水的温柔,也  相似文献   

17.
<正>傣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全国有130多万人口,其中,云南有122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傣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保存价值。早在一千多年前,傣族的先民就在贝叶、绵纸、竹简上刻记下了自己的文化历史,留下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小说、诗歌等,仅用傣文写成的长诗就有550余部。据传,古典傣族文献有"别闷系版康"(84000册)。目前尚存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县(市)图书馆、档案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族人民在自然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协调人地关系等方面都有许多可取之处。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今天,我们应当重视对那些有利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传统、经验和方法加以总结、提高和推广,使这些民族文化成为我国实施可持续战略的宝贵财富。一、傣族的婚嫁习俗传统有利于计划生育和实现人口的低增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嘎酒乡是我们典型调查的区域。嘎酒乡位于景洪市郊区,是一个以傣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乡。全…  相似文献   

19.
谈到傣族诗歌的时候,首先引人注目的,是那以柔美、委婉见长的叙事长诗。在傣族文学中,有没有比较壮烈、崇高的英雄史诗呢?过去,研究者很少涉及这个问题。近几年来,随着新资料的不断发现和研究工作的进展,许多学者已经明确提出:傣族文学中有英雄史诗。这对推动傣族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同其他民族一样,在傣族古代史上,曾经历过氏族、部落到部落联盟这样一个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田林县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优势,围绕建设“生态大县”“、水电大县”、“林纸大县”的目标,大做“山、水、田”三篇文章,使荒山“绿”起来、河水“亮”起来、田地“黄”起来。为荒山披上“绿衣”。该县把绿化造林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和富民工程来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