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新政时期,内忧外患的清政府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此次禁烟运动既继承了道光时期的禁烟教训,又为新中国时期的禁烟运动提供了宝贵经验。1906年光绪帝下达禁烟谕旨,禁烟运动就在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的迅速展开了。禁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就是戒掉鸦片烟瘾,既是禁烟运动当中最难的一部分,也是最根本的一部分,但它却面临着种种阻力,对于戒除鸦片烟瘾运动的开展形成了相当大的困扰。  相似文献   

2.
民国宁夏“禁烟”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在军阀更迭的西北地区,种植、吸食鸦片者十分普遍。军阀们为了弥补军费开支,扩充实力,中饱私囊,几乎都以禁烟为幌子,实行罚款,征收烟税。这种禁烟措施,使西北贫苦人民深受其害。 1915年3月,北洋政府甘肃督办张广建“通令全省禁种鸦片,并派员赴各地查拔烟苗“。当时,宁夏归甘肃省管辖。宁夏护军使马福祥依照通令,也在宁夏厉行禁烟。这次禁烟最为得力,使宁夏地区7年未见  相似文献   

3.
鸦片是西方列强打开中国中世纪大门的敲门砖。自毒品在中国泛滥成灾后,禁烟便成了中国政府治政的中心任务之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周密的部署,凭借对社会的有效控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发动了一场禁烟运动。仅仅用了3年时间,帮助千百万烟农改种作物,帮助2000万烟民脱瘾新生。危害中国百年的毒品问题被扫进了历史垃圾箱,1953年中国政府庄严宣布,中国已是一个“无毒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禁烟禁毒。早在三四十年代,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了根绝根据地内的烟毒,曾制订和颁布了《陕甘宁边区禁烟毒条例》、《陕甘宁边区查获鸦片毒品暂行办法》、《陕甘宁边区查缉毒品办法》等一系列禁烟毒的法令法规,专门成立了陕甘宁边区禁烟督察处和查缉毒品委员会,在陕甘宁边区境内雷厉风行地开展了禁烟禁毒运动,收到了良好的成效。陕甘宁边区政府的禁烟禁毒政策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一、严禁种植鸦片烟苗烟苗为烟毒之源,禁烟毒首先要禁神鸦片烟苗。边区政府三令五申,要求各专署、县市、区乡政府经常派干部深…  相似文献   

5.
1951年至1953年,我党在东北地区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对鸦片烟民的改造工作。到1953年底,全东北地区的禁烟禁毒工作基本结束,从此,泛滥近百年,给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无法估量损失的烟毒在东北大地上彻底消失。 1 鸦片最初由阿拉伯人传入我国,主要作为药剂使用,而且数量十分有限;只是在鸦片被西方殖民主义者作为掠夺中国财富、毒害中国人民的工具时,鸦片给中华民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东北,是清政府的龙兴之地,也无法避免烟毒之劫。1859年7月,在营口、貔子窝、小平岛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初期,川北地区烟毒严重泛滥,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川北行政区党委、行署大力推进禁烟禁毒工作,成立禁烟禁毒委员会,制定相关规定厉行禁绝烟毒,并坚持在法治化基础上处理烟毒案件,发动川北人民最终禁绝了烟毒,促进了川北地区社会整体性的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7.
自毒品在中国泛滥成灾后,中国清朝廷和历届政府围绕禁烟问题,采取了许多措施,有的成效明显,有的成效并不十分明显,有的甚至寓禁于征,“助纣为虐”。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清朝廷和中国政府发动了3次大规模的禁烟运动,他们所采取的措施,对当前福建省禁毒斗争不无借鉴意义。 1839年,在清朝道光皇帝的推举信任之下,林则徐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禁烟运动。为了达到禁烟的目的,林则徐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查禁走私鸦片。林则徐意识到,要使禁烟  相似文献   

8.
鸦片是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的敲门砖,自毒品在中国泛滥成灾后,禁烟便成了历届中国政府的大事之一。 解放前,龙岩的旧政权虽然明令禁烟,可是贪官污吏内外勾结,甚至公然开设烟馆,贩运、销售鸦片,烟患屡禁不止。1923年,军阀李烈均、赖世璜与地方豪绅相勾结,强迫农民种鸦片,规定每亩征收鸦片捐大洋12元,不种或歉收均不得减免,农民怨声载道。龙岩人民有禁烟斗争的光荣传统,郭滴人曾组织教师、学生和农民,手持“种烟必  相似文献   

9.
解放前,安徽省鸦片烟毒流行很严重。1932年(民国21年),国民党安徽省民政厅曾制定禁烟章程,对限制当时的烟毒危害起到过一定作用,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汪伪安徽省政府也曾进行过所谓“禁烟”,并于蚌埠设立“禁烟局”,但实际上却为日本积极倾销鸦片及海洛英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0.
严禁鸦片烟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社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1950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就发布了《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具体工作。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以后,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禁烟禁毒的群众运动。武汉市的禁烟禁毒运动,遵照中央和中南局的指示精神和全国的统一行动部署,在中共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于1952年6月开始进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初期的禁烟禁毒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鸦片战争后,罪恶的鸦片贸易合法化。从此,鸦片大量输入,造成中国更加严重的白银外流。腐败的清政府为遏止白银外流,实行愚蠢的“以毒攻毒”政策,鼓励国内种植鸦片以分“洋药”之利。于是,许多地方的农民将种植粮食的耕地改种收益高于粮食的罂粟。这样,外国烟毒大量涌入,中国自己大量种植,鸦片迅速遍及全国各地,给中国人  相似文献   

12.
清朝末年,鸦片烟毒流害已久,禁绝洋烟和土烟势在必行,东北地方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设立各种禁烟机构,使禁烟斗争取得重大成果,全国首先申报禁种土烟的五省中就有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但是,迫于当时的形势,东北地方政府并未完成彻底禁绝鸦片烟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王香 《世纪桥》2008,(5):57-58
清朝末年,鸦片烟毒流害已久,禁绝洋烟和土烟势在必行,东北地方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设立各种禁烟机构,使禁烟斗争取得重大成果,全国首先申报禁种土烟的五省中就有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但是,迫于当时的形势,东北地方政府并未完成彻底禁绝鸦片烟的重任。  相似文献   

14.
王香 《世纪桥》2009,(7):69-70
张作霖取得东北地区的实权后,统治初期保留了清末民初的禁烟成果,并继续厉行禁烟政策,但1927年后重开烟禁,实行“寓禁于征”的明禁实纵政策,破坏了禁烟成就。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秉承父业,采取了严禁鸦片的政策。本文初步探讨张氏父子统治东北时期的烟政,以汲取历史经验,以史鉴今。  相似文献   

15.
王巨新  王欣 《理论学刊》2007,(6):101-103
清朝前期禁烟法令经历了由疏漏到严密的发展过程。雍正乾隆时期,禁烟法令比较简单,且未严格执行。嘉庆时期,清廷开始严厉禁烟。道光时期,清政府禁烟法律更为严密,罪行惩罚也愈加严厉。清朝禁烟法令的失效说明,有法可依固然重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林则徐的禁烟决心非常坚定,但林则徐处事并不鲁莽,他对国际贸易争端引发的外交问题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为督促西商交出鸦片,林则徐对每一箱鸦片都给予了赔偿,以一箱茶叶换取一  相似文献   

17.
解放伊始,中共漳浦县委、漳浦县人民政府和公安机关就把禁烟禁毒作为一项社会改革、稳定社会治安的重要任务来抓,迅速且卓有成效地开展禁烟禁毒斗争。 漳浦受鸦片茶荼毒由来已久,上溯明末清初,时西方列强凭借船坚炮利强行把鸦片输入中国,与“五口通商” 口岸之一的厦门岛仅一水之隔的漳浦。境内烟馆广设。当时流传着这么一首民谣:鸦片未煮是土,煮了是糊;未吃忠厚,吃了糊塗;妻儿没顾,亲友  相似文献   

18.
六选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是道光皇帝一生中最正确的决策。当年,他读到林则徐奏折中“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想必惊出了一身冷汗,而《禁烟六策》和奏折附件中的禁毒药方使他相信,在湖广一带禁烟富有成效的林则徐是完成这项任务的最佳人选。全权在握的林则徐并没有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凭着多年的从政经验,他深知此行的艰巨与凶险。第一,皇帝口含天宪,可以朝令夕改,他并不能够完全体现自己的意志;第二,走私鸦片的收益占英国国家年度总收入的六分之一,英国人不会轻易妥协;第三,鸦片贩卖集团的政治代表暗中阻挠,会…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后,根据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福州、厦门等5个城市被开辟为通商口岸。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不平等条约,源源不断地通过福州等通商口岸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清朝末年,烟毒已遍及全国各地,使中国人民深受其害。福州是抗英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故乡,福州人民素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他们秉承林则徐厉行禁烟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对林则徐关于吸食鸦片足以导致亡国灭种、家破人亡的警示体会尤为深刻。一些有识之士,继承林则徐坚决禁烟之遗志,发起组织厉行禁烟的群众团体,力图以社团之力量,推动和督促政府坚决禁烟,以挽救国家民族于危亡之中。  相似文献   

20.
延安时期是指1935年10月中共中央抵达陕北吴起镇,到1948年3月离开陕北东渡黄河的这一时期。延安时期之前,这一地区由于经济文化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加上日本侵略者毒化政策的渗透,致使烟毒严重泛滥。针对这种状况,中共立即开展全面的禁烟禁毒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陕甘宁边区政府出台系列禁烟禁毒的政策法规,严禁陕北地区军民种植罂粟,吸食、贩卖毒品。同时还设立专门的禁毒机构,并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以彻底根绝烟毒。中共陕北禁烟禁毒运动取得巨大胜利,不仅确保民民众的身心健康,而且稳定了边区经济秩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