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党员的思想道德直接关系党的思想建设的成效。道德的目标是善的实现。能否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道德意识的出发点,是判断党员道德善的标准。党员善的道德养成必须通过善的意识培养、善的道德行为的实践展开,最后通过善的道德理想人格的塑造才能实现。党员道德建设必将带动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党员的道德建设也有利于从严治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以党员先进性促进和谐校园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与促进本校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与推动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着力解决高校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和师生高度关注的问题,大力提高党员素质,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服务师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先进性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要构建和谐校园,首先就要实现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管理者与师生之间在共同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下的和谐相处。而高校中的党组织、教职工党员和大学生党员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各项任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高校党组织要在促进和谐校园构建中发挥核心作用。高校…  相似文献   

3.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党员道德人格,是决定其党员人性高下的基础;党员政治人格,是决定其党性高下的基础。二者反映了做人与做党员的关系,体现出人品与党品、人格与党格的区别和不同的价值取向,是党内思想教育的内核。加强党员的道德人格与政治人格的塑造与培育是更好"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现实需要,更是以此为牵引来推动党内思想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本文阐述了应如何加强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探索确定师德先进性教育的目标、任务、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高校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5.
《党课》2007,(4):20-21
在思想建设方面,要通过建立健全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制度,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文化修养,达到形成共识、思想统一。一是完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经常抓学习、搞调研、作交流的制度,用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树立党组织和党员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信念和信心。二是在党内建立和完善以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为内容的文明道德风尚制度,使党组织和党员带头在党务、政务、商务和社会诚信建设中增强诚实守信意识。三是建立健全党内和谐创建活动制度,以创建和谐党组织等各类载体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对立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党员成才意识的培养,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建立高校学生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的一个基点。高校和谐人际环境的建立,有助于大学生党员的成长成才。作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理应为创设大学生党员和谐人际环境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康化椿 《求实》2008,1(1):37-40
社会和谐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主体道德人格的二重性.它反映着人的本质统一性的疏离和分裂,反映着真正主体地位的漂移和虚幻,因而表现为道德人格的不确定和道德自谬.其特征是自我变异认同性、社会随机性、不稳定性、不完整性、良知未泯性.它在道德意识、道德交往关系、道德实践等方面具有多种复杂表现.人格二重性的成因包括主体自身、共时态环境、历时态环境以及道德领域自身等成因;其危害主要表现为道德主体的困境、道德理论建设的困境、道德生态建设的困境、道德实践预期的困境.克服人格二重性,道德建设必须务实以促进主体的自我道德统一性、优化道德生态以提供这种统一性的良好环境,强力推进制度改革以获得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8.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党员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通过问卷调查对高校党员教师的压力背景、心理健康现状、心理问题原因几个方面进行剖析,从而提出高校党员教师的心理健康干预策略,以促进高校党员教师的心理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党员教师扮演着党员和教师双重角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受到社会思潮的冲击,当前高校党员教师中出现了理想信念模糊、宗旨意识淡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不高等问题,需通过完善党员教师再教育机制、建立党员教师考评体系、制定相应激励机制等途径提高党员教师党性修养,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表明,党和人民的事业能够取得成功离不开党的队伍建设。新的国内外形势下,中共中央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从根本上需要从党员自身入手。站在伦理学的视角,从党员"善"的道德意识培养、"善"的道德实践行为、以及"善"的道德理想人格塑造为切入点,探讨党员道德建设问题不失为一种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高校党建工作创新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了组织和政治保障,而作为高校党建工作最前沿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创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种创新实践模式来强化加强基层党建对党组织建设、党员培养、党员作用发挥等诸多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监督和教师党员监督现状的调查显示,高校基层党组织通过党员教育提升了党员监督意识;能够经常开展组织生活会,党委、行政部门党员干部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方面比院系党员干部更加积极;在党务公开、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方面有待加强。部分教师党员不敢在党的会议上公开批评领导干部的错误言行;面对不公正现象,多数教师党员选择回避而非勇于斗争。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监督和党员监督应从优化高校治理结构和激发个体积极性两方面入手,促进党员个体与环境的良性互动,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高校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3.
和谐视角下的高校党建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切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是党中央向全国高等教育战线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高校党建工作必须与和谐校园建设有机结合.和谐视角下高校党建工作应不断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强化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模式、健全长效机制,为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大学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4.
高校德育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发展的需要,既要符合时代要求、面向现代化,又要面向未来.故大学人格教育要重视包括责任人格、知识人格、主体人格、创新人格、和谐人格等在内的理想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本文阐述了应如何加强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探索确定师德先进性教育的目标、任务、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高校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的强与弱直接影响到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党的未来事业,深入分析目前学生党员角色意识中存在的问题,可针对性的采取加强党性学习、创新活动形式、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增加政治荣誉感等强化党员意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刘禹彤 《世纪桥》2011,(15):101-102
道德人格是人格的道德性方面的规定,是个人的禀赋与后天的道德实践活动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的统一。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内涵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及其过程的集合体。健全的道德人格的养成需要在高校教育中树立人格教育的理念,需要大学生群体有培养健全人格的自觉和反思,需要高校教师自觉承担培育大学生道德人格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新媒体时代的鲜明特征,也是适应高校德育工作新情况、解决德育工作新问题、提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的根本方法。新媒体时代要求高校德育突出理念、内容、载体、方法四个维度的创新。高校德育理念创新,主要是树立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德育理念;高校德育内容创新,主要是拓展大学生道德教育核心内容,加强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教育;高校德育载体创新,主要是创新利用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开展大学生德育;高校德育途径创新,主要是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9.
发挥高校党员教师先锋作用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为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根本要求和目标任务.而发挥高校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而新时代党内思想教育对党员人格的型塑有着重大的意义。党员人格包含着相互渗透着的"道德人格"和"政治人格",具有理论性、创新性、利民性、务实性等特征。持续的党内教育可使广大党员个体明确共产党员人格的普遍内容并不断内化为自己的特殊人格,可使共产党员人格的特质在党员个体人格中逐渐鲜明地体现出来并保持下去。开展党内教育以型塑党员人格的途径,是对党员进行形象的艺术与抽象的理论的双重"灌输",用党内先进人物的"榜样力量"感召全党,弘扬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传统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