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签署文化交流协议是深化国际或区域间文化交流合作的流行惯例。随着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活动的日益深入,文化交流协议的签署显得更加重要。两岸文化交流协议应着眼于调和两岸文化差异,促进高度文化自觉,实现文化价值共享等方面的内在本质功用,从而实现两岸良性文化互动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两岸关系交流的潮流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仅有经贸合作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深化文化交流。文化交流合作机制是建构两岸和平发展框架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是形成两岸统一认同的重要环节。本文拟以两岸文化合作机制与文化共同体构建为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两岸文化的深入交流合作需要两岸民众的共同参与,融入百姓寻常的生活,体现可及性与普遍性,并使之常规化。扩大两岸文化交流的民间参与,应是未来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着力点。两岸政治、经济、结构、文化理念、文明素质等正处于顺应全球化发展的转型期与现代化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4.
李秘 《台湾研究》2010,(1):7-11
随着台湾政局变化和两岸“三通”实现,两岸关系正在步入和平发展期。这一和平发展期与过去30年两岸交流相比,到底有什么不同?仅仅是在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更进一步,还是在交流模式和动力机制上有所变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否需要增加新的动力机制?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杨磊 《台湾研究》2014,(5):72-80
台湾佛教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明清时期佛教随大陆移民传入台湾以来,两岸佛教一直保持着割舍不断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在两岸大交流、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两岸佛教通过双向互动交流,层次日渐深入,范围日渐广泛,开启了两岸佛教交流的新高潮,创造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宗教交流模式。但同时也应看到,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入,两岸佛教的差异性也为两岸佛教间的交流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两岸文学使用共同的语言,具有共同的文化根基,两岸文学关系是两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双方文学发展、文化交流甚巨。本文拟对60年来两岸文学关系的发展变化加以梳理,并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讨今后如何更好、更有效地进行两岸文化交流和在台湾弘扬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7.
谭世坪 《南风窗》2008,(14):19-21
台湾的《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中,攸关两岸经贸、投资及金融往来之规定,有必要加速推动松绑。面临时空背景之极大变化,重要条文应迅速修正,避免阻碍两岸交流及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两岸文化与文化认同的研究中存在一些概念问题与理论问题,一般的文章对这些概念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说法,然而作为学术研究,如果缺乏一定的规范,结果只能各说各话,无法交集,也就无法辨别什么是正确的看法。本文试图针对学术界有关文化、文化认同以及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关系等问题存在的盲点,即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发表自己的意见,提供讨论。  相似文献   

9.
袁伟 《台湾研究》2006,(2):29-34
近几年来,两岸图书出版业交流有了新的发展。无论是两岸图书出版业界的交流,还是两岸图书交流渠道的完善,无论是从文化高度接受对方图书的意愿,还是两岸对对方图书读者市场的形成,都反映出两岸图书交流具有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图书与工业制品和农副产品不同,价值体现在精神和物质领域,因此图书市场涉及到经济利益、文化习俗、意识形态、基础知识、政治立场等多重因素,图书出版业交流的发展,可以说是两岸交流向深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比较两岸征信发展现状,探讨征信平台对接的原则、主要内容和模式,构建运行机制,提出措施建议,解决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在诚信、规范、有序的状态下可持续发展。ECFA签署后,随着两岸经济贸易往来的日益密切,两岸金融机构、商贸企业之间涉及票证往来、货款赊销与预付等相关信用业务也逐步增长,而征信作为信用管理的起点和基础的作用也将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1.
婚姻从本源上讲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制度所确认的一男一女互为配偶的结合,或者说婚姻是以男女两性结合为内容并为一定社会所认可的社会关系,一定的择偶与婚姻制度必定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制度基础之上,是为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社会制度及其文化和伦理道德规范所认可的夫妻关系,也是人类最早的社会规范之一。在决定婚姻产生的直接原因中,社会性因素大于自然性因素。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历史阶段,婚姻和家庭的模式各不一样,但是,自人类诞生以来,  相似文献   

12.
两岸金融合作: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年来,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至2007年底,两岸累计贸易额已经达到7281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出口1259亿美元,自台进口6022亿美元,台湾顺差累计4763亿美元。…但与两岸庞大的经贸规模相比.两岸金融业的合作却严重滞后.形成“大经贸小金融”的不平衡发展格局,影响了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以及台商在内地的投资布局与竞争力。目前,两岸金融合作成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过程中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郑鸣  庄金良 《台湾研究》2012,(1):27-31,56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订,标志着两岸经济金融的交流合作正式进入“制度化”时代。在两岸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两岸经济主体对征信服务的需求将呈现多层次、多样化、跨地域的特点,客观上要求两岸在征信领域开展合作,搭建信用信息沟通平台,为两岸经贸和金融合作提供保障机制,进一步推动落实ECFA后续协议的实施。另一方面,与台湾相比,大陆在征信体系建设方面起步较晚。  相似文献   

14.
唐桦 《台湾研究》2013,(5):11-15
两岸正在逐步进入一个普遍交往的时代,政治互信、经济依赖、文化交流和利益分化都在呼唤两岸走向共同治理。良好社会资本的存在是构建治理模式的基本前提,信任、规范、网络是两岸治理机制中的社会资本要素,两岸治理增加了两岸社会资本的存量。两岸合作治理是解决两岸公共问题的一种方式,其实践机制包含有价值形态、组织形态、政策形态和资本形态,共同参与两岸公共事务,实现两岸人民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5.
张冠华 《台湾研究》2012,(4):5-9,33
2008年以来,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取得历史性突破与积极进展,成为两岸经济合作的亮点之一。当前,全球经济正发生深刻变革,两岸经济社会都在步人新的重要转型期,如何通过加强和深化两岸金融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与特色,在促进双方金融业发展的同时,更有效支持两岸经济特别是两岸企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两岸经济交流与世界经济发展情势密切关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是两岸经济交流的重要驱动力.它推动着台湾厂商冲破台湾当局禁锢,也为两岸合作提供了日益完善的条件,使两岸初步形成了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7.
彭莉 《台湾研究》2009,(2):42-47
1949年以来,随着岛内外政经局势的不断变化,台湾当局有关两岸经贸关系的主流法理结构历经了以绝对主观主义为主导向相对主观主义为主导的嬗变。两岸经贸交流也由“法律上的绝对不可能”渐次转变为“有限制的法律上的可能”。本文拟就近60年来台湾当局的大陆经贸“立法”演进进程作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2012年“大选”之后,国民党在南台湾的选举动员逐步进入一个“结构崩解”的阶段,影响所及,国民党不仅在南台湾各类选举中难以取胜,也因为其所掌握的社会支持网络更趋于弱化,国民党在南台湾绿营执政县市作为一个在野政党的监督力量也随之弱化。因之,即便在多数南台湾各县市议会中,国民党仍掌握较多正副议长席次,但由国民党掌握的县市议会,却对民进党县市政府的消极的两岸交流政策难有影响。检视国民党在南台湾“结构崩解”的情况、影响及民进党县市政府和县市首长的两岸交流政策,并研判其发展趋势,无疑对深入了解南台湾政治社会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加强两岸产业交流与合作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两岸产业交流与合作正面临一系列新的形势变化:一方面,正在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外部需求急剧下降,并将引发全球产业的洗牌,两岸产业交流合作既面临挑战又存在机遇;另一方面,自2008年5月以来两岸经贸关系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积极变化,更将对两岸产业交流与合作产生深远影响。新形势下,研究和总结两岸产业交流与合作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问题,积极探索未来推动两岸产业交流与合作转型升级的思路,对于深化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将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技术进步是推动现代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力量。R&D国际化已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下经济主体寻求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由此,技术转移战略日益成为各经济体的重要发展战略。当前,两岸技术转移主要通过技术贸易、伴随台商投资和陆资赴台而开展、产学研合作深化等途径进行,呈现为技术转移渠道不断增加、规模逐步扩大、层次逐步提升、由台湾地区向大陆单向技术转移转变为两岸双向技术转移的特点。两岸技术转移的动力主要源自两岸客观存在的技术差距、大陆资源禀赋优势、延长台湾地区“成熟期”产品生命周期、促进两岸共同技术进步。同时,两岸技术转移的成效主要体现为:伴随台商在大陆投资和陆企在台投资而形成的竞争溢出、关联溢出、人才流动溢出、知识集聚溢出及衍生两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然而,两岸技术转移仍存在台商赴大陆直接投资技术转移外溢不明显、台湾当局政策阻碍、中美经贸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两岸产学研合作层次较低、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不完善、两岸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相对落后等问题。基于此,鉴于协同创新有助于不同主体间实现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和价值创造。因此,应通过建构强化政府引导两岸技术转移机制、创新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