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桢淳 《侨园》2001,(4):44-45
20世纪前半期,海外华侨投资上海的商业,以南京路上的四大公司——永安、先施、新新和大新公司最为著名。四大公司中,先施公司创办最早,永安公司经营最有代表性,大新公司的创办则晚于其他三大公司,但是资本规模和设备却为其他公司之冠,可谓是异军突起、后来居上。旅澳华侨投资上海大新公司的创办人蔡兴、蔡昌同上海其他大百货公司的创办人一样。都是旅澳华侨。这是上海早期华侨投资商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据统计分析,20世纪前半期上海百货业的投资中,旅澳华侨投资的比例约占90%以上,这与创办人在海外的经历和职业有密切关系。这些公司的创办人,早年大都在澳洲经营果栏  相似文献   

2.
华侨在上海投资银行业,比投资其他经济事业迟一些。但是,自从20世纪20年代以后,华侨的银行业在上海曾较顺利地发展,一度出现繁盛局面。直至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发生后,才使华侨银行业衰落下去。创办最早的侨资银行上海中华银行成立于1907年,初名上海信成银行,1911年改名为中华银行,1913年又改名为中华商业储蓄银行,它是最早由华侨投资创办的银行。  相似文献   

3.
信息博览     
《侨园》1999,(3)
国务院侨办要求保护华侨华人投资者合法权益国务院侨办主任郭东坡表示,今后一个时期,应该在深化引进工作的同时,加强服务,加大保护华侨华人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力度,通过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郭东坡表示,今后应该一手抓引进,一手抓服务和保护,服务和保护是促进引进的重要手段。国内23个城市建立留学生创业园区到去年底,中国已在北京、上海、苏  相似文献   

4.
上海在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的斗争中,依法逮捕了顾膺。此人是个行政十一级的党员干部。他与一个冒充华侨的诈骗犯戴宏道沆瀣一气,充当了这条诈骗船上的“大副”。这是一场可悲的自毁。找出这条自我毁灭的轨迹,看来并不是无益的。  相似文献   

5.
王光华 《侨园》2002,(6):36-37
生活在韩国的3万多华侨华人,近年来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陆续“再移民”到美洲和欧洲一些国家,也有到台湾或香港定居的,华侨华人人数日见减少,韩华社会日渐式微,与其他一些国家日渐兴旺的华侨华人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华侨华人旅居韩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朝鲜半岛地区的华侨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南部谋生,并逐渐融入当地社会,成为古代朝鲜华族。近代朝鲜华侨历史的先驱当属来自中国广东省高要县的著名华商谭杰生(又名谭以时)先生。1874年,谭杰生在汉城开办同顺泰贸易商行。其后,业务不断扩展,该商行在仁川、釜山、元山、群山和中国上海、广州、香港及日本长崎开设分行,主要经营中国的丝绸、中药和朝鲜的  相似文献   

6.
在上海市早期由华侨投资创办的橡胶工业中,有一个知名的“大中华橡胶厂”。它的三位创办人曾是旅日侨商,早年在日本大阪开设商行,后到上海办厂。由于经营有方,该厂发展较快,仅仅几年时间,就在规模、资金、产量上超出了国内同业的不少厂子。  相似文献   

7.
六届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何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认真抓好侨务立法工作,是今后华侨委员会的一项主要的任务。 何英说,我国是一个华侨众多的国家,充分发挥我国华侨多的优势,对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过去,由于“左”的错误的影响,华侨、归侨、侨眷长期受到歧视,尤其是“文革”期间,不少归侨、侨眷遭受迫害,严重地挫伤了华侨爱国爱乡的热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各项政策,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和照顾,进一步激发了华侨、归侨、侨眷爱国主义的热忱。1983年,六  相似文献   

8.
华侨投资企业的问世和发展,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潮流,是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中国人自近代以来振兴中华的一个重要传统。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据考证,这种企业始自19世纪70年代初期。当时,创办于广东南海县西樵简村的继昌隆缫丝厂,是中国近代第一家华侨投资企业。第一家华侨投资企业的创办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前半期,上海南京路上最著名的百货公司有四家,它们是永安、先施、新新和大新。这四大公司都与海外华侨、香港同胞的投资分不开。其中,新新公司成立于1925年,最初的总经理是刘锡基,3年后由于公司内部矛盾,刘氏去职。由当年的创办人之一、旅居澳大利亚的华侨商人李敏周继任,从此使新新公司走上日渐兴旺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1920年,中国报业史上久负盛名的《申报》馆董事长史量才,在上海接待了一位来自南洋的华侨巨商黄奕住先生。一方是报业巨子,一方是侨商巨子,两位巨子的第一次握手,酿成中国金融业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决定联手创办上海滩上首届一指的华侨银行。由于这个银行是由中国金融界和南洋华侨合作经营的,所以命名为“中南银行“。  相似文献   

11.
在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上,有一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大型商业企业“华联商厦”,其前身是国营上海市第十百货商店,再往前推,它就是曾在上海四大百货公司(永安、先施、新新、大新)中列居榜首的永安公司。上海永安百货公司是由以旅澳华侨郭乐、郭顺家族为核心的资本集团于1918年创办的,是华侨资本在近代中国商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家企业,也是我国一家规模大、历史久、驰名国内外的大型百货公司。  相似文献   

12.
陈克振 《侨园》2005,(2):14-15
庄炎林和父亲庄希泉都是归侨革命者,也都是致力为祖国架金桥的侨领。庄希泉是著名爱国侨领、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曾任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副主席。庄炎林是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父子俩先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华侨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并分别任过全国侨联第二、第四届主席,在侨界传为佳话。祖籍安溪县龙门镇的庄炎林,1921年出生于上海。他童年和少年时跟随父母在上海、厦门等地奔波。庄炎林耳濡目染父亲庄希泉和母亲余佩皋的爱国革命行为,牢记父亲“永爱中华,此志不渝”的教导,很早就立下报国之志。1938年,年仅16岁的庄炎林参加革命,从事抗日救亡  相似文献   

13.
翻开不久前出版的《世界华侨华人词典》,在郭光甲的名字下仅有简单的6个字“见异国漂泊记”。顿时,给人一种神奇之感。《异国漂泊记》一栏中介绍说:由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上海电影制片厂和牡丹江电视台合作拍摄,表现日本华侨生活的电视连续剧,是据旅日华侨郭光甲自传《我童年的辛酸和壮年的挣扎》改编。该电视剧曾在中央电视台及50余个地方电视台播映,日本 NHK 电视台、《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等日本报刊均载文介绍,并誉之为“中国版《阿信》”。  相似文献   

14.
初恋至死不知真相 1934年沈醉在上海当军统特务时化名陈仓,时年21岁,他伪装成湖南湘光通讯社记者,偶然中结识了20岁的女编辑莫耶,笔名白云. 白云出生于福建厦门一个封建大家庭里,其父是当地民团首领.白云幼年时随父亲去南洋各处游览,是位见过世面的女子,后来回到厦门,就读于厦门大学中文系.1933年她独自来到上海,在南洋华侨创办的女子月刊编辑部当编辑.这是一个进步杂志.白云热情奔放、思想左倾,是上海滩一位激进的新女性.自从结识西装革履、潇洒俊逸的"记者"陈仓,竟是一见钟情,与之热恋起来.  相似文献   

15.
唐志昌 《侨园》2023,(5):36-37
<正>在江苏省南通市,有一个以华侨烈士名字命名的行政村——海门区海洪乡“林英村”。这是全国唯一的以华侨名字冠名行政村的英烈牺牲纪念地。80年前,一位化名“林英”的泰国青年华侨,在参加祖国的抗日斗争中英勇牺牲,长眠在异乡的土地上。为了解这位华侨英烈献身祖国抗日斗争的英雄事迹,2022年,  相似文献   

16.
先父郝兆先第一次谒见孙中山先生时,正任上海《民国日报》驻日特派员兼记者,时该报为孙中山的国民党机关报。又任中华民国留日学生总会干事、中国国民党东京支部干事(左派),常编辑《三、五》(三民主义、五权主义)季刊,回国印发,宣传孙中山的政治主张。1924年5月下旬,日本政府事先未与中国政府联系,单方面提出取缔华侨入境八大苛例,引起留日学生、华侨、华工的极大愤慨,驻日华侨联合会当即派先父回国呼吁反对。5月底,  相似文献   

17.
论华侨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红秋 《学理论》2010,(24):148-150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的十多年间,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席卷了海外华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人数之多、时间之长、力量之强、影响之巨都是空前的。海外华侨深明大义,维护民族尊严,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将永远镌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18.
王永贵 《侨园》2013,(10):68-69
<正>(接上期)在日本统治时期每年有许多中国人来朝鲜谋生,有许多事要办,需要有人出面,在当时要求华侨们团结一致共同对外,因此各大城市由商人为主在朝鲜各城市组建了"华侨商会"。当时因各种条件没能组建统一的领导,各自建起商会,每个商会的人数不等,指定一两人负责处理日常华侨事务,出面与日方地方官府交涉华侨事务,处理华侨内部纠纷。当时商会一部分资金由商人捐献,其他行业的华侨在生活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做点捐献。华侨商会主要负责人是"会长",由大家推荐,选当地有一定的威望、经济条件较厚者担任。商会以团结华侨,为华侨排忧解难为使命。自从各城市有了华侨团体,华侨们有了团结的核心,有许多问题不必个人出面到官府、警察局,而由商会出面,再不用为办事因不会说话挨打受骂,减轻了华侨许多麻烦,华侨内部发生了纠纷也由商会出面调解,有时家庭出现了纠纷也由商会说和解决。商会还发动华侨互相帮助,帮华侨解决就业问题。华侨们许多方面依托商会,如办户口、执照,商会成为当时华侨  相似文献   

19.
海外华侨最早的教育场所——1691年,雅加达华人公馆建立私塾式的义学,这是海外华侨最早的教育场所。1729年它附设于华侨医院养济院内,后停办。1787年,华侨又在华侨庙宇金德院内重办义塾,称作明德书院。中国第一所侨资办的学校——1872年,中国第一位留美大学毕业生——华侨教育家容闳(1828—1912,广东珠海人)发起创办了香山县南屏乡的甄贤学校(今珠海市南屏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由海外华侨回乡捐资创办的学校。中国最早的侨资企业——1862年,秘鲁一位黎姓华侨携资回国,与他人在广州创办万兴隆出口行。该行资金一万两银子,股东多为古巴、秘鲁、美国华侨,主要经营商业、汇兑和药材,这是中国最早  相似文献   

20.
旅店,是华侨早期回国投资经营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年的广东,华侨投资服务业最早的,就是1875年海口市星马华侨陈兰任投资的泰昌旅社。虽然。早期华侨投资服务业的地区不很广泛,主要集中在广州、江门及汕头等地区,但是他们经营的旅店都是当地一等的旅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