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日本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改革,贯彻2006年新修订的《教育基本法》的基本理念,2007年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了题为《为执行新修订的教育基本法需要紧急采取的教育制度修订措施》的咨询报告,就学校教育法、教师法、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法三大学校教育框架性法律的修改提出了紧急修改建议,以此为开端,日本学校教育法律将面临全面修改。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高等教育,自进入本世纪以来,一直以令人眩目的速度发展.1945年日本只有48所旧制大学,但到1980年时竟高达1025所。高等教育发展的这种迅猛程度,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极为罕见的。这一发展过程是伴随日本教育政策的变化与日本经济界对高等教育领域的逐渐渗透,扩张而相应地展开的。 围绕着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内容,日本的教育政策是从“发掘人才”、“开发人才资源”向着“人才开发”,进而达到“培养未来型的全面人才”的连续过程。应当说,这是一个循着两条轨迹的复合变化过程。其一,日本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发展,一方面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和加强国际竞争,在高等教育方面,大力发展理工科教育,培养经济界所需的科学技术人才,政府将整个教育纳入经济发展计划;而另一方面,由经济界向政府提出种种改革意见,到直接介入中央教育审议会和临时教育审议会,公开提出经济界对  相似文献   

3.
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新一轮教育改革,将培养儿童的"生存能力"以适应社会的急剧变化作为今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的《关于展望21 世纪的我国教育》咨询报告中明确指出:"战后我国经济获得了惊人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回顾过去,在今天这样的一个变化飞快、前途未卜的时代里,培养富有个性与创造性,具有生存能力的人就显得非常必要。所谓生存能力,就是指自己发现问题, 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等全面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央教育审议会指出:"当今社会强烈要求实施国际理解教育、信息教育和环境教育等,但是这些教育都是和每个教学科目内容相关的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可以说非常有必要推进跨领域的、综合性的指导。因此建议通过精简一些教学科目的教  相似文献   

4.
日本第15届中央教育审议会1996年7月19日向文部大臣提交了一份咨询报告,指出要把“在‘轻松宽裕’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作为日本21世纪教育的发展方向。1999年。我国发表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两国在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之时,分别提出了各自国家未来教育的改革目标,日本以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作力第三次教育改革的主题,我国则将推行素质教育列为教育的发展方向。“生存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内涵是否一致?日本提出这种改革目标的国内外背景是怎样的呢?我们能否从日本培养“生存能力”的改革措施中获得一些启发呢?针对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日本在亚洲各国中,是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在60年代,日本人口问题主要是侧重于妇幼保健、家庭计划工作。1959年日本人口问题审议会总会在《人口白皮书》中指出,日本人口转变时期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老龄化、劳动人口激增、贫困和疾病的恶性循环等。1962年人口问题审议会提出了日本的人口问题工作重点已由数量向质量方面转换,并提出提高人口素质的对策。这一时期家庭计划工作主要是由民间来推进,政府在后面给予积极的支持。1968年家庭计画国际协力财团成立。1974年日本国际人口问题议员恳谈会成立,伴随着家庭计划工作的开展,日本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日本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在学校体育教育中,非常重视健康教育,自四十年代起就采取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原则,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具有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我们研究的目的在于取其之长,为我所用,使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向着更有利于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方向发展。随着学校教育思想的不断发展,日本人在现代体育教育中,提出了终身体育、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等体育教育思想,旨在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使体育教学能更好地结合学校教育,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所需人才。日本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提出,有赖于日本人对体育教育意义的认识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扩大,国家与地区之间在经济、科技领域等合作日益广泛,同时在文化、教育等诸领域的交往也不断扩展。在文化交流中,由于文化前景的差异,必然带来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碰撞与冲突。由此,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展开了国际理解教育、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教育,以加深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适应。其中,在国际理解教育中,日本提出的"异文化间教育"的概论可谓颇具新意,确立了与以往国际理解教育、多文化教育不同的内涵与主旨。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高等院校的科研活动属于学术研究范畴。所谓学术研究即“在人文、社会及自然科学诸领域进行的旨在探究真理的普遍的理智创造活动”。1992年7月,日本学术审议会提出了《关于展望21世纪学术研究综合推进方案》的报告。根据这份报告,文部省提出了将日本学术研究的基础提高到国际水平的奋斗目标;并积极采取措施谋求高校科研的振兴。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铃木教学法是国际著名的音乐教学法之一,它旨在通过小提琴教学来培养儿童的音乐才能。本文拟从铃木所提倡的教育观点、小提琴才能教学的特点等方面对“才能教育”思想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借此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从而进一步促进人们对铃木教学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1986年,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关于教育改革的第二次咨询报告》中,提出了日本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基本模式.①在这个报告思想指导下,日本积极进行高等教育,特别是大学考试制度的改革,以健全和完善大学考试体制.在这方面,日本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认真总结和研究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改革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将会有得裨益.为此,本文试图在简要回顾日本大学考试制度的历史与现状基础上,分析日本大学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进一步把握日本大学考试制度的发展趋势.求教于国内教育界的前辈、同行.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在广义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影响下,日本专门学校制度产生了,它旨在满足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量的增加及社会对多种实用型人才的需要,它的产生完善了日本高等教育体系。本文论述了日本专门学校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了专门学校制度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方面的突出作用,提出了我国应借鉴日本专门学校制度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1993年7月1日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中国准则”)和日本大藏省企业会计审议会,1982年4月重新修订并施行的《企业会计原则》(以下简称“日本原则”),进行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工作取得长足的发展,作为素质教育中有机组成部分的艺术教育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尽管如此,艺术教育在我国仍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小学艺术教育,目前这一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在此方面,日本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日本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日本的小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的教育目的是适应儿童的心身发展,实施初等普通教育。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的,日本的《学校教育法》规定了小学阶段的8个方面的教育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于能使生活明朗快活、丰富充…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充满希望与挑战的世纪 ,信息的社会化与国际共享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使得全球的竞争日益加剧。面对这样一个时代 ,日本的大学审议会提出 ,以追求个性化为目标 ,灵活构建大学的教学科研体系 ,并对其作出积极调整 ,从而为提高日本大学的国际竞争力奠定基础。一、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采取灵活的、弹性化的措施 ,积极正确地评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和成果1 .引入弹性学制 ,允许已修满规定学分并取得优秀成绩的本科生提前毕业。日本大学很早就开始实行学分制 ,但与美国的完全学分制不同 ,是一种学年学分制 ,本科生必须在大学学习…  相似文献   

15.
专门学校是根据文部科学省1976年(昭和五十一年)制定的专修学校设置标准设置的。它是专修学校中开设专门课程的学校,是进行职业教育和学习实际生活中必要的知识,技能,技术的学校。自创立以来,其高就业率以及全面的专业设置使得专门学校深受求学者和用人者的欢迎。一、日本专门学校现状日本专修学校设有专门课程、高等课程、和一般课程三个层次。设有专门课程的专修学校称为专门学校。专门学校以培养具有“即战力”的实用技术人才为目标,是日本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招收高中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力者,学习年限从1年到3年不等,一般以2年课…  相似文献   

16.
二战结束以后,日本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了中学课程中与现实发展不相符合的内容,其中包括高中历史教材的改革。日本的历史教育通常包含在社会科教育之中,是社会科教育的一环。到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普通学校的历史教育,逐渐形成了三个主要特征:第一,作为社会科教育一环的历史教育,突出其培养国民素质的教育本质;第二,在学科目标和内容方面,突出小学、初中和高中一贯性的教育方向;第三,以终身教育理论为现实指导,拓宽学科教育内涵。1989年,文部省新订《学习指导要领》,对在指导思想、课程设置等方面,作了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17.
吴健一 《东南亚研究》2002,(4):73-75,80
日本华侨社会是有悠久的历史。在日本华侨社会中,华侨学校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日本华侨社会的变化,华侨学校也有许多变迁,现仅存5所学校。其原因是日本政府所采取的外侨政策和第二代、三代华侨的增加造成了华侨意识的变化,华侨学校的学生渐渐地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华侨学校既有弘扬中华文化的作用又有教学华文的作用。21世纪的中日关系的发展,华侨一定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华侨学校也有培养中日友好人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一向以重视教育著称,二战结束后,面对一片废墟,把发展教育放在首位的举措,更是令世人折服.但是,日本教育政策的另一面,即在重视发展本民族教育的同时,限制、排斥异民族的教育,则反映了日本教育政策的狭隘性,与标榜自己为教育大国的称号是不相称的.二战后日本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学校教育法>.按照<学校教育法>的规定,在日本的华侨学校不属于"正规学校"系列,而属于"各种学校"系列,致使华侨学校的发展受到了束缚和限制,这反映了日本政府狭隘的民族主义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政府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彻底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中入学率达到95%以上,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日本教育如此得以迅速普及和提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日本政府肯于进行大量的教育投资。因此,本文就战后日本教育经费结构及其投向作一分析。 一、公共教育费 公共教育费是指国家(中央)和地方(即地方公共团体——都道府县、市镇村)分别在设置的学校、社会教育机构(公民馆、图书馆等)、教育行政机构(文部省、教育委员会)所支出的经费。简言之,就是国家和地方在公共财政中支出的国家教育费和地方教育费的合计额。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下半叶,东洋传统文化在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初次交手中就输的一败涂地,一种亡国的危机感促使日本全身心的投入到西洋技术的学习之中,西方医学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日本近代医科技术教育从学制教育时期的初创历经教育令时期、各学校令时期、专门学校令时期、大学令时期的长时期发展逐步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